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灯初上,六盘水烙锅店里传来阵阵吆喝,暖黄的灯光将桌上的食材映得明亮,让人忍不住为这抹风味停留。
土豆片躺在砂锅里接受着菜油的浸润,土豆丝拌着鸡蛋在点缀出淡黄的一笔,韭菜增添几道苍翠,牛肉下锅,肉片在高温的叨扰下蜷缩在一起……这便是深夜路边的那份惬意和满足,也是市井人生的平凡与热辣。
“我每一年夏天都要来打卡本地美食,必吃烙锅!”双水广场旁的美食广场,来自湖南的张先生与朋友共饮这番酣畅。

游客品味烙锅。黄蜀锦 摄
与烙锅并称“水城三锅”的茨冲鸡火锅、羊汤锅,凭借独特的药膳配方,也成为游客必打卡的美食地标。
鸡块倾倒入油锅,随着滋滋声响,表面被烙上焦黄的脆皮,金灿灿的热油浸入肉中,糍粑辣椒特有的果胶质裹挟着热烈醇厚的鸡肉在一锅一火中亮出彼此的“绝技”……
立足产业型村居发展路径,水城区尖山街道抓住交通区位优势,从提高“茨冲鸡火锅一条街”文化氛围和经济效益出发,统一对辖区茨冲鸡火锅店进行门牌匾打造,“茨冲鸡火锅一条街”焕然一新。
“茨冲鸡火锅一条街”全长3公里,在原102省道上横穿而过,“车流量每天能达到500辆以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鸡火锅打着交道,茨冲鸡火锅协会秘书长赵洪深谙车流带来的人流,将为一方美食注入源源不断的流量。

茨冲鸡火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摄
舌尖上的盛宴,不止一处。
汤底浓郁而不腻,羊肉的鲜美和香料的微妙平衡恰到好处,细腻的粉丝在汤中轻轻打转,吸附着汤汁的精华,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羊肉的醇厚和香料的层次。
“本地黑山羊,现杀现煮,鲜美得很,在城里住了40多年,吃不腻。”78岁的王德国老人,周日起了个大早,赶来向家羊肉粉感受这道鲜香。
为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让品牌发展更加规范,水城区于2021年成立了“水城羊肉粉美食协会”,包括老翁记、黔椒苑、大河、向家等31家品牌会员单位,开始走上预制菜、方便食品的现代化饮食发展之路。

羊肉粉。
包装袋摞满货筐,生产车间内,清洗羊肉、切肉装拣、打包快递的工人分散四处,“将带皮羊肉烧制后放入清水中清洗,再进入无菌车间熬煮,等待机器给羊肉切片后,将熬煮好的汤汁装入包装袋中,经密封、抽真空、高温灭菌,羊肉粉的汤底便制作完成。”老翁记负责人翁明莎娓娓道来“走”出大山的羊肉粉如何制作。
线下线上齐发力,老翁记年经营收入突破一千万元大关,一口“土味”沿袭至今,时间的风味里,羊肉粉的味道翻山越岭,从乌蒙大地跃起。
新消费场景激发新消费活力,“六马”期间亮相的智能无人餐厅、万人烙锅大赛消费券全部售罄、老字号羊肉粉店周末平均每天卖出一千余碗……

羊肉粉。
“每场烙锅大赛开赛前,我们都会发放消费券,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也为各行各业商家增强了信心,正逐渐成为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六盘水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夜幕降临,一个个夜市摊位“串”起人潮,用最地道的美味吸引市民纷至沓来,也吸引着踏“凉”而来的外地游客。
舌尖上的19°,静候新一季的热辣与滚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编辑 谢勇勇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