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之后,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确实不知道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去面对问题和高效地解决问题。
有的孩子不知道该向谁求助。有的孩子可能向身边的人请教过,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有的孩子更惨,不仅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可能还会因此受到了一些负面评价,导致他们以后再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
作为家长,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并学会高效地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举例来说,一个上了初中的孩子在做英语的时候遇到了难题,这个时候他非常需要得到帮助,但是他的爸爸和妈妈连英文字母都不认识,那么,很显然孩子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进行请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父母子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帮助孩子养成高效地解决自己在生活和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呢?
第一,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让他们定期梳理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且进行归类。可以让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来记录他们遇到的问题,这个本子可以放在手边,方便他们随手记录。他们可以在上面记录下来自己在哪些学科、哪个问题、哪些知识点方面遇到了问题,以方便他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困难点。
第二,帮孩子梳理一下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哪些。通常来说,一个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选择的求助对象有自己身边的同学、自己的老师、家长等。当然,上网进行搜索也算是一种资源。然后需要家长引导孩子进行分析,在遇到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问题的时候,向哪些资源寻求帮助比较合适。这样的话,就会让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可以得到帮助的,并且可以向不同的对象进行求助,以确保他们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第三,家长要鼓励自己的孩子跟身边的同学经常交流问题。首先,因为孩子和自己的同学相处时间比较多,他们交流起来非常的方便,基本上可以随时进行交流,遇到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不管是孩子向别的同学请教问题,还是帮别的同学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都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对彼此之间友谊的建立非常有帮助。而且,在班里边也可以带动学习的氛围,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他们因为讨论问题影响课堂纪律或者借此机会经常一些和学习无关的悄悄话。另外还需要注意,他们讨论的时候注意彼此间的态度和语气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当孩子遇到了困难和身边的同学进行讨论之后没有得出什么结果,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鼓励自己的孩子在合适的时间向老师进行请教。一定要选好时间,尽量在课间、课后或者是自习的时候向老师进行提问,也可以让孩子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分类整理出来,集中起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向老师逐一进行请教。如果孩子的问题老师也解决不了,家长要积极地帮孩子想办法,可以寻求一些社会资源,或者是通过网络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孩子找到解决问的方法。
总之,要让孩子明白,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用担心,要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一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会再觉得迷茫和无助,而是会积极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这样对他们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