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2022年07月15日08:34:22 历史 1306

1945年4月23日,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经过50天的探讨,研究,七大胜利闭幕,在这次会议中,755名代表总共选出了44位中央委员及33位候补中央委员。

在44名中央委员中,薄一波是最年轻的一位,时年37岁。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薄一波以37岁的年龄当选为中央委员,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实际上,在薄一波被选为中央委员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甚至不止一个人认为,以薄一波的资历,是不配当选为中央委员的。

七大会议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后来有人认为,七大会议选出的中央领导集体,是建党以后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够团结全党的坚强的领导集体。

37岁的薄一波能够成为这样一个领导集体中的一员,是为什么呢?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1943年,时任中共太岳区委书记的薄一波,接到了太行分局转来的党中央电报,内容是:“党的七次代表大会在年底举行,并决定彭德怀,罗瑞卿,蔡树藩,薄一波,聂荣臻,吕正操,朱瑞,苏振华诸同志来延出席大会.......”

薄一波接到通知,不敢耽误,立刻将自己的工作给交代出去,1943年10月下旬,他从太岳区动身,前往延安

经过数日跋涉,薄一波于1943年11月初顺利抵达延安。

有关部门随即根据规定,将薄一波安排在杨家岭居住,此时舟车劳顿的薄一波正想要好好休息时,忽然有通讯员前来汇报:“明天毛主席要见你......”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第二天,薄一波心情忐忑地来到了毛主席的住处,枣园。

对于毛主席,薄一波早有耳闻,但是由于他一直都是在白区工作,所以对毛主席他从来都是耳闻,并未能够一见。

此时得到如此难得的机会,薄一波心情有些紧张。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倒是一点也不眼生,看到薄一波来了,亲切地问:“你就是薄一波同志?”

薄一波:“是的。”

毛主席紧紧握着他的手:“如履薄冰,如履薄冰。”

对于毛主席嘴里反复念叨的这四个字,薄一波认为,这或许是毛主席为了加强对他名字的记忆。

毛主席接着问:“你是哪里人呀?”

薄一波:“山西定襄县人。”

毛主席点点头:“汉文帝的母亲也姓薄,她的弟弟叫薄昭,汉文帝曾立他为代王,建都在你们山西的中都(今山西省平遥西南).......”

薄一波很惊讶,他没想到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居然对历史知识有这么深刻的了解。

接着,毛主席就开始询问薄一波的个人经历,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薄一波是山西定襄县蒋村人,1908年出生,薄一波出生时,父亲与别人合资经营了一家纸坊,因而相对于老百姓来说,薄家过得日子要稍微好一些。

童年时期,薄一波非常活泼,调皮,在村子里,他经常组织摔跤比赛,由于他身材魁梧,因而在比赛时,总是胜多输少,所以他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村里小孩子的“头头”

或许也正是这一段奇特地经历,为之后薄一波成为一个“领导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1922年,15岁的薄一波考入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从一个贫穷的家乡,来到了大城市太原,薄一波对一切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兴趣。

在这里,他不仅学习了新技能,而且还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一切的先进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薄一波十分向往参加,但是由于没有机会,只能暂且打消这个念头,不过,由于他如饥似渴地了解外面的世界,知识。

因而村里便有人怀疑他,是已经加入了共产党。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薄一波不置可否,但是他的表哥有些不忿,就找到了薄一波的父亲,有些责怪道:“舅舅,咱们的日子过得也算是不错了,为什么他还要加入共产党呢?现在有口饭吃,共产了以后吃什么?”

薄一波的父亲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他非常相信自己的儿子。

薄一波的父亲回答:“穷人不找共产党找谁?你别多管闲事。”

对于父亲的支持,薄一波后来十分感激,也正是他父亲默默的支持,使得他最终下定决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1925年,17岁的薄一波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数年,薄一波都在白区工作,大革命失败后,薄一波先后在太原,天津,唐山等地从事兵运工作,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但是薄一波从来没想过放弃。

1931年,由于叛徒的出卖,薄一波被捕入狱,尽管此时的生命无常,但是薄一波依然是忠心于革命,无论敌人用怎样的酷刑,他都没有屈服。

甚至,薄一波还联合狱中一同被捕的同志,成立了秘密的党支部,坚持与敌人斗争。

在狱中,薄一波一呆就是5年的时间。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1935年底,中央红军结束长征来到了陕北,党中央随即命令刘少奇前往平津一带指挥北方局的工作,有人建议,应该尽快的解放被敌人抓捕的同志。

党中央随即批示同意,由此,经过党组织的运作,薄一波被释放出狱。

出狱后,刘少奇对薄一波在狱中坚持斗争的精神很欣赏,即刻对他委以重任,要他前往山西工作,担任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的书记。

说起来,薄一波能够再次回到家乡山西工作,还离不开一个人的“协助”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阎锡山

这个人,就是山西军阀阎锡山

自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狼子野心,对我泱泱中华贼心不死,此时,已经占领东三省的日军开始大规模地向华北增兵。

阎锡山十分紧张,他不愿将山西让给日本人,也不愿让蒋介石的中央军来。

思来想去,阎锡山决定和共产党合作。

薄一波参加革命时间早,大革命时期能力突出,后来在敌人的监狱中,也坚贞不屈,再加上山西是他的故乡,由此,薄一波便成为了“最佳人选”

阎锡山此时并不是很重视薄一波,因为他认为薄一波不过是一个小娃娃,确实,薄一波这一年才28岁,相对于他这个“老狐狸”来说,确实是嫩了一些。

不过,阎锡山不知道的是,他在没多久的时间里,就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败在了这个“娃娃”手里。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薄一波来到山西后,阎锡山对薄一波进行了压制,他不允许薄一波发展共产党员,不允许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等等,也就是说,阎锡山与共产党合作,实际上只想利用共产党的力量保住他的地盘,而一点好处也不愿撒手。

薄一波深知阎锡山“内心险恶”,为此,他决定利用合规合理的方法针锋相对。

就在双方僵持时,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民侵华。

北平沦陷后,阎锡山内心大震,他即刻决定在山西组织一支30万人的军队,其主要任务,就是保卫山西。

30万人的军队,至少需要2万名连排级干部,这些人从哪来?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阎锡山考虑到共产党人组织军队力量是把好手,就将任务交给了薄一波。

薄一波即刻组织进行了考试。

在薄一波的安排下,只有那些回答抗日救亡有关问题的的人,才被录取,但凡是回答给阎锡山看的试卷,通通淘汰。

通过这一次考试,有许多优秀的爱国青年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这些人后来大部分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其他的人,也都是些抗战骨干。

1937年11月,山西省会太原失守,阎锡山十分悲痛,他开始更加的信赖和倚重共产党。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薄一波趁此机会,向阎锡山提出了扩大部队的建议,阎锡山即刻同意,在薄一波的领导下,山西新军从1937年建立到1939年夏,已经有决死纵队4个,工委旅一个,暂编师一个,政治保卫旅三个,这些武装力量加起来总共50个团,再加上地方武装部队,约10万余人。

最重要的是,这些部队虽然都是在阎锡山的麾下,实际上,全部都是由我党领导的。

薄一波的能力,可见一般,在那个时候,如果仅有年龄来看待薄一波的能力,那确实是大错特错,后来,当阎锡山知道此事时,也是苦笑:“真没想到,这一回没斗过那个年轻人!”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由于薄一波贡献突出,功劳巨大,因而薄一波之后继续受到党组织的重用,历任八路军太岳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太岳区委书记等职。

1943年,薄一波和毛主席汇报自己的个人革命经历时,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娃娃,什么都不懂.....”

毛主席笑着摆摆手:“我们的革命,开始就是一批普通的年轻人搞起来的嘛。”

薄一波继续说道:“当时我对马列主义没有什么认识,就是凭一股热情,认定只有革命才有出路。那时,什么书都读,读什么书信仰什么书.....”

毛主席:“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也是什么都信过,小时候还同母亲一起到南岳去拜过佛,后来才信了马克思主义.....”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薄一波与毛主席第一次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不知不觉便谈了8个小时时间,通过这次谈话,薄一波对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更加佩服,而毛主席,也对眼前这个年轻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后来回忆起这次谈话,薄一波说:“毛主席的谈话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他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善于归纳问题,向他汇报工作,谈问题,他常常用几句话就对你所谈的问题作了结论,使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获得教益.....”

之后,本来说是要1943年底开七大会议,但是由于战争等诸多原因,一拖再拖,最终决定召开七大的时间,定在了1945年的4月。

太岳来到延安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薄一波也没闲着,他在这里经过与毛主席的相谈,见了世面,开阔了视野,学习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对于薄一波这个人才,是比较爱惜的,1945年2月,他在中央党校作报告时,公开的点名表扬了薄一波,毛主席说:“在北方,在华北,也有革命好多年的党员,像彭真、薄一波.......他们为党为无产阶级作了英勇斗争......应该估计到他们斗争的成绩。”

同年4月23日,党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薄一波参加了会议。

在会议选举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时,有人对名单中的一个人,产生了怀疑,名单中的人,指的便是薄一波。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薄一波的名字是在候补中央委员名单中,按照他的资历和贡献,他是完全可以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的。

但是有人指出,土地革命时期,薄一波曾经被敌人逮捕,入狱五年,按照这个情况来说,薄一波能够当一名党员就很不错了,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

此事很快被汇报给了刘少奇。

刘少奇对于薄一波,是非常了解和熟悉的,薄一波抗战时去山西工作,还是他委派的,所以,他也认同薄一波,完全可以担任候补中央委员,不过对于大家的疑问,他总要回答。

无奈,刘少奇只好将此事汇报给了毛主席。

1945年七大,一人被质疑不配当候补中央委员,毛主席:给他升正式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听后,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话:“他为什么不能当选为正式的中央委员?提名候补就很不妥。”

刘少奇一听,便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随后,他将毛主席的话传给了与会代表。

由此,薄一波最终被选为了中央委员,在44名中央委员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时年37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大师陨落,曾师从陈寅恪 - 天天要闻

大师陨落,曾师从陈寅恪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7月1日共同发布讣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桂生先生,于2024年6月29日中午逝世,享年94岁。刘桂生先生 1930年8月生于云南昆明。
“党培养了我,都是我应该做的”——这个街道为又一批老党员们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 天天要闻

“党培养了我,都是我应该做的”——这个街道为又一批老党员们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随着“七一”建党节的到来,石化街道的又一批老党员们佩戴上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蒋明海就是这份荣誉的获得者之一。她的故事,就像一本翻开的书,每一页都记载着对党的忠诚与服务于民的信念。 今年74岁的蒋明海,曾默默无闻照顾同校86岁孤老教师高老师30余年,先后获得感动金山十大人物、金山好人等殊荣。在临三居民...
刘备心中暗藏危机?刘封和马超的秘密身份,竟是“定时炸弹” - 天天要闻

刘备心中暗藏危机?刘封和马超的秘密身份,竟是“定时炸弹”

声明:本文内容引用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提到刘备,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掌舵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和曹操、孙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这个人还是很有本事的,他杀伐
军史上的今天 |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 天天要闻

军史上的今天 |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No.
历史学家刘桂生逝世!曾求学广州师从陈寅恪,清华北大发讣告 - 天天要闻

历史学家刘桂生逝世!曾求学广州师从陈寅恪,清华北大发讣告

6月30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共同发布讣告,曾在两校任职的历史学者刘桂生于6月29日12时5分逝世,享年94岁。南都记者获悉,刘桂生曾在广州求学,师从于陈寅恪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他是改革开放后国际学术交流的先行者,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刘桂...
“这届群众不行”?当知识分子与群众相遇在十字街头 - 天天要闻

“这届群众不行”?当知识分子与群众相遇在十字街头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当很多肉体集合在一块儿的时候,当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当人与人的物理距离很近的时候,是否会带来什么精神上、情感上、心理上的改变?”在昨日举行的《群众: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书写与想象》一书新书分享会上,本书作者、印第安纳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副教授肖铁提出了这样的...
《北京三万里》:破冰者们的北京印象 - 天天要闻

《北京三万里》:破冰者们的北京印象

自元代以降,外国人源源不断地走向北京。作为进入中国后的首要目的地,北京的城市文化、风土人情、建筑园林都成了他们考察、记录的对象。来京的外国人撰写了数量众多的纪实作品,然而他们本身所经历的或者比他们所写下的更有趣、更值得探索。汉学家史景迁说:“不同文化的相遇、碰撞与互动是多么的错综复杂,时常还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