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真有很多“大师”吗?

2021年09月24日19:07:03 历史 1386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时代。从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创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算起,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37年而已。这是一个纷乱的年代,战乱不止,动荡不安,纷争不断。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真正亡国灭种的危机。

民国真有很多“大师”吗? - 天天要闻

幸而1949年东方红日升起,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压迫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了。从此世界上少了一只迷茫不醒的睡狮,多了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

民国真有很多“大师”吗? - 天天要闻

不过有些人好日子过腻了,开始怀念那个饿殍遍地的时代,这群人说那个时代的人们有思想有冲劲,是个大师遍地的时代。那个时代真的“遍地大师”吗?

民国真有很多“大师”吗? - 天天要闻

有一句话说得好,对未谙兵事之人而言,战争无疑殊为浪漫。充满了理想主义。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纷乱,才会向往这个时代。民国是个什么样的时代?民国是一个国力衰微的时代,但有人说它却盛产大师。章太炎、蔡元培、陈寅恪梁漱溟梅兰芳徐志摩、闻一多、鲁迅、张爱玲梁启超……他们在文学、哲学、史学、语言学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还有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这样的大画家,鲁迅、沈从文、郁达夫等享誉世界的作家,也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民国真有很多“大师”吗? - 天天要闻

章太炎

那这是一个好时代吗?民国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大师”呢?

不得不说,现在没有大师,不是产生不了大师,而是现在的中国不需要大师!我们以鲁迅做例子,鲁迅为什么会成为大师?那是因为他弃医从文了,而他为何弃医从文?那是因为中国需要拯救。当一个医生只能医治人体只能救人而不能救国,而要救国就需要拯救人的心灵。

民国真有很多“大师”吗? - 天天要闻

鲁迅

所以鲁迅毅然弃医从文,用笔刀代替手术刀,替那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治病。而我们设想一下,如果鲁迅活在当下,他会成为大师吗?

不会的!不是他不能,而是没这个必要了。今天的中国不需要他来拯救。中国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如果鲁迅活在今天,我们或许会在某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生的名单上,看到周树人的名字。中国从此少了一个大师,多了一个医术精湛的医生。

民国真有很多“大师”吗? - 天天要闻

是的,真庆幸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大师”的年代。有一句话说得很对,“穷则思变”。民国一个个大师正是抱着拯救危难中的中国的理想才成为大师的。而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拯救,所以要什么大师?

民国真有很多“大师”吗? - 天天要闻

民国时四川一地的平民照片,看得出都骨瘦嶙峋

当然,没有出现所谓“大师”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人才。只是在那个时代,文盲遍地,刚解放时的中国90%的人口是农民,8成的人口是文盲和半文盲。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能识文断字就是很有水平的人了,能读到大学那就是人中龙凤了。再有点水平就成了所谓大师了。要放在今天……不得不说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好好读书的话,高中毕业的人知识水平就可以不逊色牛顿了。

所以不是这个时代不出“大师”,而是这个时代真要成为“大师”,其成就难度比民国时代高了无数倍。民国90%的大师,他们的水平如果放在现代社会,只能是泯然众人。而现代的人只要是高于平均水准,放到民国时期那也算得上是出类拔萃。

总结一下,民国的“大师辈出”,是民国的悲哀。而当今“大师难寻”,是我辈之幸!

祝愿华夏已开万世太平,千秋之后再无“大师”!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 天天要闻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近日一段贵州榕江抢险一线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背影被称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这名只留下背影的战士被找到了!他叫马东升是武警贵州总队的一名战士7月1日武警贵州总队官兵深入贵州榕江县城的小区、巷道清淤排障马东升所在的任务地点在一处巷道内那里地势低洼、空间狭小还有一段长约25米、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忆当时巷...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