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孩子检查出患有恶性肿瘤,看似不可置信的问题,但却真实发生在长沙。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赵军阳教授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为一位出生1个月的婴儿进行眼底筛查时,就发现了问题。
(▲赵军阳教授(左)及医护团队在为患儿做检查)
据了解,该婴儿在广州当地医院接受常规新生儿眼病筛查时,发现视网膜处长了一个约8.9mm×6.8mm大小的黄白色肿物,根据经验判断,检查医生高度怀疑其为视网膜母细胞瘤。
为进一步确诊,广州医院眼科医生将该婴儿的相关病情资料发给赵军阳教授,赵军阳教授确定这就是视网膜母细胞瘤(b期)。
赵军阳教授介绍,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三岁以下儿童,约30%患儿双眼受累,由于rb发生于婴幼儿,早期不易发现,约半数患儿出现白瞳症,即瞳孔区出现黄白色反光,而被家人发现,即所谓的“猫眼”。以往由于该病发现得较晚,大部分时间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不能保留眼球。
为尽可能减少对患儿身体的危害,赵军阳教授及治疗团队经过讨论最终选择进行“视网膜母细胞瘤选择性眼动脉灌注手术”。
在明确患儿手术指征、制定详细手术方案后,近日,由赵军阳教授主刀,将化疗药物精准输送到眼肿瘤部位,最大限度保护了患儿的眼部健康组织。
手术进行的很顺利,复查时宝宝的肿瘤明显缩小。赵军阳教授建议父母先再行2次介入治疗,并定期复查。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视网膜母细胞瘤已是所有儿童期癌症治愈率最高的一种,若能及时发现并治疗,约95%-98%的患病儿童能够康复。但最重要的是‘早发现’。”赵军阳教授表示,不幸的是,资料显示我国对于晚期患儿经积极治疗后其一年生存率仅为50%,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及生命。这主要是由于早期rb视力损伤,但外观上不会显现,只能依赖特殊器械检查才能发现。
因此,赵军阳教授提醒,新生儿眼底筛查及0-6岁的孩子42天、3个月、6个月和往后每半年一次的视功能检查和定期眼底检查是非常必要。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自开展新生儿眼底筛查以来,每天为数十个新生儿到院进行眼底检查,帮助患儿家长早期发现宝宝眼底存在问题,及早治疗和干预。医院眼底病专科拥有同步国际的先进检查设备,能更早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血等各种眼底病变,为患儿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于毅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