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门在外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2020年12月06日20:28:36 美食 1945

无论是下水路还是走陆路,在古时,出门前和出门后都有必须遵守的规则。

首先,挑选吉日出发,秦朝的《日书》甲种和《日书》乙种就是最早关于出行禁忌的简书;紧接着就要设宴祭祀,对象是各类路神和水神,如唐代《北户录》中的船神“孟公孟姥”。

当然交通工具是必须确定的,包括颜色、规格,在《礼记》就明文确定,帝王在春日出行时马车的颜色为青,夏为火红,秋为白而冬为黑。

除了这些外还有一样最为重要的,那就是食物了,若是白天在商业区,或者路途中有驿站的,还可找个地方酒饱饭足,但要是到了晚上或者身处野外,可就只能自我保佑了。

古人出门在外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天天要闻

一:左边是烧鸡,右边是烤鸭,背后还有下酒小菜

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想要增加食物明显口感的古人除了用盐、酒、醋、蔗糖这些加工佐料以外,还有花椒、胡椒、茱萸等土生天然好料。

在出门时,古人常会将这些佐料装好以路途使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会自己备上锅、碗等厨具,以及一些保鲜处理过的肉类。

这最主要的原因是防止路途中,尤其是一些偏僻的小路上可能没有提供吃食的酒店,或者所寄宿的客栈中一般只供住宿,提供很少的餐饮,但厨房是可以使用的,所以古人们想要吃饭就得自己下厨,有的是白天会在市集上买一些菜以备用,有的则将从家中带的食材二次加工,或者就直接吃干粮了。

古人出门在外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天天要闻

1、蒸、揉、晾晒,工序井然:古人出门时肩上常常会挎上一个小圆筐,框中一般都是出门前在家中做好的糗,在《疏》中有曰:“糗,捣熬谷也。谓熬米麦使熟,又捣之以为粉。”

这类利用汽蒸、捣碎、揉搓、晒干加工制作出来的食物其材料可以用大米、小麦,也可以是大豆或者玉米,内容丰富,它们经过最后的压制成形和风干后保存时间长,抗饥饿效果也好。

2、以桑皮包上那浓浓肉香:在过去,人们将晾好的肉类制品一般称之为脯,这是古人在外时最为喜爱的食物之一,它的做法虽然并不算复杂,但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否则容易变质、起菌,甚至腐坏。

而为了解决鲜肉的保质问题,人们主要的办法就是将其腌制,即给买来或者其它途径得来的鲜肉先用生姜擦涂,去除腥味;再均匀地抹上适量的盐;接着放入石制或木制的臼中捣碎,这样既能让盐分充分地被肉吸收,同时也能方便日后食用;然后关键一步就是将这些肉沫放入锅中蒸熟;最后再次以盐、姜等调味,放入通风处自然晾干。

古人出门在外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天天要闻

脯的原料也是多样的,有牛肉、猪肉,也有兔肉、羊肉不等。春秋时,在司徒辕颇逃向郑国的路上,其部下辕晅就从自己的背包中拿出了准备好的稻醴、梁糗和脓脯。

3、坛罐里畅快呼吸的绿白红黄:“菹,阻也,遂使阻于温寒之间。”蔬菜是一种普遍难以保存的食材,有较强的季节性和时效性,而三千多年前的菹,作为利用发酵来成功长期保存蔬菜的主要方式,在《诗经》中就有记录:“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始皇。”

至于可菹的食物那就是多种多样的了,即有菁菹、茆菹,也有葵菹、笋菹,北魏时期的李崇就十分偏爱韭菹。

事实上,所谓的菹就是利用盐、醋、米汤,根据想要的口感来调制腌料,然后将蔬菜放置特制的陶罐中封闭起来,使其通过自然发酵而酸化,从而形成了酸脆又多汁的独特风味。在《儿女英雄传》中特别写到:“内造精细糕点,路菜之类,备办了一些。”

古人出门在外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天天要闻

二:前有青山,后有流水,是馈赠,也是天意使然

虎踞龙蟠、乘高居险、背山带河都是古时用来形容地势险要的成语,更有屈原作的《离骚》、曹操的《苦寒行》、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属他的《蜀道难》了,这些诗都是作者对路途不易的感慨,但事有好坏,越是地势险要的地方往往越能遇到令人为之震撼的美景。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上树》中的:“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除了满足眼观、耳听的感受以外,味蕾的饱满更能带给路途行人一种充实的满足感,那些有山、有水的之地通常也是提供肥美新鲜的食材的好地方。

1、虾粥、蟹粥、鱼粥都是陶器粥:除了日常衣物、银两、笔墨,炊具也是古人出门时常带的用品。在宋代之前,陶器则是其中最为实用的一种,虽然不适合用于煎炒。

古人出门在外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天天要闻

但无论什么,只要有水就都能放入其中煮熬,在夏、商、周三代时,人们常用它来煮小米粥,并在其中加以各类野果、野菜、豆甚至是临水取来田螺、蛤蛎或其它鱼虾等,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其体内丰富蛋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做法也比较简单、质朴。

即将从溪流、湖塘中抓捞而来的鱼虾清洗干净,最重的是将其内脏去除,清理身体中的沙石等,然后直接与米放入器物中加水烧至粘稠即可。在《圣慧方》、《珍珠囊》、《本草纲目》等著作中都有关于制粥的详细做法。

2、炭烧红薯、火烤玉米,还有泥土裹鸡:在远古时期,先民们通过采集、耕种、畜牧等方式来获得食物,但如何将获得的食物拥有更好的味道同样也是人们孜孜不倦去探索的问题,在江苏省有一道闻名遐迩的菜品,名为叫化鸡。

古人出门在外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天天要闻

这道菜的典故之一就是一名叫花来到村庄,正是饥饿时候却看到了农户养的一只鸡,于是偷来将其杀之,就算没有生火做饭得工具也没有比填饱肚子更能让人急中生智的了。

等离开村庄去到山脚,便将其内脏去除,全身涂满厚泥、干草,随后埋入火中煨烤至熟,然后砸开干泥便能闻到飘出的香甜肉味。做法与之相似还有周朝时被誉为八珍之一的“炮豚”。

3、麻饼、杂饼、圆饼都以炙烤成饼:到汉朝时期,人们已经发明了烧饼,相对于其它菜肴而言,烧饼的制作方法最为简洁,所用食材也最为单一。

比如,温县古面坊的传统老面烧饼,在村中,人们用老面进行先后两次发酵,起发后用手揪出小块;然后揉成光滑面团,并将其中三分之一沾上料油,用木杖均匀擀开另一较大面团将它包裹其中;接着就改刀出花纹,放在器物边上进行烘烤,最后撒上糖料即可。

古人出门在外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天天要闻

既有劲道嚼头,有甜酥回味,可谓一道朴素美食。许多朝代,烧饼常常作为军队中主要的充饥之物。

三:总结

据《古今注》所记:“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这是汉代流行的“记里鼓车”,依据乘车人的路程远近收取费用,到了唐宋则出现了多人共乘的交通工具,如“油壁车”、“长车”。

然而相对于交通工具而言,解决温饱问题却是没有这么容易,白天要赶路,晚上的客栈没什么食物供应,从家中自带干粮是一种主要的方式,但除此之外想要图个新鲜就要自己动手下厨了,二次加工所带的肉类,或是当街买的各种食材,要是到了山上,河中鱼蟹、山中野味、空中飞鸟都是满足味蕾和肠胃的美食,关键就在他们的厨艺如何了。

古人出门在外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天天要闻

参考文献

1、《焦作大学学报》

2、《河北教育》

3、《安全与健康》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夜读 | 榆钱儿包子 - 天天要闻

夜读 | 榆钱儿包子

在北方,春天最触动心弦的三大野菜:苜蓿、苦菜、榆钱儿欢乐登场了。春天带来的幸福感,最直接的诠释与满足,莫过于舌尖上的狂欢。榆钱儿摘回家,怎么吃?小时候家里穷,用榆钱儿充饥,从树枝上直接捋到嘴里,那是充满童趣和对自然风味的直接体验。如今吃榆钱儿,吃的是情怀,吃的是健康,咀嚼的是乡愁……增添了很多情愫。...
“广式文化假日”已成潮流,市民无需远行在家门口即可体验 - 天天要闻

“广式文化假日”已成潮流,市民无需远行在家门口即可体验

今年“五一”假期,“广式文化假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1日,全省纳入监测的80个重点公共文化机构共接待市民游客18.1万人,同比增长6.4%。羊城晚报记者观察到,近年来,“广式文化假日”在广东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广式文化假日”文化韵味十足,重在参与和体验,既满足身心愉悦,...
买爆“泡泡玛特” - 天天要闻

买爆“泡泡玛特”

经济网 | www.ceweekly.cn本刊记者 杨琳“泡泡玛特,各位可敢信!”4月末,在美国白宫还忙着打关税战时,犹他州盐湖城一商场的新店铺前大排长龙,一位博主记录下这一时刻。视频中,美国顾客排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头”,只为购买泡泡玛特发售的新款产品。“排队三小时,看看这号召力!”这位博主说。同时期,纽约市民凌晨3点...
山东一高速服务区“五一”承办近30场婚礼,网友:没车能来喝喜酒不?回应来了 - 天天要闻

山东一高速服务区“五一”承办近30场婚礼,网友:没车能来喝喜酒不?回应来了

五一假期,多对新人在山东枣庄高速服务区办婚礼引发关注。很多网友对此很好奇:一般情况下,服务区是相对封闭的,行人难以进入,大家调侃道:“没车是不是喝不了喜酒了?”“喝醉了能请到代驾吗?”……5月3日,潇湘晨报记者致电该服务区,工作人员介绍,该服务区为全国首家‘婚庆’主题服务区,设有婚庆礼宴服务中心,由婚...
实蛋自己在家做简单卫生还q弹,煎、烤、炒都是巨好吃 - 天天要闻

实蛋自己在家做简单卫生还q弹,煎、烤、炒都是巨好吃

夏天烧烤吃的实蛋自己在家就能做,简单还卫生。自己做的实蛋吃着口感比买的还嫩乎,不管是烤、煎、炒都行。·我一般做一份的实蛋就是做8个鸡蛋的量,打在大碗里。做鸡蛋记得一定要多搅一会,把鸡蛋搅到散落落的,下一步也更好操作。·再准备200克的温水、
数千名游客挤满政府食堂!米饭蒸了1000多斤,饭碗都不够了…… - 天天要闻

数千名游客挤满政府食堂!米饭蒸了1000多斤,饭碗都不够了……

5月2日#荣昌政府食堂米饭蒸了半吨多#冲上热搜话题第一5月1日,记者来到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食堂,门口已经停满了来自各地的车辆,此处免费停车。食堂大厅坐满了前来吃饭的游客。一位广州来的大哥说:“很香!”食堂还特别供应了猪儿粑,“我们以前都没有”,食堂工作人员说。连免费加饭的餐盘都没了,工作人员说,每次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