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变强大的开始:凡事不对抗

2025年07月08日15:00:30 育儿 7487

很多做人的道理,都是反人性的。

比方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的本性是争强好胜,但真正让人强大的,确实“退步、忍让、包容”等。

顶级聪明的人,凡事不对抗,犹如病猫,胜过老虎。

一个人变强大的开始:凡事不对抗 - 天天要闻

01

清朝的名臣曾国藩,被朝廷委以重任,剿灭太平军。

他训练了强大的湘军,也多次胜过太平军。但他在江西,战事却很不利。

就在湘军节节败退之时,江西巡抚陈启迈等人,却一点都不配合,还公开嘲讽他“未奉明诏,不应称钦差”。

曾国藩忍无可忍,上书弹劾陈启迈,文字里透着怒气,说其是“劣迹较多,恐误大局”。

意外的是,上书之后,江西官员对曾国藩的态度,更加恶劣了。

接着又是父亲病故,给了曾国藩很大的打击。

经历了一系列打击之后,曾国藩开始反思,调整态度。主动和地方官员表达善意,形成合力,也最终打败了太平军,立下赫赫功劳。

曾国藩有句名言:“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这应该是他的亲身体会,也给了后来人很多的启示。

不与君子斗名。

君子爱惜自己的名誉,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

你的名气再大,也不要和他比。你还可以把一些虚名,给对方。

不与小人斗利。

小人的世界里,都是利益。他还喜欢算计利益。

你和他在一起,就学会让利好了。自己什么都少得一点,是吃亏,但不会吃大亏。

你抱着一种态度:钱财乃身外之物。这就好了。

特别是一些亲人,很喜欢斤斤计较,你更要舍去利益。反正是一家人,利益给谁保管,都差不多。

不与天地斗巧。

人在天地之间,如蝼蚁一样。

就算你有巨大的本事,遇到洪水、狂风、暴风雨,也毫无办法。

你要对抗天地的变法,肯定是以卵击石。唯一的做法,就是躲避恶劣的天气,顺着自然规律。

综合一下,我们可以明白:但凡别人需要的东西,你都不要和他争;别人需要走的路,你都不要拦着,处于不对抗的状态,就可以改善关系,也得到对方的支持。

不对抗,就是顺从对方,你也顺着对方的脚步去走,达到借力的目的。

不对抗,就是研究事物的自然规律,然后再去按规律做,也是借用自然的力量。

顺风而呼,随人之心,顺水推舟,都是真正用巧劲。

一个人变强大的开始:凡事不对抗 - 天天要闻

02

西汉有好几个开国功臣,萧何、韩信是大家很熟悉的。

韩信,因胯下之辱而出名。

韩信,还因为回馈缥母的半碗饭,成为了感恩的人物。

但是韩信在辅佐刘邦的时候,却表现得“硬气”。刘邦被困,韩信却写信:“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

西汉建立之后,韩信显得嚣张。在刘邦的授意之下,吕后、萧何把韩信斩杀了。

相对来说,萧何的结局就好多了。

他把自家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去,而不是在家享受富贵。

他遇到韩信,非常欣赏,极力举荐。韩信要离开的时候,萧何又亲自骑马去追,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萧何功劳很大的时候,就故意强行买走农田。以至于一部分农民,状告萧何,强买强卖。

刘邦听说萧何强买农田,并没有责怪,只是对他的提防,少了些许。

萧何也常常写歌颂刘邦的文书,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忠诚。

萧何有一个死对头“曹参”。萧何却反常地举荐曹参。

萧何有句名言:“上畏君疑,下惧民望,如履薄冰。”

是的,伴君如伴虎。一个大臣,再厉害,也不要盖过君王的名声,不要有越权的迹象。

对于同僚,真正需要的是“团结一心”,而不是一己私利。

有一句古训: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一个人处于上升的过程中,不要得意洋洋,而是看到还有比自己更厉害的人。也愿意低头向高人学习,为高人服务。

一个人到了最高处,就要想一想和比自己低一点的人,如何相处。低处的 人,是你的底盘。

一个人变强大的开始:凡事不对抗 - 天天要闻

03

凡事不对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不和自己对抗。

很多人可以对周围的人低头,对社会大局低头,但总是为难自己,导致内耗很严重。

大家熟悉的“杞人忧天”,就是杞国人胡思乱想,把自己折磨到生病。

有这样一句话:“你担心的事情,80%是不会发生的。”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担心也没有用。不如积极面对,把事情扛起来,处理好。

看过一个哲理故事:一个人挑着瓦罐,去隔壁的镇上贩卖。

半路上,瓦罐掉下来一个,碎了。那人却一步不停,继续走。

大家很奇怪:“你不停下来看看?”

那人说:“已经碎了,看也没有用。不如好好赶路,免得天黑也不会到镇上。”

木已成舟,你还能如何?

不和自己的过去对抗,过好当下;不和自己的情绪对抗,及时止损;不和未来对抗,不必乱想。

一个人变强大的开始:凡事不对抗 - 天天要闻

04

《人性的弱点》中写道:“有狗拦路的时候,最好给它让道,不要为了争路被它反咬一口;若是被咬了,即使杀了它,你的伤口也不会马上愈合。”

不对抗,就是一开始就想到了结果,因此对恶果,忌惮几分,还有效遏制。

不对抗,就是无为而治,把事情慢慢看,找到最佳的成事方法。

不对抗,就是低头走路,不给人看出攻击性,从而改善关系。

不对抗,就是放过自己,好好过当下的日子。

强大,不是张牙舞爪,而是游刃有余。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老话“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啥意思,有道理吗? - 天天要闻

老话“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啥意思,有道理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坟的风水与家族兴衰常被赋予神秘联系,民间流传的“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便是典型例子。这句俗语表面指坟墓土壤颜色与财运的关联,实则暗含古人自然观察、五行学说与伦理观念的多重交织。要探究其真实含义,需从民俗学、地理学及历史背景等多维度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实就三句话 - 天天要闻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实就三句话

曾听闻这样一句话,掷地有声:“你,是你的主宰。”你的情绪,宛如手中可调控的琴弦,能奏出或激昂或舒缓的旋律;你的生活,恰似一张等待绘制的画卷,色彩与构图皆由你决定;你的人生,更是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剧情走向全凭你掌控。
人这辈子,有七难(谁也躲不过) - 天天要闻

人这辈子,有七难(谁也躲不过)

人生犹如一场漫长且充满未知的旅程,每个人都会在这条道路上遭遇形形色色的难题。有些困境看似能绕开,实则无人能真正置身事外。以下这七难,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终将一一面对。
锐评|血铅事件匪夷所思,幼儿餐食安全岂容半分失守 - 天天要闻

锐评|血铅事件匪夷所思,幼儿餐食安全岂容半分失守

备受关注的天水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事件,有了最新调查进展。据通报,事件起因是园方在部分面点制作过程中非法添加使用了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而据警方介绍,如此荒诞之举,始作俑者的初衷竟是“进一步扩大生源,增加收益”。铅是公共健康领域最受关注的有毒化
45岁老师带71岁失智的母亲上班,却被家长围堵“讨说法”! - 天天要闻

45岁老师带71岁失智的母亲上班,却被家长围堵“讨说法”!

45岁男老师带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母亲上班,还安排母亲在学校干活,谁料,学生家长知道后竟围堵学校“讨说法”。男老师叫孙元金,出生在普通家庭,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照顾他,生活艰难,但是母亲却拉着他说:“儿子,一定要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