司马懿是怎么打赢襄平之战 为什么说鲜卑慕容的崛起和他有关?

2023年09月15日12:32:03 历史 1203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公孙渊卑衍大败后,撤回襄平城,与司马懿展开了一场围城死守的决战。司马懿毫不留情地围堵襄平城,展现出长期围困的决心。

然而,公孙渊的一次决策却让整个战局陷入了彻底的被动局面。他放弃了辽隧,使得魏军得以与襄平城互相支援,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合围态势。这不仅让魏军能够对襄平城实行攻势,还威胁到了魏军的粮道,使其粮食供应受到威胁。

司马懿是怎么打赢襄平之战 为什么说鲜卑慕容的崛起和他有关? - 天天要闻


司马懿看到公孙渊放弃辽隧后,心中松了口气,开始全力围攻襄平。然而,战况并不像他预想的那样顺利。辽东地区连降暴雨,导致襄平城外地势平坦的地方水深数尺,魏军的营地被水浸泡,士兵们倍感苦不堪言。面对这一局势,一些军事将领建议移营,但司马懿坚决拒绝,并斩首提出此建议的将领,以稳定军心。

司马懿是怎么打赢襄平之战 为什么说鲜卑慕容的崛起和他有关? - 天天要闻


襄平城内的守军误以为魏军会因大水而退却,因而松懈了警惕,甚至敢于出城放牧和砍柴。这种嚣张态度引起了魏军将士的愤怒,他们渴望前去劫取城内资源,但司马懿严令不许。

这一战局的变化让一些将领感到困惑,因为司马懿以往的作战风格都是迅猛进攻。有人询问为何这次的围攻如此缓慢,司马懿解释说,这次的关键在于敌我粮食情况。魏军粮食充足,而公孙渊的军队则饥饿,只要坚持围困,时间一长,敌军必将崩溃。

司马懿是怎么打赢襄平之战 为什么说鲜卑慕容的崛起和他有关? - 天天要闻


然而,洛阳的朝臣得知远征军遇到大雨后,纷纷上书请求撤回司马懿。但曹叡对司马懿仍然充满信心,相信他能生擒公孙渊。曹叡之所以如此信任司马懿,是因为他知道司马懿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相较于毌丘俭,曹叡更加信任司马懿的军事才能。

尽管大雨给魏军带来了困难,但也使得粮食运输变得更加便捷。青州的运粮海船利用水位上升,直接抵达襄平城下,而城内的公孙渊军队则面临粮草短缺的问题。


大雨停歇一个月后,司马懿下令发动总攻。魏军采取各种攻城方法,昼夜不停地进攻,城内的粮草几乎耗尽,辽东军的士气崩溃,纷纷出城投降。

公孙渊也失去了抵抗的勇气,请求解围。但司马懿拒绝了这一请求,并斩杀了公孙渊派来的使者。公孙渊又试图派人送人质,但司马懿再次拒绝,并表示只有降或死的两个选择。最终,公孙渊决定突围,但司马懿迅速出兵击溃了他的军队,公孙渊被斩杀。


襄平城失去了主帅的指挥,迅速被攻破。司马懿下令屠城,屠杀了七千多名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并收集尸体筑起京观。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官员也一律被斩首,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也被处决。这一血腥的镇压措施,使司马懿确保了辽东地区的稳定,但也让汉人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大幅减弱,为后来鲜卑高句丽等异族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和果断决策,不仅稳固了魏国的统治地位,还深刻影响了辽东的走势。他以一己之力,改写了整个战局,为魏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二战胜利80周年 走进纳粹德国投降的历史现场 - 天天要闻

二战胜利80周年 走进纳粹德国投降的历史现场

1945年5月8日24时,法西斯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开始生效时,由于时差原因,地处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国还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于柏林以东的苏联等国,已经是5月9日。因此欧洲各国将5....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成功的商人,最后都散尽家财,无一得到善终 - 天天要闻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成功的商人,最后都散尽家财,无一得到善终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尽家财且未得善终的情况,以下列举三位比较典型的: 吕不韦: 生平事迹:战国末年卫国商人,他以“奇货可居”闻名,通过扶持秦异人(后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国丞相,权倾一时。在执政期间,他组织编
【史志论坛】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 ‖程爽 - 天天要闻

【史志论坛】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 ‖程爽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志硕果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族文脉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志部门作为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主要部门,在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
【史学争鸣】多重视角下的绵阳“周原说”‖宋翔 - 天天要闻

【史学争鸣】多重视角下的绵阳“周原说”‖宋翔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多重视角下的绵阳“周原说”宋 翔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周原位于今陕西关中地区,然而,综合水文地理、自然资源、历史文献与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线索,可提出另一种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许并非局限于传统认知中的陕西岐山周原,而是涵盖了今四川绵阳一带。绵阳...
古代乐制与戏曲研究的新视角——黎国韬《古代教坊与文学艺术研究》序 - 天天要闻

古代乐制与戏曲研究的新视角——黎国韬《古代教坊与文学艺术研究》序

□吴承学黎国韬教授所著《古代教坊与文学艺术研究》一书收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将在中华书局出版,请我写序。为了撰写序言,我重新阅读了国韬各种著述,并且大致了解了相关学科的学术史。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一些回忆与感想。壹1990年,我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中山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国韬1992年考...
“情感中心”: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随札 - 天天要闻

“情感中心”: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随札

□李成晴一1925年,六十一岁的茹经老人唐文治在《自订年谱》中反思道:余向主道德教育,迨阅历世变,始悟性情教育为尤急。到了翌年,唐文治在《<南洋大学三十周年纪念征文集>序》一文又重提性情教育的新定位:“故夫有真性情,而后有真学问、真事业。余向主道德教育,及今思之,与其为道德高远浑噩之谈,毋宁言性情教育悱恻...
铭记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中国人 - 天天要闻

铭记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中国人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奴役的殊死战斗中,中国与50多个国家的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并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
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现在可以“亲身经历”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现在可以“亲身经历”

VR展《转折·从头越》体验效果。受访者供图 戴上VR头显,“穿越”至90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拉开序幕。 “突破4道封锁线时,每到一次封锁线,就有墙从天而降,飞机从后往前掠过,结合音效,压迫感很强。在战斗场景中,我们在掩体中穿行,还有互动可以帮边上的战士取弹药箱。建模很真,被炮弹砸的时候,我忍不住晃动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