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婚姻如同脚上的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别人看起来很般配的婚姻,当事人却过得未必幸福;而那些别人不看好的婚姻,有时反倒过得很幸福。所以姻缘这种事,真的是要讲缘分的,不可强求。
找对象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要多挑剔一些,不要随随便便就凑合了。等到结婚后,就要学会睁只眼闭只眼,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包容。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离婚,离婚不是好玩的事。
离婚后,如果再婚的话,更是要考虑清楚,方方面面都要协调好,尤其是孩子的问题。再婚的夫妻之所以难交心,一般只有两个原因,无非是孩子和钱。
所以再婚夫妻特别要处理好孩子和钱的问题,该说清的在婚前说清楚。说清楚后,彼此接受了,那结婚后就不能再计较了。两个人都要把对方的孩子视如己出,有什么摩擦时,也要多包容和忍让。
02
苏阿姨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她一直是以这两个孩子为骄傲的。儿子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女儿虽然没上大学,但找的婆家挺好的,女婿是个出租车司机。
儿子找对象时,苏阿姨托很多人给他介绍对象,后来在苏阿姨的做主下,儿子跟一个女警察交往了。苏阿姨对这个儿媳很满意,所有人都觉得儿子和女警察很般配,两人交往一年后就结婚了。
可结婚后,小夫妻俩却过得并不幸福,总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架。吵了一年后,两人和平分手了,苏阿姨知道后很难过。她不明白那么般配的两个人,为什么就过不到一块儿去呢?
儿子离婚后,过了很久都没有再谈恋爱,苏阿姨很着急,但又不敢催儿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她怕儿子再栽跟头,就干着急着。
03
儿子离婚三年后,终于开始新的恋爱了,但对象是个离过婚的女人,还带着一个女儿。
苏阿姨对离过婚倒是并不计较,自己儿子也是离婚的,就不该再计较人家也离过婚了。但对带着一个孩子,苏阿姨还是有点计较的,她希望儿子娶一个没生过孩子的女人。
不过,因为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苏阿姨不敢擅自给儿子做主了。既然儿子坚持要娶那个对象,苏阿姨也还是同意了,并且帮他们办了婚礼。
婚后,苏阿姨慢慢了解了这个新儿媳,发现新儿媳其实是个很不错的人。她之所以离婚,责任主要在男方,是男方婚内出轨。儿媳和前夫生的女儿很乖巧懂事,总是“奶奶!奶奶”地叫苏阿姨,苏阿姨就慢慢喜欢上她了。
后来,儿子和儿媳又生了一个儿子,苏阿姨更高兴了,就努力着对孙子和孙女一视同仁。
04
孙子刚出生那年过年,苏阿姨做了一大桌菜,儿子家和女儿家一起来吃年夜饭。吃到中途时,苏阿姨进房间去了,女儿不知道母亲进去干什么,就也跟着进去了。
随后,孙女的筷子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儿媳捡起筷子后去厨房洗,经过公婆的房间时,听见婆婆和大姑姐在说话。大姑姐说:“妈,你包压岁钱,包两个红包就可以了,那孩子又不是你亲孙女,你给她红包干什么?”
苏阿姨很生气地说:“你这说的什么话!你弟媳的女儿,这也是我孙女,她也叫我奶奶的。”
儿媳听到这话,心里很感动,然后她去洗筷子了。等她洗好筷子,重新回到桌上时,婆婆和大姑姐也重新坐到座位上了。婆婆拿出三个红包,一个给孙子,一个给孙女,还有一个给外孙。
儿媳嘴上没说什么,但眼中已经涌起感动的泪水了,她悄悄抹去泪水后,向苏阿姨敬了一杯酒。后来过年,苏阿姨每年都是发三个红包的,在她眼里,孙子、孙女和外孙都一视同仁。
05
既然已经结婚了,夫妻都要接受对方的一切,不管是好的坏的都要接受。父母希望子女幸福,就要爱屋及乌,接受子女选择的对象。如果是再婚家庭,如果对方在前一段婚姻里有孩子的,那就要接受继子或继女。
想要婚姻幸福,夫妻俩都要努力,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也要起积极作用,不要破坏他们的婚姻。苏阿姨在儿子第一次结婚时,替儿子做了主,结果儿子婚后不幸福,最后离婚了。
所以儿子第二次结婚时,苏阿姨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过多干涉了。纵然她心里有点计较儿媳的“拖油瓶”,但因为儿子喜欢,她也包容了,将儿媳带来的孩子当成亲孙女看待了。
大姑姐有点自私,叫母亲不要给继孙女红包,如果母亲真这么做了,那家庭就不会这么融洽了。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你排斥我的孩子,我又怎么可能从心里接纳你呢?
所以做人一定要真诚待人,亲人之间更是要真诚和善良,家庭才会和睦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