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河文化知多少 德州处处有故事 】
两河文化知多少,“德”州处处有故事,“德”州处处有“德”故事。奏嘛新闻客户端、奏嘛新闻微信公众号《两河文化知多少 德州处处有故事》专栏,为您讲述曾经发生在德州的那些事儿。
德州的牌坊,绝对是来德游客和老德州人必选的打卡地之一,而牌坊文化,也是德州最具特色、最深刻的历史文化记忆,这里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明月湖牌坊
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历任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尚书的卢荫溥,在德州一度风光无限,他的长女卢碧筠,与故城县贾钝夫的小儿子贾汝愈定的娃娃亲,还没嫁过去男方就死了,这时候女方刚满12岁,从此终身未嫁。道光十四年(1834年)12月,皇帝听到这件事情后,专门下旨修建了贞节牌坊。
最为热衷建坊的当属程讷,德州左卫人,他没有进入仕途,但他的父亲程瑶和儿子程绍都是朝廷大官,因此,明嘉靖年间他被诰封工部侍郎。程讷先后在南门内和城北郭建设了恩纶世锡坊、恩纶洊锡坊和永介寿祺坊、洊锡宠渥坊四座牌坊。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程绍因为秉直而疏,触怒了皇帝,被削职为民回老家德州。这期间,他与父亲程讷建设了德州有名的濯锦园,当时也叫程氏北园。院内建有牌坊“启秀坊”,由书画大家董其昌题写,其雕绘图案用水塘、鱼、荷莲以及五只蝙蝠组成,匠心独运。最初在这里定居的是看花园的佣人,前花园六户人家,后园十户人家,后来因此定村名,是目前长庄乡前后园村的来历。
……
大致来看,德州的牌坊分为五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颂德;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三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光宗耀祖之用;四是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五是墓道坊,如苏禄王墓前的牌坊,但它是后来修建的。
据1935年《德县志》统计,德州当时的牌坊有57座之多!其中北四牌坊、南四牌坊、西四牌坊、九达天衢坊等都成了老德州人耳熟能详的地名。

△曾经位于火车站广场的九达天衢牌坊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过去,立牌坊可是一件极为隆重、极不容易的事,并不是你想立、你有钱就可以立的。特别是明清以来严格规定,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经地方官府审核上报批准后,由官方出资建功名坊。至于立贞节牌坊、功德牌坊的,要求就更严格。首先,你要符合申请的条件,然后,申请人提出建立牌坊的申请,获得地方官府的批准后,由地方政府上报到朝廷,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最后由官方出资建造。由于最终审批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牌坊最上面正中,都千篇一律地竖块小牌,上书“圣旨”或“御制”、“欶命”等字样,表示是皇帝恩准的。
立牌坊表面上看是对个人的一种表彰,但实际上往往牵扯到整个家族的利益,因此竞争非常激烈,一些大门大户,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与地方官沟通,以获得被推荐的资格。
1271年,元朝定都北京以来,德州成为水陆重畿,漕粮北运,商贾云集,文风兴盛。《德县志》记载,明清两代,德州出了文武举人466人,文武进士126人,这或许就是德州牌坊大量出现于明清两代的原因,随着大运河的停航,清王朝的灭亡,德州的牌坊建设高潮也随之退却。
如今,这些牌坊已经淡去了光宗耀祖的光环,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具有历史价值的地标,当我们去打卡时,也不妨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
德州的老牌坊你都知道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