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让家长不再依靠特教老师
各位家长朋友们好,最近小呆一直在全国各地做培训和分享。有很多家长普遍反映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在机构的表现都如此的好,各项数据和指标对比都是正向的,一回到家就好像干预完全没有用一样!整个家里都鸡飞狗跳的!当然,这里面也许会存在一些机构的干预方法或者是采取的策略不合适的问题,本文先不对这种情况做分析和评述。今天小呆想和大家聊一聊,大家一直都很担心的一个问题,自闭症孩子的干预在家里要如何完成呢?此文的篇幅较长,小呆希望尽量全面讲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先收藏,日后再回看,相信会对你有帮助。
在开始正文之前,小呆先分享一个今年夏天的培训的场景。今年7月份,小呆做了一次大龄儿童的活动,与几位大龄儿童的孩子的家长也有了很深的交流,其中一个晚上是小呆给大家做自闭症干预的培训。在培训的现场,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表现,有位妈妈全程在回复她的微信消息,偶尔还有语音要回复......其中的一位从天津飞到广东来的爸爸则全程拿着手机备忘录在记录着。那让小呆印象最深的是两位妈妈:一位是3个孩子的妈妈,在每天都要处理家中事务的时候抽空来到这次活动,向工作人员借了纸笔临时记录......还有一位阿斯伯格的孩子的妈妈几乎把我的每一页PPT和口述的案例都写了下来......
在这里分享这个培训的现场情况,是想告诉大家,家长朋友要保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意识和储备一些知识。小呆身为一位特教老师,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家长的迷茫,无助,甚至是痛苦和绝望,也能够感受到家长对机构的期望。但是,每天孩子在机构的时间只有那几个小时,重要的是,在孩子离开机构之后的那些时间,我们应该保持怎么样的心态,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又应该怎么做?
解决这几个问题,是我写这个公众号的初衷,从孩子的干预角度来看,家长朋友的自我学习和成长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我们的孩子,从经济角度来看,随随便便就几千上万的培训,价格也并不便宜。这说起来也许有点像砸了我自己的饭碗,但是小呆一直认为,一个好的老师,是让孩子不再需要老师;一个好的教练,是让学员通过系列课之后再也不需要复训;一个好的特教老师,是让家长不再依靠我们。这也是这个公众号存在的目的。
一
认识自闭症幼儿的核心缺陷
那么现在正式开始我们的正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很重要的事实:自闭症幼儿诊断后的黄金疗育期程并不长,一般在6岁以前是黄金时间。入小学前短短的三四年中,如果能掌握自闭症幼儿的核心缺陷,应可挑出优先介入的目标,这样会对我们的干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闭症幼儿的核心缺陷主要有二:共享式注意力缺陷和社会性趋向能力缺陷。
1
共享式注意力缺陷
心理学界对自闭症的心理缺陷模式,认为最值得重视的,就是共享式注意力(joint attention, JA)的缺陷。共享式注意力可以区分为两种形式:回应性共享式注意力 (response to jointattention, RJA) 和主动性共享式注意力(initiation of joint attention, IJA)。前者可定义为孩子跟随、回应或读取成人眼神的转换、头部的转向或手指的指示,以推论他人注意的事物;后者可定义为孩子为了社会性目的或意图,自发地运用眼神接触、情感、手势、声音或象征的沟通行为引导他人的注意力,进行分享经验。
不论是 IJA 或是RJA,都与注意人有关,共享式注意力的使用需要去注意人或人脸部表情的反应。一般幼儿在 9 至 18 个月大就开始发展共享式注意力,开始在成人、物品三方之间协调自己的互动、分享自己的注意力。幼儿会去注意看大人看 哪里(眼神追视),使用物品(透过指出物品、展示物品和给予物品),试着扩展自己与大人的社会互动,并参照成人的表情、声调、动作等(社会参照),学成人使用物品的方法(模仿学习),也开始学习引导大人的注意力和分享物品给大人看。
2
社会性趋向能力缺陷
社会性趋向是指幼儿自发性的对环境中所自然发生的社会刺激,象是声音、眼神方向、脸孔、手势等的刺激做出定向反应。社会性趋向应是婴幼儿一出生就开始发展的能力,例如新生儿一出生就有注意人脸和人类声音的倾向,并会模仿人类脸部的表情,三个月就会有回应性的微笑。缺乏社会性趋向能力会限制孩子早期的社会经验,影响后续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社会性趋向能力为注意和处理脸部讯息以进行社会互动调节的能力,包含四种行为:
(1)社会参照(social referencing):持续注意他人的脸部;
(2)共享式注意力:Mosconi 等人将共享式注意力纳入社会性趋向中评估自闭症幼儿的早期行为。
(3)叫名趋向: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会注意;
(4)社会性微笑:回应他人的笑容以分享喜悦。
3
自闭症幼儿核心缺陷的早期疗愈目标
在了解完了两大核心缺陷之后,我们来简单看看自闭症幼儿的早期疗愈目标,这也是我们居家干预需要注意的一些指标:
(一)能主动注意成人的行动。
(二)能主动对成人笑。
(三)能主动模仿成人的行动。
(四)能主动看向成人的脸部和成人眼神对视。
(五)能以肢体动作(包括给物和手指指示)对成人寻求协助或提出要求。
(六)能用动作、声音等行为,吸引成人的注意力到自己身上。
(七)能跟随成人近距离或远距离的手 指指示。
(八)能用手指指示引导成人的注意。
(九)能主动展示物品给成人看。
二
家庭干预的原则和策略
与一般特殊教育疗育场域不同的是,居家生活本身就是教学活动内容,每日的例行活动就是互动内涵,这是属于自然情境教学介入。自然情境教学强调与重视:
(1)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进行无意义无功能的反复训练,我们要把重点放在与孩子共同进行的生活活动。
(2)安排环境:增加孩子与家长互动的机会。
(3)要跟随孩子:跟随并参与儿童的生活兴趣与选择。
1
从实行例行活动的规律开始
我们可以将例行性活动分成游戏、照顾活动和、情境中个别需求活动。这些活动泛指玩耍、吃饭、洗澡、穿脱衣物、换尿布等所有生活活动。因为例行活动是可预测、具有功能性的,而且每日大量出现,很容易与孩子大量互动,是建立幼儿社会性趋向与共享式注意力的最佳平台。
家长可先建构好每日生活例行活动的程序,让幼儿在规律的生活下,建立每日生活的组织,让孩子学习该事件的流程。以吃饭为例:成人请孩子坐在椅子上、帮孩子围上围兜,再拿出食物让孩子开始吃。成人可以坐在孩子前面,一起吃或分享自己手中的食物,用餐完毕说:“啊,我吃饱了!”,然后拿卫生纸擦手擦嘴巴。
2
建构社会性活动规律后适度中断
在预先决定好的时机进行某种形式的中断,这时孩子就会出现主动的要求或沟通 。家长进行的感官社会性活动时,会发现孩子容易出现笑声,在这些活动形成规律后,成人暂停片刻,孩子为了要成人继续游戏就会注视成人、出声、碰触成人或运用其他行为,主动表达他想要继续玩的欲求。成功地中断规律感官活动,能够促使自闭症幼儿使用眼神注视、适当手势、或适当口语来进行要求。
例如帮孩子推荡秋千,中间突然让秋千停下来,等待孩子看向你时,再推动秋千;又如成人帮孩子搔痒几次制造乐趣后,在手伸向孩子脖子要搔痒前突然停下来,等待孩子主动拉你的手或看向你,再去搔他的脖子。中断技巧也可以用在例行活动上,例如孩子要吃饼干时,孩子伸手要拿,妈妈拿着饼干不立刻给,等到孩子自发注视妈妈后,才给予饼干吃。孩子已能自发将手指向图片,但未看向成人,成人可暂不命名,等待孩子眼神看向妈妈,成人立刻命名图片,还可以诱发出孩子手指指示并看向成人的行为。
3
规划能增进互动的环境空间
在自然情境中与孩子互动,在掌握孩子的动机与兴趣的原则下,孩子的回应性共享式注意力行为明显增加。日常生活中,准备并提供自闭症幼儿喜爱的物品、活动和玩具,将会提升自闭症幼儿的动机去反应环境和社会性刺激,帮助孩子进行社会性分享。
要吸引到孩子的社会性注意力,成人必须找出自己和孩子互动最佳的环境和位置,让自己有机会和孩子面对面,把自己放在孩子目光的焦点,让孩子随时注意到自己。例如:坐在地板上和孩子玩玩具、吃饭时让孩子坐在高脚餐椅上、在孩子前方帮孩子穿衣服。减少环境中的干扰因素,例如关掉电视,拿走不必要的玩具,也是增进幼儿对人注意的重要方式。
4
以丰富情感的方式进行互动
自闭症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人的兴趣亦不佳,成人得要运用各种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到自己的身上,引燃孩子与成人一起玩的动机。
家长若以夸张的音调、有节奏的声音、有趣的情境,或用大量肢体动作、丰富的脸部表情、以及大量的笑容,会更容易诱发幼儿对成人注视的行为,增进社会性趋向能力。成人夸大自己的互动,亦能够帮助孩子解读社会情境。例如球掉到地上,成人配合球弹跳的频率发出「咚~~咚~咚咚咚」的声音来描述当下的活动;或者当孩子把食物举高给我们时,我们做出开心而且好吃的表情,这些都可以增加孩子主动注视成人的动机。
5
先跟随配合孩子的活动再进行扩展
成人能够与孩子的行动同步,才能建构起孩子和成人间的共同活动,增加孩子参与活动的机会。在孩子专注投入自己有兴趣的活动与行为时,成人可先跟随或加入孩子正从事的游戏,由孩子主导活动,或模仿孩子的口语或非口语行为,会增加孩子对成人的注视。
当孩子注意到成人,就可以扩展出新的游戏步骤,例如孩子在排列汽车,成人拿着汽车加入他的排列,然后变成排列赛车游戏。建构起共同的活动后,成人就可以在活动中强化共享式注意力。例如指出小汽车在桌子底下,让孩子依据手指指示找到喜爱的汽车;又如拿两台小汽车在手中,让孩子伸手指出自己想要的那一台小汽车。
6
大量示范非口语的沟通方式
自闭症幼儿还需要成人大量示范与引导。和幼儿互动时,成人应先降低口语询问或下指令的次数,多运用非口语的表情、手势和动作、指出或展示孩子需求的物品,示范非口语的沟通方式。
例如孩子要喝果汁,拿着杯子走向成人,成人故意秀出牛奶,用手指着牛奶,搭配摇头或口语表达不要牛奶,再秀出果汁、指指果汁,搭配点头或口语表示要果汁。在孩子有需求的强烈动机下,成人手指果汁的时间和次数可以多一些,并等待孩子模仿成人伸手指出果汁,逐渐建构孩子的自发手指指示。
结语
总有一天,我们要放开我们的手。
以上是今天的简要的关于家庭干预的分享内容,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注意和学习的地方,但是碍于篇幅的原因就小呆不过多写了。家庭是自闭症幼儿最重要的训练场所,也是我们的孩子最后走向社会的“练习场”。但是,无论是普通孩子亦或是谱系孩子,无论我们用家庭教育还是家庭干预这个名词来说明,孩子在家庭中和父母的互动能够很大地影响我们的孩子。
不同的也许是我们的孩子的功能客观存在一些差异,但相同的是,总有一天,我们要放开我们的手,我们总会有无法陪伴他们的那一刻。那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和适应社会,是所有家长都需要学习和努力的。希望小呆在今天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也希望大家以后再也不需要小呆。
我是小呆
专注融合教育的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