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离太阳最近的女人",消失8年后,她以清华博士身份归来

2020年12月11日21:15:07 科学 1070

刘洋:

刘洋

2003年,中国第一个男性航天员杨利伟,在乘坐了"神舟五号"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成功在内蒙着陆,他完成了中国首次的航天飞行。

2012年,中国首个女航员刘洋,跟另外两个伙伴执行"神九"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其中,刘洋不仅要在对接时进行监控任务,还要承担另一项太空科学实验的任务。最后从成功完成任务,归来后,被人们亲切的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女人"。

与最差的自己死磕

刘洋是河南郑州人。很小的时候,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登上太空去到月球,曾经的她和许多女孩子的梦想一样,希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白领。可是令她想不到的是,班主任替她打开了走向航天员的这扇大门。

当时刘洋还在读高三,刚好长春飞行学院招生到了她们的学校作宣传。因为她的成绩不错,视力、身高等各方面都符合飞行员条件,于是老师在没和刘洋商量的情况下帮她报了名。

刘洋:

刘洋

可是当时热爱航天事业的人那么多,从没想过自己会被选择,可幸运就是这么落到了她的头上。她被航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录取了。想到自己居然能开启飞天的梦想,刘洋非常的兴奋,而这颗梦想的种子也在她的心里发了芽,面对这样的机会刘洋非常珍惜。

可是进入学校后,刘洋的兴奋劲还没来得及消化,就立刻投入到各种体力训练。飞行员高强度又密集的训练,把刘洋一下给整懵了。

一直很优秀的刘洋,在面对同样是被精挑细选出来的伙伴们,她突然发现自己的其实很平庸,同样是长跑训练,别人都已经跑完了,她却只跑了一半的距离。这让刘洋感受到了异常的挫败感,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飞行员这个职业。

刘洋:

刘洋

这时,她的好同学刚好给她来了封信,在信中同学勉励她:"你已经是一名飞行员,既然做了选择,你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奋力地推开这扇门。"

同学的鼓励给了刘洋很大的信心。于是她决定改变自己。

从那天起,无论什么样的天气,刘洋每天都坚持晨跑,别人跑5公里,她就跑7公里。在长跑训练时,她跑到脚掌都起了水泡,也倔强的不愿上"医疗车"。直至脚上的水泡都连成片,医生最后只能把她的表皮全部切掉。

刘洋:

刘洋

也许就是这段时间的坚持和身体的磨练,刘洋的成绩很快得到了提升。当她能驾驶飞机冲上云霄的那一刻,曾经的挫折和磨难都得到了回报。

后来,刘洋因有长达1600小时的飞行时长,而且还拥有丰富的飞行经验,再加上训练期间优秀的表现和个人品质。在2009年时,刘洋被授予了空军二级飞行员的荣誉称号。

而她也如愿的加入了首批中国航天女航天员的队伍。

机遇不是随时都有,但刘洋懂得把握住机遇,并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为自己打开了新的人生。

刘洋:

刘洋

航天前的魔鬼训练

刘洋身为一名飞行员,身体素质和飞行技术肯定是数一数二的。加上她对自己的高要求,她有信心自己一定能被选上。

可实际上,刘洋的身体素质在面对航天训练时,又是另外一种挑战。毕竟操控飞机跟上太空两件完全不一样的事情。特别是航天的训练科目就达到了近百个,而且每个训练都是挑战人类的身体极限。这些都刷新了她对航天的新认知。

特别是在那个转椅训练项目。

刘洋:

刘洋

以前是飞行员的时候就有这个项目,只需要坐够4分钟就可以了,没有头部的运动。可是航天员的这个项目需要坐到15分钟,同时还要头部做些运动。就算是前庭功能很好的人,过这一关也有些困难。

可是刘洋并没有退缩,就像曾经跑步一样,她意志坚定的不断在训练中突破极限。

想要坐到15分钟,这其实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刘洋坐到5分钟就已经是极限了。于是她拼命的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想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刘洋:

刘洋

后来,她对自己说:"只要我能坚持,不管坐几分钟,只要坚持到不能坚持的时候,就算胜利了。" 最后,她克服了这项训练。

2012年,6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刘洋和自己的伙伴们景海鹏、刘旺,三人一起去执行了"神九"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那一刻,他们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刘洋曾说:"作为一名飞行员,我感觉自己已经是离天空很近的人了,我很热爱我的飞行事业。"

当刘洋带着阳光般笑容从神舟九号舱出来后,她就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个最靠近太阳的女人,也为航天史上留下了浓重的色彩。

刘洋:

刘洋

归来后更珍惜身边的平凡

曾经,有位海外华人说:"中国的飞船飞得有多高,我们海外华人的头就可以昂得有多高。"

所以,回归后的刘洋,并没有像大家所担忧的,因为太空的失重等原因在治疗,而是早已经慢慢的恢复了身体。当时的刘洋已经35岁了。

在完成航天任务后,刘洋想到了在执行任务时,有些知识储备量不够,于是她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选择进入了清华大学的社科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充实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

刘洋:

刘洋

在2012年,央视请刘洋在《开学第一课》中的节目,为同学们科普关于航空的知识。其中一个学生问刘洋 "神九"航天任务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刘洋说她的成功秘诀是:坚持、热爱和专注。

刘洋鼓励学生要勇于追求理想,她说:"每一个人的理想和梦想都是和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正是在发展的越来越强大的祖国,自己航天员的梦想才会最终点燃。"

刘洋:

刘洋

2020年4月,作为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的杰出代表,刘洋被国家航天局聘为"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这意味着,刘洋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是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对刘洋而言,这又是她一新征程的开始。

曾子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刘洋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以及她那种坚韧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作为平凡而又普通的我们,也要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让自己的一生平凡又不平庸。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刚刚!武大宣布:成立新学院! - 天天要闻

刚刚!武大宣布:成立新学院!

7月2日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大会在该校举行学院将从小米、宇树、乐聚、优必选等机器人、智能制造头部企业聘请10名产业教授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武大机器人学院执行院长肖晓晖教授在会上介绍,新成立的机器人学院2025年将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将依托武大
字节、快手、腾讯同时加入专利池 - 天天要闻

字节、快手、腾讯同时加入专利池

作者:黄莺2025年7月1日,总部位于美国的专利池管理机构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视频分发专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专利池的首个进展——首批被许可方和许可方名单,其中字节跳动、快手和腾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 天天要闻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什么项目值得争论70多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论证,前后历经七十余年,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前期工作迎来最新进展—— 宁夏中卫市自然资源局近日发布《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证前公示》(以下简称“公示”),公布了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拟选址位置、拟用地面积等信息。 黄河流域治理长期...
第41次南极考察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听4位科考队员讲 - 天天要闻

第41次南极考察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听4位科考队员讲

原标题: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队在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进发(弘扬科学家精神)一次卸货任务中,承担人员转运任务的“雪鹰301”直升机正在降落“雪龙2”号艉甲板。科考队员在海拔4000米的冰原上拔出手摇钻。科考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盖房子,要从地球上运建材吗?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吗?“不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时,记者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统设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