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心得:我自学书法摸索出的土办法,比向王羲之请教还管用

2024年03月13日20:52:33 育儿 4552

文·段宏刚

启功老先生是当代文化界的全才,在国学、诗词、书法、绘画、文物鉴定、古典文献等领域都有可圈可点的贡献。当然,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无疑在书法上,由他创造的“启功体”,撰写的多部书法专著,影响了许多人。

实际上,在书法没有出名前,启功是以国画闻名艺术圈的,许多人以收藏他的国画为荣。

只不过,当时他的画虽然不错,但疏于练字,常常因为落款字迹不好看,招来许多嘲讽。直到有一次一件事伤了他的自尊,才让他下定决心好好练字。


启功心得:我自学书法摸索出的土办法,比向王羲之请教还管用 - 天天要闻

某次一名收藏家要收藏启功的画,却明确告诉他不要题款,收藏家决定邀请一位书法名家在上面题款。

启功听后既生气又羞愧,生气是因为自己画的画却不能在上面题款,如同一件东西只做好七成就因为手艺问题被人强行拿走,羞愧是因为对方看不上自己的字,担心影响了画的品味,这让一位在绘画圈颇有名气的人脸面何存。

事后,启功发誓一定要苦练书法,让自己的书法跟国画达到同一个高度,从而堵住那些人的嘴。

后来,启功在书法上大有所成,他多次对外畅谈了自己学习书法的心得:我学习书法受益最大的地方并不是向多少名家请教,而是靠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土办法,我感觉这个办法甚至比向王羲之、颜真卿请教还管用!


启功心得:我自学书法摸索出的土办法,比向王羲之请教还管用 - 天天要闻

那么,启功所说的土办法究竟是什么?他又是如何摸索出来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刚开始学习书法时,启功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关于先练什么字体的问题。有人建议他先练习楷书,说楷书是基础,只有打好了基础再练习其它字体才能游刃有余。有人主张他先学篆书,说篆书是书法的源头,不从源头练起怎么能学好书法。有人倡导他先学隶书,说隶书是一种过渡字体,练好了隶书再向前练或者向后练都不会陌生。

启功请教了许多人,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有些人的有的观点甚至还自相矛盾,这让他相当困惑,却一时半会又找不到解决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向下练。


启功心得:我自学书法摸索出的土办法,比向王羲之请教还管用 - 天天要闻

后来,启功干脆临摹一段时间的字帖后,邀请一些人当面点评,打算听听他们的意见再做定夺。

遗憾的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嗜好和评价标准,让他再次为难。

有人说他的执笔方式不正确,连基本的“悬腕”都做不好,想练出来不容易。

有人说他的字在间架结构上有问题,导致字体不够美观得体。

有人说他的点画没有特色,不懂笔法上的变化,该肥的笔画不肥,该瘦的笔画却不瘦。

有人说他的字如同一堆柴火棍堆成,空有外形而没有神韵。


启功心得:我自学书法摸索出的土办法,比向王羲之请教还管用 - 天天要闻

这些建议让启功更加苦恼和迷茫,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写书法的料,以至于有一段时间,他干脆不去练字,也不敢下笔,整天闭门不出,思考着该如何进入书法之门。

纠结了几年后,启功逐渐发现,欣赏书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就像吃饭一样,众口难调,不同的人有不同口味和标准也会提出不同的意见。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爱好习惯来给你提意见况且,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你本领再高又怎么能在书法上满足所有人的口味呢?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启功突然悟出一个好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循序渐进”


启功心得:我自学书法摸索出的土办法,比向王羲之请教还管用 - 天天要闻

每当他创作完一幅书法就贴在墙上,用毛笔圈出几个满意的字。再练一段时间后,他再回过头审视这几个曾经满意的字,突然发现它们有不少败笔。比如,字的结构不够美观,线条在粗细和轻重缓急上的变化不够明显,运笔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不够合理,整篇的章法布局有问题,等等。

接着,他会拿起毛直接这些字的旁边纠正这些毛病,重新写上让自己完全满意的字。

有时,为了更直观,他写完一幅字会把自认为写得好的字剪下来贴在墙上,过段时日会把这些字撤走,再贴上满意的新字。如此循序渐进反复数年后,他发现自己在书法上的进步很快,效果很明显。

直到在书坛占据一席之地后,启功对外宣称,自己摸索出来的自学方式让自己受益匪浅,效果要比向古往今来的书法大家请教都要好。


启功心得:我自学书法摸索出的土办法,比向王羲之请教还管用 - 天天要闻

启功为什么要这样说?他引用了“诗圣”杜甫的一句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启功说:写字跟作文的道理一样,优劣好坏只有自己心里最明白经历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最懂,别人却未必能够理解。学书法的人如果别人怎么写字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用处,不如扪心自问,自己心中的满意度很关键,自己觉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启功举一反三认为这种学习方法不仅适合练书法,也完全能用在其它创作上写作和画画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做到“温故知新”,要在不断地自我审视里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进步。


启功心得:我自学书法摸索出的土办法,比向王羲之请教还管用 - 天天要闻

启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几个道理。

其一,实践出真知,每个人只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并结合自身特点,完全可以在自己从事的领域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方法这个方法要比别人的说教强很多倍

其二,任何时候,人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不能人云亦云。

其三,学艺术是一个苦差事,坚持很重要,当毅力遇上正确的学习方法,修成正果是早晚的事。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有这3种特质的孩子,注定是隐藏学霸!现在培养还不晚 - 天天要闻

有这3种特质的孩子,注定是隐藏学霸!现在培养还不晚

接娃放学时,儿子开心的说数学考了98分,其实我也挺开心的,毕竟在我看来,以我们家的智商,有这分数可以了,想当学霸是有难度的。而且,刚听到其他妈妈说:我家娃上课总走神,写作业拖拖拉拉,烦死了,估计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还好我心大,她的焦虑感染不
一碗下肚,怀孕37周女子流产!竟是家中“藏毒” - 天天要闻

一碗下肚,怀孕37周女子流产!竟是家中“藏毒”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各类冰镇冷藏食品逐渐“火热”起来,但安全问题仍需重视,因为即便在冷藏环境下,许多嗜冷细菌仍能大量繁殖。其中一种名为李斯特菌的细菌需要格外引起警惕,因为它专爱挑孕妇和婴儿“下手”,生活中该如何避免呢?近日,一位“准妈妈”在社交平台讲述自己的遭遇:怀孕37周,因食用冷藏食品引发李斯特菌...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 天天要闻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养废了”——这个词最近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讨论中越来越常见。是的,不是被别人说,而是你自己做的。你当初一心想让孩子好,结果,你用你的好心情,把孩子的未来给捧上了山崖。那些“养废”孩子的家长,真不是嘴巴上讲得好听,结果却不知不觉把孩子弄得很差
严防!“冰箱杀手”来了! - 天天要闻

严防!“冰箱杀手”来了!

炎炎夏日许多人的冰箱中存放着西瓜、哈密瓜、冰激凌等美食但是如果家里有老人、孕妇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得小心“冰箱杀手”——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在夏天尤为常见,许多感染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们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冷藏即食食品,例如奶制品、熟食肉类、沙
父亲因工死亡,试管婴儿能申请抚恤金吗?法院判了 - 天天要闻

父亲因工死亡,试管婴儿能申请抚恤金吗?法院判了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27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事例,其中涉及一起试管婴儿享受抚恤金待遇案件。陈某与郭某婚后因不孕症就医,冷冻9枚胚胎。在胚胎移植前,陈某因工死亡,被认定为工伤。随后,郭某接受胚胎移植生下陈小某,并销毁剩余胚胎。2024年5月,陈小某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遭某社保中...
儿童针筒玩具热销,是“解压神器”还是“危险利器”?多方提醒—— - 天天要闻

儿童针筒玩具热销,是“解压神器”还是“危险利器”?多方提醒——

一个针筒、一个捏捏乐,组成了一款近期风靡校园周边文具店的儿童玩具产品,针筒看上去和医院使用的注射器几乎一样。网络视频里宣称,这款玩具玩法简单,十分解压,只需要用针筒把空气注入玩具中,形成空气泡,再去捏爆泡泡就可以。然而,这款儿童玩具却引起了家长们的不安。不少家长表示,此类玩具非常危险,存在安全隐患。...
【视频】父亲工亡后,冷冻受精胚胎植入母体成功分娩,他是遗腹子吗? - 天天要闻

【视频】父亲工亡后,冷冻受精胚胎植入母体成功分娩,他是遗腹子吗?

什么是遗腹子?《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怀孕妇人于丈夫死后所生的孩子。在自然受孕情况下,遗腹子是先怀孕、丈夫死亡之后出生的孩子。那么,一对不孕不育的夫妻进行胚胎体外培育,在丈夫工伤死亡后,胚胎再植入妻子体内之后出生的儿子小强(化名)是遗腹子吗?小强能申领其父工亡后供养亲属抚恤金吗?近日,在江苏某...
防“溺”于未然,安全伴成长!这些防溺水知识一定要教给孩子! - 天天要闻

防“溺”于未然,安全伴成长!这些防溺水知识一定要教给孩子!

夏季炎热,亲水活动成为不少人的消暑选择,但随之而来的溺水风险也显著增加。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医师提醒:每年夏季都是溺水事故高发期,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群体,溺亡悲剧时有发生。掌握科学防溺知识、强化安全意识,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一、为什么青少年容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