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己酉大清铜币五文样币(度支部造币总厂试铸)
1909年己酉大清铜币五文样币(度支部造币总厂试铸),作为清末铜元铸造中的珍稀品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钱币直径约2.8厘米,重约7.2克,铜质优良,币面打制深峻清晰,图案精美。其正面中央铸有“汴”字,上方环书“大清铜币”,下方纪年“己酉”,左右分列“户部”二字,设计独特,彰显了清末铜元的铸造特色。反面中央为蟠龙图案,四周环英文“TA-CHING T'UNG T'IEN FIVE CASH”,寓意着皇家的威严和权力。
1909年,正值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货币制度亟待改革。为了整顿币制,统一货币发行,度支部造币总厂试铸了一系列新型铜币,这枚五文样币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然而,由于当时商民习用一文,市面找零不虞匮乏,故五文铸额甚少,存世量极为稀少。该钱币的设计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铸造规整,图文清晰饱满,展现了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匠心独运。在收藏市场上,该钱币因其独特的设计以及稀有的存世量而备受追捧,成交价高达216万,足见其珍贵程度。
户部造大清铜币“宁”字版当制钱十文(背逆35°错版币)
户部造大清铜币“宁”字版当制钱十文(背逆35°错版币),正面中央刻一“宁”字,外环铸“大清铜币”四字及珠圈,上缘铸“丙午”、下缘铸“当制钱十文”五字,两侧为“户”“部”两字。反面为蟠龙祥云图案,外圈为光绪年造。神龙纹路清晰,如刀刻所成,龙身纹路精美,并有云海衬托,威风凛凛。铸造于清朝戊申年(1908年),当时清政府处于财政危机,经济困顿,社会动荡。
为了大量铸造铜币以补充流通中的货币不足,大清政府允许粤、宁两局以“户部”名义铸造铜币,“户部戊申宁字大清铜币”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户部造大清铜币“宁”字版当制钱十文的设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正面采用象征革命的双旗图案,背面则选用寓意丰收的嘉禾纹。其铸造工艺精湛,图案细腻,线条流畅,展现出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匠心独运。作为一枚存世量稀少的珍贵钱币,户部造大清铜币“宁”字版当制钱十文(背逆35°错版币)在收藏市场上备受追捧,成交价高达223万元。
丙午户部大清铜币(鄂字版)当制钱十文2枚
丙午户部大清铜币(鄂字版)当制钱十文2枚,作为清朝末年的珍贵钱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钱币正面中央圆圈内镌“大清铜币”四字,中间铸“鄂”字,表明其铸造地为湖北省。圈外左右两侧分镌“户部”二字,上环铸满文及干支纪年“丙午”,下书“当制钱十文”,字迹清晰,布局端庄。反面中央为蟠龙图案,周围有英文环绕,上环书“光绪年造”,龙纹精美,铸造工艺神乎其技。
丙午户部大清铜币(鄂字版)当制钱十文铸造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值清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经济萎靡不振。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清政府大量铸造铜币以弥补银元的不足,户部大清铜币便应运而生。该钱币的设计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正面图案中的“大清铜币”和“鄂”字体现了钱币的铸造地和货币制度,反面图案中的蟠龙则象征着皇家的威严和权力。整个钱币的设计精美绝伦,展现了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匠心独运。在收藏市场上,该钱币因其独特的设计以及稀有的存世量而备受追捧,成交价高达260万,足见其珍贵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