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自从直播带货兴起,各大品牌都在卷价格。
还记得前几年的双十一,各大主播为“全网最低价”,总是争得头破血流。
网友们一边看热闹,一边对比着各个直播间的价格,力求将羊毛薅到极致。
那时候,也经常能听到朋友的吐槽,说自己看直播,不知不觉间就下单了十几样压根用不着的东西。
后来,大主播们陆续翻车,直播带货的风潮才稍微消停了一段时间。
现如今,大家都已习以为常,面对直播间里的宣传口号,也理智了许多。
但低价于消费者而言,仍有着不可磨灭的吸引力,在哪都一样。
卖茶叶,也可以卷价格,从99元的老白茶,卷到9.9元包邮。

劣质茶也就只能靠这些手段找销路了。
卷价格,永远卷不到名优茶身上。
有茶友问,自己平时都喝些价格亲民的口粮茶,从来没尝试过这些稀有品种。
如果要买金骏眉、买白毫银针,买什么价位的合适?有便宜一点的吗?
说实话,这些茶没有便宜的,要想低价购入,只能少量地买,买泡袋装。
这两种站在金字塔尖的茶,在尝试前,是该先了解它们的价位。
若因低价诱惑而吃亏,那便算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都知道金骏眉和白毫银针贵,但具体该买什么价位的,才能保证品质呢?

《2》
金骏眉作为红茶中的后起之秀,克价在20元左右。
斤价多少,茶友们可以自己去算。
这价格,的确不便宜。
但一想到一斤金骏眉,要用7-8万颗芽头才能制成,便觉得合理了。
那种几十块一斤的“金骏眉”,下单还送你几个杯子的,明显是假货。
减去赠品、运费、包装的成本,留给茶叶本身的又有多少?
一些品质好的口粮茶,都卖不到这样的价格,更别提金骏眉了。
这类低价茶,用料基本都很差,廉价泡袋里装着的,是条索杂乱的碎茶。
凑近去闻,没有异味都算运气好,压根没有冲泡品鉴的必要。

价格往上抬一些,来到几百块的档位。
若是买普通红茶,能买到不错的,但要买金骏眉,还是差远了。
市面上有一种掺了茶叶,并非纯芽头的“金骏眉”,一般都是这个价。
光看干茶,卖相不错,看不出什么异样,凑近也能闻到淡淡的花香、果香。
但真要喝起来,茶汤的饱满度就有些差强人意。滋味不够醇厚,耐泡度也很一般。
另有一种梅占金骏眉,虽然斤价上千,但树种不符,产地也不对,算不上正宗金骏眉。
由此可见,市面上的“金骏眉”五花八门,什么价位的都有。
想买到正宗的,先从选对价位开始。

《3》
白茶中的天花板——白毫银针,虽然价格不如金骏眉那么高,但市面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也不少。
白毫银针的价格普遍在千元以上,若是荒野银针、头采米针等更稀缺的品类,价格还要更高。
毕竟白毫银针和金骏眉一样,采的都是茶树最鲜嫩的芽头,产量少、制作难度大。
平均5斤茶青,才能出一斤白毫银针。
按这样的比例来算,想花几百元买一斤白毫银针并不现实,这连茶青的成本都不够。
价格低廉的白毫银针,大概率是外地茶青冒充。
外地银针,树种不纯正、工艺也做不到百分百还原,风味自然也与福鼎银针相去甚远。

另外,牡丹王剥针,也是一些无良茶商,造假白毫银针的惯用手段。
每年春茶季的采摘,紧跟在白毫银针之后的便是牡丹王。
牡丹王的芽头,与白毫银针类似,但肥壮程度远不如银针。
此时,若将牡丹王的芽头单独采下,舍弃嫩叶,就能用来以假乱真。
抽针牡丹王,看似品相不错,实际上并不具有白毫银针“一旗一枪”的标准长相,无论如何,都算不上真正的白毫银针。

《4》
想喝滋味纯正,物有所值的茶,就不要贪图小便宜。
真正的金骏眉,香气层次丰富,茶汤金黄透亮,滋味鲜爽稠滑。
而白毫银针的风味,素来讲究“鲜香醇爽”四个字,若是高山银针,还能喝出清鲜灵动的高山韵。
这些来自自然的原滋原味,是价格低廉的劣质茶难以企及的。
若预算有限,可以先入手小铁罐装、小泡袋装。

铁罐装通常有50克、100克的,小泡袋一泡不过5克。
茶量虽少,但品质好。
面对这些金贵的名优茶,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宁愿少喝一点,也要喝得好,喝得精。
否则,不如省下钱来。
为徒有虚名的茶花钱,就像花钱买回来一座纸做的城堡,碍事又没用。
价格过分低廉的茶,产区环境差,制作时也可能混入不好的物质,喝多了对身体没有好处。

《5》
对一款好茶来说,优质的产区和原料,传统专业的工艺,以及后续的储存、包装和运输,都是不能节省的成本。
因此,作为白茶、红茶各自的天花板,白毫银针和金骏眉,再怎么卷,价格也不会低。
除非,它们牺牲了品质。
牺牲品质,意味着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意味着茶汤难见鲜爽醇和。
便宜没好货,总归是有道理的。
不好喝又伤身的茶,茶友们还是远离吧。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