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曹魏立国后遭遇最严重的危机是哪次?

2022年10月14日15:32:00 历史 1221

234年初,丞相领大军十余万,押上了蜀汉的所有家底,发起了最后一次北伐。


蜀汉自北伐以来出兵未有如此之盛!


汉室兴亡再此一举!


咱们回顾一下蜀汉之前的几次出兵:


228年春,丞相第一次北伐,丞相率主力攻祁山,赵云设疑兵于斜谷,结果马谡没能执行军令,被张郃大破于街亭,蜀军被迫撤军。

228年冬,丞相第二次北伐,出陈仓道,围攻陈仓,攻打二十多天,蜀军粮尽退军。

229年,丞相第三次北伐,郭淮带兵援救,被丞相主力逼退,陈式趁势拿下武都、阴平二郡。

230年秋,曹睿诏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伐蜀。因汉中艰险,会逢雨季,栈道遭雨水冲刷断绝,曹真被迫撤军,魏延在西线反击,大败郭淮。

231年,丞相第五次北伐,大败司马懿,但李严运粮不继,欺骗丞相,蜀军退军,但在撤退时,射杀了追击的张郃。

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曹魏立国后遭遇最严重的危机是哪次? - 天天要闻

五次出击,战果不大,指着丞相一己之力,实在太难了!


但正如丞相在出师表里所说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第六次北伐丞相放弃了常规的从祁山道出击,然后断陇的计划,直接走褒斜道出击关中


介绍下褒斜道。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即沿汉水支流褒水渭水支流斜水(今石头河)河谷而行。


第一次北伐时,赵云曾出箕谷作疑兵,撤军时因为曹真追击太猛,被迫放火烧了上百里的栈道。


为此,丞相在汉中大练兵、开垦农田、积聚粮草之余,还派人抓紧整修栈道。


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曹魏立国后遭遇最严重的危机是哪次? - 天天要闻

褒斜道的南段是褒水河谷,北段是斜水河谷,在两个河谷之间有一个可以屯兵的箕谷。


从箕谷往东北方向走,就是褒斜道,蜀兵在修缮栈道的时候,发现西北方向还有条当地人走的小道:绥阳小道。

丞相命人拓宽绥阳小道,方便大军通行(这条小道在杨仪和魏延之争时,起了重要作用)

但褒斜二水湍流激荡,根本无法行船(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由于蜀军几次北伐都是粮尽退军,为了解决粮食运输,丞相也是殚精竭虑,终于搞出了一个大发明:流马(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不得不佩服丞相,内政、军事、 外交样样精通,还能创造发明(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为了避免有人说咱们老喜欢吹蜀汉,这里也插播下魏国的大发明家:马钧

马钧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发明:还原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

嗯,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丞相发明的另一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流马的效果如何呢?


此次北伐,汉军出动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兵团,却没再受到粮食问题的困扰。


四月,蜀军拔营北上。


出斜谷之后,丞相派兵抢占了斜谷西北十公里之外的五丈原

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曹魏立国后遭遇最严重的危机是哪次? - 天天要闻

五丈原很有特点,虽然它是高地,但顶端平坦,可以开垦种地。

丞相为啥选择五丈原做基地呢?

这片高台可以屯田,除了用栈道和木牛流马从后方运粮,在当地种田产量是最经济的方式。

蜀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和当地的魏国百姓相处融洽,呈现出一派“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的和谐景象

最大规模的出兵;各种方式保证粮食供应

种种举措说明丞相做好了和魏军打持久战的准备,这次蜀军不会轻言撤军了!

对于丞相的这次出兵,整个魏国的反映是:“天子忧之”

曹魏级别最高的几个将领在丞相都没讨到好处:

大司马曹真主动出击,冒着大雨走子午道,回来不久就走了。

车骑将军张郃在追击蜀军时,被蜀军射杀。

大将军司马懿被丞相正面战场打的大败,自从不敢主动与丞相野战。

当时吴国对丞相的评语是: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丞相凭借一己之力让三国第一强国不解甲、不释鞍!

更令魏国火上浇油的是,孙权为了配合丞相的行动,也发起了吴国最大规模的北伐,三路攻打魏国。

一路由陆逊诸葛瑾领军由夏口出发,溯汉水而上进攻襄阳

另一路以孙韶为主将、张承为副将,入广陵郡,溯中小渎水运河而上,向淮阴进军。

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曹魏立国后遭遇最严重的危机是哪次? - 天天要闻

主力则是孙权亲领的十万大军,由濡须口出发攻取合肥。

蜀吴两国这次几乎同一时间发起大规模的攻击,这在曹魏立国后还从未发生!

曹叡没慌,镇定自若,调兵遣将。

刘晔对曹叡有过如此评语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曹家的几个接班人能力是真强!

当时魏国的野战兵团主要分布在几大战区:幽州、雍凉、荆州、淮南,中央军随机应变。这次三大战区同时遭受攻击,驻于洛阳周边地区的中央军该怎么调配呢?

曹叡决定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秦朗作为宗室将领,刚刚领中军北伐鲜卑取得一场大胜)

而曹叡本人亲自领军御驾亲征去会会孙权(孙权这一路咱们后面会单独写)

秦朗接令后星夜赶赴关中,丞相真正对手的司马懿又在干什么呢?

这些年司马宣王也很忙,他本人也是一个内政大才。

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邽,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待贼有备矣。

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国以充实

人家也没懈怠!

丞相拿下五丈原后,马上开始变招。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你要调动别人,不能让别人调动你,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蜀军开始跨越渭水,控制渭水之北的北原。

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曹魏立国后遭遇最严重的危机是哪次? - 天天要闻

拿下北原有两个好处

1、可以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虽然蜀军没有更多的兵力可以对陇西发动攻势,但是可以煽动羌人起事,动摇魏国的统治。

2、陇右被断,司马懿必须得救,守土有责,不然等于主动放弃雍凉二州。

接下来,就看司马懿怎么应变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 天天要闻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人称“布衣将军”。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沧县),后随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亲是下层旧军官,冯玉祥实际上是在军营中长大,未满十六岁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起义,势力逐渐壮大,直至后来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闻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差点成了苏联的“副总统”,却悄悄把哈萨克从“俄语帝国”里抽了出来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1991年夏天,苏联还没散,莫斯科那边在考虑设个“副总统”职位。圈里人都知道,那个位置本来是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闻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在亚欧大陆上,汉匈两大帝国的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汉武帝元狩年间,一位年轻将领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陨落,深刻影响着这场百年战争的走向。当我们把《史记》《汉书》和出土的汉简相互印证,便能揭开霍去病暴卒背后的一些蛛丝马迹。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近日,中国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什川古梨园系统以及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办公室主任卡维·扎赫迪指出:“目...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闻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从此,春种秋收都和怀念有关。“袁院士生前是一个很阳光、很快乐的人,常常说,做人要向阳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万寿园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种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怀念。袁隆平的侄儿袁景辉告诉记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闻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林虹(副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浙江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林虹作出逮捕决定。公开简历显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温岭人,参加工作后长期在浙江台州任职。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
如果梁乡是反派,将会是纳兰元述、阎孝国之后的另一个经典角色 - 天天要闻

如果梁乡是反派,将会是纳兰元述、阎孝国之后的另一个经典角色

最近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经历种种风波后在今年重新开播,讲述了在晚清动荡时期,几位中国青年在时代的背景下代表不同的群体在革命浪潮中经历的成长与牺牲。电视剧主角梁乡,皇族宗室、父亲早亡、留学日本、主张立宪,种种经历都在说明此人的历史原型是清末
大明 开国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后 有一 神秘的墓 - 天天要闻

大明 开国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后 有一 神秘的墓

前两天,抓住了机会,终于看到了大明 开国六公之一的李文忠墓,李文忠墓平时不开放,平时去时,陵园都是关闭的。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是朱元璋二姐的儿子。李文忠也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统帅,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主要说的不是李文忠,而是
晋绥八分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 天天要闻

晋绥八分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的晋绥八分区(专署)旧址。牛利敏 摄  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位于吕梁山深处,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交通关隘。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八分区党政军机关(以下简称“八分区”)在此驻扎,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
【三国季汉秘史265】樊伷:武陵烟云中的叛者悲歌 - 天天要闻

【三国季汉秘史265】樊伷:武陵烟云中的叛者悲歌

【烽火初燃·南阳子弟的野心】建安二十四年冬,樊伷独自立于武陵城头,寒风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这位南阳世家出身的武陵从事,此刻正凝视着手中那封自益州辗转而来的密信——"关将军败亡,荆州易主,然汉中王必不弃忠义之士。"竹简边缘的毛刺扎入掌心,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