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上天苏联就要遁地,到了一万多米突然停止,究竟发生了啥?

2021年01月14日22:15:02 科学 1135

20世纪后半叶,当时的苏联和美国一直是冷战状态,谁也不服谁,美国和苏联为了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也是做了很多异想天开的事情。

当时的科学技术正处于新兴发展状态,美国在1945年原子弹试验成功,苏联不甘示弱,于1949年成为第二个拥有核武的国家,也是在这个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形成了一种制约,也就有了后来的冷战,

美国上天苏联就要遁地,到了一万多米突然停止,究竟发生了啥? - 天天要闻

美国在1960年就开始进行航天计划,期间也经过多次测试,三名美国航天员与1969年驾驶着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人类登上月球在之前也想都不敢想的,美国成功登上了月球,苏联无奈,也想要在其他领域上扳回一局。

苏联的航天事业虽然强大,但也无法实现登月这个目标,既然美国登上月球探索了未知区域,地球的深处同样神秘,在1970年,苏联的”挖穿地球“计划着手实施。人类虽然是地球的主导者,但对地球的了解还是不够的,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形,挖穿地球听起来像是一个荒诞的想法,但苏联确实这么做了,而且后面还有一些国家还跟着做了。

美国上天苏联就要遁地,到了一万多米突然停止,究竟发生了啥? - 天天要闻

苏联将计划实施点选在北极圈的科拉半岛和挪威的交界处,派了很多科学家进行研究,也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苏联也坚持挖了很多年,12263米的深度已经超过了认知,要知道世界第一高峰也不过八千多米,全世界的目光都停在了苏联身上,苏联却突然停手不挖了,也是让人费解,究竟发生了什么?

美国上天苏联就要遁地,到了一万多米突然停止,究竟发生了啥? - 天天要闻

苏联也没有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倒也有一些说法可信度还是蛮高的,称苏联自己也意识到挖穿地球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计划所需的资金让苏联方面有些吃不消,盈不止损,也就这样停止了。而且在挖到地下一万多米的时候,温度已经超过预期,据说有180度,在这种影响下,要想继续就得提升技术,苏联自是无力承担。

美国上天苏联就要遁地,到了一万多米突然停止,究竟发生了啥? - 天天要闻

美国也知道行不通,钻到九千米就停下了,换种角度来看,苏联还是赢了,虽然中途停止,但也不是白费功夫,在钻探过程中,对于地球也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同时也挖出了不少有研究价值的碎片化石。

在苏联失败之后,也没有国家再有”挖穿地球“的想法,但也刺激了他们对地球勘探的热情,大多都是以失败告终,除了日本的“从莫霍界面到地幔计划”,这个计划完全是为了科学研究,日本选择地壳只有六公里的海床实验,人类也第一次发现了原位地幔,也为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很多研究信息。

美国上天苏联就要遁地,到了一万多米突然停止,究竟发生了啥? - 天天要闻

人类对于未知区域的好奇心不会减少,探索也会一直进行着,在数十年来的科学探索之中,人类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些偏离认知的科学研究,多数都是异想天开,投入再多,也只是无用功。科拉半岛万米深的人造井就是一个教训。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宇宙6大未解之谜,可能人类永远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闻

宇宙6大未解之谜,可能人类永远找不到答案(下)

04时间真的在“流动”吗?我们每天都在和“时间”打交道,但从科学角度看,时间可能是最容易被误解的概念之一。我们觉得时间像一条线,从过去流向未来,我们站在中间的“现在”,随着时间的流动不断前进。
宇宙6大未解之谜,可能人类永远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闻

宇宙6大未解之谜,可能人类永远找不到答案(上)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科学的力量一次次改写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从哥白尼提出“太阳不是宇宙中心”,到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从爱因斯坦弯曲了时空的结构,到薛定谔在猫的命运中揭示量子的不确定性——每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都曾让人类视野扩展了一大步。
5000多款产品亮相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 - 天天要闻

5000多款产品亮相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

以“步入低空经济新时代”为主题的2025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23日在深圳开幕。同期举行的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博览会及第十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吸引了国内外825家企业,携5000多款无人机系统装备产品进行现场展示。5月23日,参会者了解一
国外空天公司开始销售极光亚轨道航天飞机 - 天天要闻

国外空天公司开始销售极光亚轨道航天飞机

5 月 22 日,国外航空航天公司宣布,它已开始接受可在亚轨道飞行中运载小型有效载荷的“极光”(Aurora)太空无人航天飞机的订单。 该飞机可携带6公斤有效载荷,飞行高度可达100公里。....
中国首个热带生物多样性数字平台上线 - 天天要闻

中国首个热带生物多样性数字平台上线

5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打造的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平台正式上线,这是中国首个以热带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数字平台,让西双版纳超1.5万种物种数据“有迹可循”。作者:孙敏、胡攀、张楠、杨林凯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