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9月24日
主要事件:
1:1852年9月24日——法国人吉法尔制造的用蒸汽机推进的飞船试飞成功
2: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通车
3: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建成
4:1960年9月24日——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下水
5:1988年9月24日——百年难遇的火星“大冲”开始
一
1852年9月24日——法国人吉法尔制造的用蒸汽机推进的飞船试飞成功
在170年前的今天,1852年9月24日(农历1852年8月11日),法国人吉法尔制造的用蒸汽机推进的飞船试飞成功。
1852年9月24日,法国人亨利·吉法尔制造了世界上首架动力驱动的可驾驶飞艇。这种43米长、充满氢气的飞艇由一台蒸汽机驱动,并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飞行了27千米。吉法尔接着又制造了巨大的系留气球。大约有35,000人在187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乘坐他的系留气球旅行过。
二
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通车
在113年前的今天,1909年9月24日(农历1909年8月11日),中国设计的第一条铁路通车。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这条铁路工程艰巨。现称为京包铁路,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
京张铁路是袁世凯在清政府不顾英国、俄国等殖民主义者的阻挠,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修建的。京张铁路关沟段沟壑壁立、陡峻难以攀登,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畏途”。京张铁路开通前,要穿越关沟段,骆驼驮运是最主要的物资运输方式。
1909年9月24日,老张家口火车站举行了通车典礼,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盛况:“看火车去!人们奔走相告,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空旷的场地上,一条黑色巨龙喷着浓烟、咆哮着向前滑动。加速,再加速,渐渐消失在人群的视线中……”
三
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建成
在63年前的今天,1959年9月24日(农历1959年8月22日),人民大会堂建成。
在天安门,十年前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地方,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建设起来了。这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六亿人民的代表将在这里共商国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将在这里谋划国家大计。天安门成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士更加向往的地方。
这所座落在天安门前右方的大会堂,建筑面积达十七万一千八百平方米,体积有一百五十九万六千九百立方米。建筑面积超过了故宫的全部建筑有效使用面积的总和。一条黄绿相间的玻璃屋檐,把它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下来,那壮观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四
1960年9月24日——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下水
在62年前的今天,1960年9月24日(农历1960年8月4日),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下水。
1960年9月24日,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完工下水,是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85600吨,满载排水量93970吨,乘员4800人,舰载机90架,造价为4亿5130万美金。
与常规动力航母相比,“企业”号的优越性不言而喻。平常军舰需要加油,核动力不需要如此费时费力,只要一次性为核动力航母装好核燃料,就可以保证这艘航母航行10年。更重要的是,核燃料的密度非常大,核动力省下来的锅炉、燃油空间,可使航空燃油的装载量从普通动力航空母舰的6000吨增加到11000吨;此外,常规动力航母排出的气体和气流会腐蚀战斗机,对战斗机的性能造成影响,可核动力航母使用的核燃料没有排烟,没有这一后顾之忧。
五
1988年9月24日——百年难遇的火星“大冲”开始
在34年前的今天,1988年9月24日(农历1988年8月14日),百年难遇火星“大冲”开始。
1988年9月22日,北京时间上午11点18分,火星距地球的距离由4亿零130万公里的最远点缩短到5881万公里的最近点。这是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在地面上观测这颗神秘行星的最佳时机。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邹振隆向记者介绍说,当地球、火星、太阳同在一条直线上时,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冲”。1988年9月22日至28日皆为“冲日”。在“冲日”火星距地球较近,人们可以在晴朗的夜空看到,除了月球之外,闪烁在空中最明亮的天体就是这颗橘红色的行星。
邹振隆研究员说,火星距地球最近时叫“大冲”,今年的火星“大冲”是1875年至2025年这140年间最重要的一次。据了解,从9月22日晚起,国际火星观测联合会和国际行星学会组织了33个国家近500位天体物理学家和业余天文学爱好者,作为期一周的全球性观测活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决定自今日起,专门开放分别位于北京郊区沙河与河北省兴隆两个天文观测站,供天文爱好者免费观测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