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第一鲜,蛎蛎皆辛苦!一天上岸超十万斤,红岛海蛎子迎收获季

2024年01月02日20:51:26 美食 5581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

随着天气转暖,胶州湾的海冰已经陆续融化,红岛的养殖户们陆续出海捕捞海蛎子。1月2日,记者在红岛渔港码头探访时了解到,海蛎子陆续进入收获季,一天上岸超过10万斤。不过,今年的收成相比于去年要差一些,不少养殖户反映产量仅为去年的一半左右。

寒冬第一鲜,蛎蛎皆辛苦!一天上岸超十万斤,红岛海蛎子迎收获季 - 天天要闻

满载回港

凌晨出海  捞回寒冬第一鲜

1月2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红岛渔港码头。随着胶州湾海冰溶解以后,码头上又重新热闹起来。正值潮水上涨期间,不少养殖户的渔船满载着新鲜的海蛎子归来。

养殖户赵先生说,他今年养殖了100亩左右的海蛎子。从进入12月份以后,海蛎子陆续就开始上市了。最近一段时间,正是胶州湾海蛎子大量上市的时候。

寒冬第一鲜,蛎蛎皆辛苦!一天上岸超十万斤,红岛海蛎子迎收获季 - 天天要闻

正在分拣

养殖户赵先生说,为了方便卸货,他们都是赶着涨潮的时候返回码头。因此,最近一段时间他们都是凌晨四五点钟就出海,在海上忙活四五个小时就返回码头。

“穿两件棉袄都挡不住刺骨的寒冷,”赵先生说,每年冬天的海蛎子捕捞季,都是最辛苦的活。主要是海上太冷了,要比岸上低了五六度。尤其是捕捞的时候,海水打在脸上或者手上就像冰雨一样。前几天,胶州湾出现了大量海冰。他们也没闲着,一天还是出一次海。 对于渔民而言,只要是风不大就不影响出海。

虽然等到过年的时候,海蛎子的价格能略微高一点。但是,很多养殖户不愿意等到那个时候。大量的新鲜海蛎子集中上市,物流也比较拥挤。一旦中间再次遇到极端天气,有些海蛎子就无法及时捕捞上来。

寒冬第一鲜,蛎蛎皆辛苦!一天上岸超十万斤,红岛海蛎子迎收获季 - 天天要闻

因此,前几天虽然已经零下五六度,他们还是坚持在海上作业。“干几分钟身上就被冻透了,船上也没啥采暖措施,就是熬”,渔民赵先生说,冬天捕捞海蛎子是最吃苦的活,很多人都熬不下来。

一船万余斤 仅可分拣出4000余斤

冬天第一鲜,可谓是蛎蛎皆辛苦。但是,渔船满载而归靠岸以后,赵师傅并没有太兴奋。“一船能捞回来1万多斤,但是只能分拣出四五千斤”,赵师傅说,胶州湾的底播海蛎子都是附着在扇贝壳上撒到海里。一般生长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才会陆续上市。

即便退潮的时候,胶州湾海底也有四五米深。因此,海蛎子的捕捞都是采用一种特殊的“铁犁”,利用渔船在海田里来回拖拽,就能将海底的海蛎子等一网而尽。不过,这里面夹杂着很多扇贝壳以及海蛎子壳,还要经过分拣以后才能真正上市销售。

寒冬第一鲜,蛎蛎皆辛苦!一天上岸超十万斤,红岛海蛎子迎收获季 - 天天要闻

正在分拣

随后,记者来到渔港码头的分拣处。20多名渔民正在地上,使用工具将海蛎子分拣出来。赵师傅说,这项工作只能人工来负责,因此每天的工作量有限。

“总体而言,今年的产量并不好,”赵师傅说,去年也是两条船出去,一船能拖回来2万斤左右。而且,分拣出的海蛎子能占到8成。今年一船只能捞回来一万两三千斤,大概只能分拣出4成。红岛渔港码头的负责人赵宇昌说,一直到春节以前,都是红岛海蛎子出产的旺季。目前来看,码头上一天上岸10万斤左右,主要是发到物流市场,然后销售到全国各地。红岛海蛎子个头虽然不大,但是味道鲜美,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一点也不愁销路。这个季节,码头上的批发价一般是每斤2元左右,价格会上下浮动。

部分养殖户遭遇减产  收成仅为往年一半

       红岛渔港码头负责人赵宇昌说,胶州湾今年的海蛎子收成并不均衡,有些浅滩以及红石崖附近的养殖户收成挺不错。但是,不少养殖户遭遇到了减产,海蛎子苗的成活率不高,收成只有往年的一半左右。有些养殖户甚至放弃了捕捞,直接等待下一季收获。

寒冬第一鲜,蛎蛎皆辛苦!一天上岸超十万斤,红岛海蛎子迎收获季 - 天天要闻

运送上岸

赵宇昌说,影响海蛎子生长的因素比较多,但是海底养殖本身就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行业。不同于吊养,他们将苗种撒到海里以后,完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等到收获季才能看到。而且,即便发现有影响的原因,这么一大片面积也很难人工干。因此,养殖户的收益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过,这两年养殖户也在发展多种养殖模式。比如,今年有两三家开始增大了蛤蜊的养殖面积。今年二三月份,他们从外地买了一般小蛤蜊,然后撒到海里暂养。依靠良好的水质条件,蛤蜊的生长速度也非常快。到了12月份,蛤蜊就可以提前收获了。按照往年的情况,蛤蜊要到年后的三四月份才上市。由于提前上市,蛤蜊的收益相对有保障。

“通过发展多样化养殖模式,养殖户们也在逐渐减少风险,”赵宇昌说,养殖蛤蜊的收益相对较少但是更稳定一些。海蛎子的收益高,但是风险更大。因此,养殖户们都在承包的海田里,分区进行养殖。即便海蛎子遇到了减产亏损,蛤蜊等也能提供稳定收入,渔民们一年的收成也就更有保障。

寒冬第一鲜,蛎蛎皆辛苦!一天上岸超十万斤,红岛海蛎子迎收获季 - 天天要闻

满载回港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 天天要闻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春天,是野菜扎堆冒头的季节。对于爱吃野味儿的老饕们来说,这可是自然送来的“野味季”,不抓紧尝几口,简直对不起这好光景。像荠菜、马齿苋、蕨菜这些常见野菜,大家可能早已不陌生了,口感各有千秋,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地地道道的“绿色健康代表”。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 天天要闻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有网友辣评“现在的商业综合体可是一个比秦始皇统一六国还要统一的地方”一楼有独属自己的四大金刚新能源车、网红户外品牌、潮玩、新茶饮二楼快时尚轮流站岗负一层小吃街永远排长队每座城市的商场仿佛复制粘贴标准化装修复制粘贴的品牌矩阵公式化的楼层分区让消费者调侃“怀疑全国商场共用一张施工图!”这种工业化流水线般...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 天天要闻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近日有网友爆料上海一新开餐厅某平台显示人均消费3888元每晚仅开一桌12席餐厅还提供号称用大象粪便制作的甜品记者从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最近了解到,这家餐厅名为上海蓬冠树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马桥市场监管所已现场核查,并暂时封存相关材料展开后续调查。市场监管部门介绍,涉...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 天天要闻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顶端新闻记者 陈伟然“从头越,争第一”,宋河正通过一场冲顶珠峰的挑战,向外界宣告自己的复兴宣言。自4月9日发布会之后,河南首位两度登顶珠峰的女性、“宋二代”孙宁,已携宋河“紫气东来”抵达西藏,并正式开启第三次珠峰冲顶挑战。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 天天要闻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福州捞化“鲜”的秘诀是什么?制作顺昌灌蛋的手艺因何“奇绝”?怎样的福州鱼丸才算合格?武夷熏鹅的制作过程要加入哪些材料?鸡汤汆海蚌为何能成为闽菜“皇后”?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央视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福建篇,带你探寻八闽大地,细品山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 天天要闻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前段时间,一些高档餐厅的老板们头疼不已。倒不是因为食材不够新鲜,也不是因为大厨不够专业,而是因为他们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敲诈”风暴!在黄浦区一家商场里,陈老板和妻子经营着一家日料店。为了这家店,陈老板夫妻俩已经张罗了一个多月,可这开业没几天,夫妻俩在2024年12月16日这天晚上,接到了一通始料未及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