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10年发现的天体中,有哪些天体特别罕见呢?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那些宇宙中特殊的天体。
J1407b星
这颗行星的恒星名字特别复杂,叫“1swasp j140747.93 - 394542.6”,为了简单记忆,我们把它称之为“J1407”。
J1407是一颗光谱类型为K型恒星,年龄在1600万年以下,是一颗非常年轻的恒星。从地球的方向寻找这颗恒星,它位于半人马座的方向,距离464光年。
因为距离太远了,而且也特别暗,所以我们只能用望远镜观察。
最近,这颗恒星开始发光了。保守估计,在10亿年之后,这颗恒星会变得更加耀眼。到那时候,它的光谱类型将会转变为F型或G型,成为与太阳相似的恒星。
这颗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0.9倍左右,还是很有潜力成为太阳这样的恒星的。
在宇宙中,像J1407这样的恒星并不是那么稀有。只是它比较年轻,才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因为研究这样的恒星,对于深入了解太阳在45亿年前是怎样演变的非常有帮助,甚至可以解开太阳系的许多谜题。
比它有趣得多的是J1407中唯一的行星J1407b,这颗行星是在2012年调查主星数年的光度数据时被发现的。
在发现J1407的5年前,人们观测到了J1407持续的光衰减现象。科学家们推测,这种光减弱很可能是由大型行星的凌日现象引起的。于是科学家们用“中转法”发现了这颗行星。
其实宇宙中的很多行星都是用“中转法”发现的。
科学家们发现这是一颗强化版的土星,因为它的质量是木星的20倍,木星已经是非常大的行星了,这颗行星居然是木星的20倍,那得是个多么巨大的行星啊。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这颗行星有多大,科学家们把J1407b分解开来,足足有6356个地球那么大。严格来说,如此大质量的天体已经不是行星了,很有可能是褐矮星。
褐矮星是介于行星和恒星之间的“中间型”天体。棕矮星有足够的质量在内部开始核融合反应,但是质量不足以进行完全的反应。
科学家们一直在讨论褐矮星应该归为恒星的行列还是行星的行列,又或者说专门为他设立一个独特的名称。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颗行星还没有表现出褐矮星的核聚变反应,所以科学家们暂且把它放在了行星的行列。
为什么前面我们说这是强化版的土星呢?是因为这颗行星上也有一个巨大的圆环。
这个圆环的总质量和地球差不多,半径约为9000万千米,相当于土星环的640倍,比太阳到金星的距离只少了1800万公里。
所以我们才说,J1407b是“土星的加强版”。
不过与土星的圆环不同的是,科学家们在这个大圆环上发现了一些“缝隙”,最大的缝隙位于距离行星6100万千米的地方。
科学家推测,这里很有可能有一颗正在运行的行星,大小跟地球差不多,是它把这个圆环给隔开了。
但是事实是否如此我们并不知道,这么行星存在很多的谜团,这只是其中一个罢了。
这颗行星围绕主星的公转轨道十分特殊,是一个非常偏的轨道。并且科学家们估算它的公转周期在3.5年到14年之间。
这样看来,这颗行星并不是从星系内部诞生的,而是被恒星捕获的。因为像这颗行星这样远离主星且轨道稍偏的行星,是不可能诞生在星系中的。
太阳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海王星唯一的行星海卫一就是如此。
海卫一就是被海王星捕获的天体,据推测,它只在海王星周围留下了几颗小型的“石头”,把其他大型卫星全部驱散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J1407b的环的轨道应该会变得不稳定。而且,由于重力的急剧下降,圆环应该很快就会消失。
科学家们构建了行星、恒星和圆环之间的数理模型,成功解开了这个谜团。
结果显示,如果让圆环更稳定的话,那么晚圆环的旋转方向必须与这颗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反才可以。
其实在太阳系中,每一颗大行星都有环,只是都看不见,只有土星的环最大最华丽。
其他行星的环都是由细小的“小石子”和“碎片”组成的,它们诞生的时间太短,且较为分散,所以无法形成新的小行星。
最近,有科学家认为J1407b这颗行星并不存在,他们认为这颗行星的恒星,只是一颗亮度偶尔会改变的变星而已。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这么认为,大部分的科学家还是认为它的恒星与变星是有很大区别的。
作者:小阿部 校稿: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