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佛门高僧,却熟谙阴阳术,助朱棣成就千秋伟业

2022年06月26日08:00:02 佛学 1920

自古以来,藩王造反成功夺得帝位的人物寥寥无几,毕竟以藩王之兵、之地、之物,来对抗强大的中央朝廷,是一件了无胜算的买卖。而且,封建王朝的帝位传承,自古以来还有一个道德枷锁——正统。

所以说,藩王造反,即便一时打了胜仗,也难保住能稳坐皇位,毕竟造反坐上皇位的新帝王,不是老皇帝亲口指派的,会遭到各路勤王大军的轮番围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藩王造反做皇帝,难上加难。

明朝的燕王朱棣,却创造了这份传奇。他不仅夺得了皇位,还一直稳坐到去世,并将皇位传给子孙后代,他统治期间的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被誉为“永乐盛世”。

然而,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传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和尚的帮助,他就是道衍和尚姚广孝

本是佛门高僧,却熟谙阴阳术,助朱棣成就千秋伟业 - 天天要闻

姚广孝并不是他的本名,他出生于1335年,儿时叫姚天僖,家族世代行医。姚天僖正好出生于元末大动乱的年代,元廷腐朽,苛捐杂税繁重,天灾不断,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起义军、盗匪蜂起。

战乱不止,杀伐不断,姚天僖的父亲目睹了惨绝人寰的世道,对儿子说:“长大后,要想活命,要么做和尚,要么做官!”

姚天僖苦苦思索着父亲给出的选项,最终在14岁那年,选择了剃度出家,法名道衍。从此,就有了道衍和尚。

在当时,做和尚算是一个保命糊口的好选择,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走投无路时,也是到皇觉寺做和尚糊口保命。朱元璋本想做和尚,了此一生。但后来发小汤和,给了他一封邀请参加义军的信件,被人告发后,朱元璋逼得没办法,这才投了军。不料机缘巧合,竟然坐上了皇位。

同样是和尚出身的道衍姚天僖,和朱元璋一样,也志向不凡。他虽入佛门,却心怀大志,不久后,就拜著名的弘道法师席应珍为师。

席应珍是宋尚书司封郎中席汝言的裔孙,道长张应玄的弟子,他精通儒、释,道三家精髓,并对《易》有深入研究,旁通阴阳术数、兵略、占候诸学。出奇的是,年长道衍34岁之多的席应珍,见到道衍后,竟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与姚天僖结为“忘形友”。

席应珍和道衍二人,既是师徒,又是忘年交,席应珍自然将平生所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道衍。所以,道衍就继承了席应珍的衣钵,成了一名精通儒、释、道,并旁通《易》、阴阳术数、兵略、占候诸学的和尚。而且,道衍与元末明初的名儒高启宋濂、王宾、杨梦载等人都是好友。

有了这身本领,这个交际圈,本就心怀大志的道衍又怎肯在寺庙安心吃斋礼佛,所以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个机会,他就用一身绝学去创造一个机会。

1375年,朱元璋做皇帝的第八个年头,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道衍和尚虽然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召入京师,但朱元璋并不看好他,只赐给他一件僧衣,没有授他僧官。

5年后,道衍在朱元璋所喜爱的宗泐和尚的推荐下,入天界寺,终于谋得一僧职,成为编制内的人员。显然,一个僧官并不是道衍的追求,他的目标更大。

又两年后,朱元璋的马皇后突然病逝,朱元璋悲痛欲绝,特选高僧随侍诸藩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在不少影视剧中,把道衍和尚与朱棣的首次相识,提前到马皇后病逝之前,这和历史不符。

其实,正史中,道衍和尚与燕王朱棣的首次相识,是在马皇后去世后,燕王朱棣从北京赶往南京后,道衍在宗泐的举荐下,才见到了朱棣。

可见,道衍在结识朱棣之前,深受佛家的宗泐、道家的席应珍赏识和举荐,此二人是道衍后来辅佐朱棣成就帝业的奠基人,也是道衍的伯乐。

当时,道衍在宗泐的举荐下,一见到燕王朱棣,两人就相谈甚欢,不料两人谈到高兴处,道衍突然说出一句杀头的话:“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

朱棣本是燕王,“王”上加“白”就是个“皇”字,朱棣何其聪明,又怎能不知这层含义。而且,皇家夺嫡,自古以来都是家常便饭,又有几个皇子不想做皇帝,更不用说朱棣这样骁勇的藩王了。

本是佛门高僧,却熟谙阴阳术,助朱棣成就千秋伟业 - 天天要闻

朱棣和道衍性情相通,所以马皇后的葬礼结束后,朱棣就以为母亲祈福的由头,把道衍和尚带到了封地北京。到北京后,道衍明面上是担任庆寿寺的住持,但却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屡屡私下密谈至深夜,道衍就一个目的——劝朱棣起兵造反夺皇位。

朱元璋在位时,姚广孝给朱棣推荐的夺嫡方案,就是多立战功,博得父皇的宠信,让朱元璋多多赋予他更多的特权,如果不能让朱元璋亲自将皇位传给朱棣,那就为日后起兵做铺垫。

姚广孝的这套方案的确起到了效果,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的确动了传位给朱棣的念头,但被刘三吾执着的劝谏所打消,最后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以便建立一种皇位稳定传承的嫡长制度。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侄子做皇帝,年长的叔叔的朱棣本就不服气。这时,朱允炆又听从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迅速实行削藩之策,激化了朝廷和藩王的矛盾。

朱允炆少年天子,心性犹如西汉时刚登基的汉景帝,而齐泰、黄子澄也是类似晁错一样的军师,所以他们一口气,就把周王、湘王、代王、齐王、岷王等多个藩国迅速削除。唇亡齿寒,朱棣一天比一天紧张,他明白朱允炆早晚会对他下手,他要么束手待擒,要么放手一搏。

道理虽然明白,但起兵造反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朱棣只是个一个藩王,朱允炆富有天下,还是朱元璋亲口册封的正统皇帝,朱棣虽然知道自己只能硬着头皮拼死一战,但总是下不了这个决心。

朱棣心有所虑,问道衍:“民心向彼,奈何?”老百姓都支持朝廷,支持朱允炆,我该怎么办?

道衍的回复很霸气,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道衍的意思是,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道衍之所以这么有底气,充满霸气,和他精通阴阳术数,深研《易》有着莫大的关系。为了给朱棣打气、鼓劲,道衍又向朱棣推荐自己的好友相士袁珙、占卜者金忠。袁珙、金忠用相面、占卦的方式,告知朱棣有天子面相,告知燕王的部将他们的主子可做皇帝。

燕王的部将谁不想做个从龙功臣,所以他们一起说服、鼓动朱棣起兵,誓死相随。在道衍的策划下,朱棣逐渐下定了决心,暗中拉拢封地周边的将领,买通京师内的太监,勾结其他藩王。

而道衍也没有闲着,他身体力行,用自己早年所学的兵略,亲自在燕王府的后院训练兵马;还修建厚墙环绕的地穴,打造军器,并巧妙借用饲养鹅鸭的办法,来掩盖练兵、打造兵器发出的声音。

建文元年六月,朱棣以清君侧,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奉天靖难起兵。起兵后,朱棣带走全部燕军精锐,留下道衍与燕王妃徐妙云、世子朱高炽留守北京。

南军统帅李景隆,本欲趁朱棣不在北京之际攻城,不料道衍精通兵学,他早就策划好了北京防御,朱棣一走,他就把防御图送给了朱高炽。再加上徐妙云身披甲胄,以燕王妃的身份,组建女子队,上阵杀敌,大大鼓舞了士气。

当时正值严冬,在道衍的献计献策下,徐妙云、朱高炽让士卒在晚上往城墙上泼水,硬是把北京城,变成了一座滑溜溜的冰城。结果,北京城内虽然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但谋有道衍,武有徐妙云,李景隆的几十万大军,看着眼前的“冰城”,也是束手无策。

本是佛门高僧,却熟谙阴阳术,助朱棣成就千秋伟业 - 天天要闻

然而,这都是道衍的大谋略。因为道衍深知,南军一看朱棣不在北京,定然会全力攻打北京,这就给朱棣北上裹挟宁王提供了时间,攻打北京周边城镇创造了战机。果然,南军主力只顾着盯着北京,周边地区被朱棣搅翻天。

朱允炆见朱棣越打越勇,只好屡屡调兵北上,结果把京师南京周边的兵力全部抽空。这时,道衍抓准时机,劝谏朱棣:“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

道衍劝朱棣不要去攻打城池,应该带骑兵,趁虚而入,迅速直取京师。朱棣采纳他的建议,迅速打到南京城下,在李景隆的“配合”下,轻而易举地兵入南京,登基为帝,即为明成祖。

朱棣以区区燕地一方之力,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而这份功劳手首推道衍。为表示对道衍的感谢,朱棣做皇帝后,拜道衍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并赐他府邸、美女,让他还俗,入朝为官。

但姚广孝深知伴君如伴虎,功高则震主,自己知道朱棣太多的秘密,而且自己的能力犹如洪武朝的刘伯温,朱棣打天下时用他,但得天下后,定然会防他、疑他。

当初朱元璋就是因为对刘伯温之才太不放心,这才借胡惟庸之手,除掉了他。姚广孝以历史为鉴,他在朱棣坐上皇位后,拒绝还俗,送还赏赐的府邸、宫女,白天上朝时穿朝服,退朝后穿僧衣,回寺庙,因此被称“黑衣宰相”。

姚广孝壮志已酬,选择明哲保身,大隐隐于朝,既能功成身退,又不遭朱棣的猜忌,直到84岁善终去世。死后还被追赠荣国公,配享皇家太庙,荣宠至极,历史少见。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