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想与新冠共存,如果三个问题不解决,“躺平”后必将付出代价

2022年10月12日19:14:41 科学 1803

不知不觉间,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肆虐了近3年。此前有专家预测,随着新冠疫苗的普及、新冠特效药的研发以及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人类最终将实现与新冠共存。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解除“口罩令”、放宽或者放弃防控措施,选择“躺平”,台湾地区也是其中一员。

台湾想与新冠共存,如果三个问题不解决,“躺平”后必将付出代价 - 天天要闻

从近期岛内一系列开放入境措施、商讨何时解除“口罩令”等行动,不难看出台当局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地准备与新冠共存。但从当前的疫情形势来看,想与新冠病毒共存的台当局,如果可以妥善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或许才能真的说做到与新冠共存吧。

其一,“长新冠”问题不容忽视

环球网援引岛内媒体报道称,台大公共卫生学系特聘教授詹长权表示,目前全台湾潜在的“长新冠”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50万,不仅将对台湾民众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且将衍生出治疗、照顾等财力和人力上的负担。

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到底会不会出现新冠后遗症是目前较多人辩论的重点,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事实摆在面前,虽然并不是所有确诊者康复后都会遭受“长新冠”困扰,但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数据中可以得知,所占的比例不算低,而且确诊人数越多和地区,面临“长新冠”的问题越艰巨。

台湾想与新冠共存,如果三个问题不解决,“躺平”后必将付出代价 - 天天要闻

(新冠康复后出现“巨舌症”)

以确诊人数最多的美国为例,美国政府曾在今年6月份公布了一项调查数据,约40%的美国成年人都感染过新冠病毒,而这些感染者中有约20%的人至今还在遭受“长新冠”困扰,其中有近100万人因为部分症状而丢了工作,甚至连保险都丢了。

此外,根据美国疾控中心10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约2400万美国人目前患有“长新冠”,其中超过80%的人因各种症状而影响了正常生活。

到底什么是“长新冠”?又会出现哪些症状呢?根据世卫组织的定义,“长新冠”指的是确诊者康复后可能面临的一些疾病,多发生在三个月之后,持续时间可达2个月以上。

台湾想与新冠共存,如果三个问题不解决,“躺平”后必将付出代价 - 天天要闻

国外对于长新冠的研究较多,出现最多的症状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肾衰竭、神经系统疾病、睡眠障碍、肌肉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比如失眠、抑郁、记忆力减退、呼吸困难、脱发、大脑萎缩等,症状有轻有重,时间长短不一。

其二,新冠病毒反复感染不容忽视

在“躺平”的台当局心中,注射新冠疫苗的民众体内有了抗体,感染者体内也有了抗体,就可以实现与新冠共存了。但别忘了,新冠病毒具有反复感染的可能性,在疫情严重的美国,有的人甚至能感染五六次。

据环球网报道,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都经历了反复感染,且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仍然会面临“长新冠”的困扰,对于一些感染者来说,如何避免再次感染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每一次感染都会损害免疫系统。当出现二次感染或者反复感染,所谓的“与新冠共存”也就没有太大意义了,除非新冠病毒变异到不再具有后遗症或多次感染。

台湾想与新冠共存,如果三个问题不解决,“躺平”后必将付出代价 - 天天要闻

其三,新冠病毒致死率问题不容忽视

诚然,新冠病毒经过两年多的变异,早已不似当初具有严重的致命性,传染性增强但致死率下降,这也是不少人认为新冠病毒可以等同流感的原因。但新冠肺炎并不等同于流感,不管是重症率、致死率都要高于流感。

台大公共卫生学系特聘教授詹长权预计,新冠肺炎将成为今年台湾“第五大死因”,而台当局所谓的防疫措施根本无法实现“与新冠共存”。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抗击疫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众多的确诊者和死亡民众,台当局不仅不反思,却将重心放在选举上,让台湾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台湾想与新冠共存,如果三个问题不解决,“躺平”后必将付出代价 - 天天要闻

即便以后人类真的能做到“与新冠病毒共存”,也绝非是放开防疫政策,让每个民众都得一遍新冠那么简单,势必是找到了一种平衡。逃避不是解决方法,选择“躺平”也将付出较为严重的代价。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学者三年田野调查被判AI代笔 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 天天要闻

学者三年田野调查被判AI代笔 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论文疑似AI生成率82.54%。” 5月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将刚刚完成的研究秀场直播产业的论文,提交至某学术论文检测平台,得到的结果令他哭笑不得。他发现,系统标红的“高度疑似AI生成”段落,是他们研究团队耗时3年扎根基层、追踪多个真实案例写成的内容。 近期,西南交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
神奇动物在山东⑥丨东方白鹳的田园生活vlog - 天天要闻

神奇动物在山东⑥丨东方白鹳的田园生活vlog

编者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候鸟北迁的时节。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越冬水鸟达到监测最高数量,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提前100万亿亿亿亿年?科学家最新警告:宇宙终结倒计时已启动 - 天天要闻

提前100万亿亿亿亿年?科学家最新警告:宇宙终结倒计时已启动

各位宇宙探索爱好者们,今天我们要聊一个既震撼又充满诗意的话题——宇宙的终极命运。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我们所在的宇宙可能比科学家们原先设想的“寿命”要短得多!一、惊人发现:恒星残骸正悄然“蒸发”传统理论认为,中子星和白矮星这类恒星
“极危”物种低斑蜻,现身白洋淀 - 天天要闻

“极危”物种低斑蜻,现身白洋淀

最近,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在白洋淀观测到低斑蜻的成虫种群活动,经上海海洋大学专家鉴定,确定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里极度濒危物种——低斑蜻。有关专家称:这一发现标志着白洋淀经过系统性生态治理,已成功重建符合清洁指示种生存的
危地马拉城奥罗拉动物园的动物 - 天天要闻

危地马拉城奥罗拉动物园的动物

(外代二线)危地马拉城奥罗拉动物园的动物这是5月15日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的奥罗拉动物园拍摄的大食蚁兽。新华社/法新这是5月15日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的奥罗拉动物园拍摄的海岛狐蝠。新华社/法新这是5月15日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的奥罗拉动物园拍摄的棉冠狨。新华社/法新这是5月15日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
在鸟儿的世界里,春天似乎更长一些 - 天天要闻

在鸟儿的世界里,春天似乎更长一些

北京的春天很短。这或许是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共识。北京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对靠北,立春时节,天气还异常寒冷,可以说丝毫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判定入春,在气温上倒是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依据《气候季节划分》,北京的入春时间通常在每年3月中下旬。此时,北京城内已是春暖花开,公园里的山桃、樱花、玉兰等争相开放,其他的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