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现逃逸强、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

2025年05月16日10:32:07 科学 1159

香港发现逃逸强、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 - 天天要闻

瘟疫像风,悄然来,猛然起,走时却常常留下长长的尾巴。新冠病毒这个“老熟人”,还没来得及彻底挥别,如今又换上了“新马甲”,在香港卷土重来。

根据香港卫生署最新公布的数据,一种名为KP.2的奥密克戎子变异株,阳性比率在短短数周内从个位数飙升至超过45%,创下近年最高水平。

香港发现逃逸强、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 - 天天要闻

它的“逃逸能力”更强,传染率更高,似乎比之前的任何一次变异都更“狡猾”人们不禁要问:这一次,我们真的准备好了么?它会不会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溜进我们身边?

人们说:“蛇没打七寸,春风吹又生。”病毒也是一样,打不掉根,它就换个面孔再回来。这次的变异株KP.2,来自美国的爆发潮,如今已迅速扩散到包括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香港大学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小组在一项追踪研究中指出,KP.2的传播速度比去年主流毒株快了约20%,更重要的是,它在免疫逃逸上的能力明显增强——也就是说,即使之前感染过或者打过疫苗的人,也不一定能完全躲过它的“暗箭”

香港发现逃逸强、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 - 天天要闻

那为什么病毒总是“死灰复燃”?这背后,不仅仅是生物学的演化,还有社会、文化、甚至心理层面的复杂交织。

病毒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更是人类行为的镜子

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看,病毒的变异其实是一种“适者生存”的演化结果。病毒本身没有意识,它无非是在摸索一条既能传得快、又能不被免疫系统一下子干掉的“黄金路线”。

而这种摸索,恰恰是在人类的大环境中完成的。人群流动越频繁,病毒就越有“练兵”的机会;防控措施越宽松,病毒就越容易“选中”更强的变异株继续传播。

香港发现逃逸强、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 - 天天要闻

2024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一次变异株KP.2的传播研究中发现,这一毒株之所以迅速成为主流,除了病毒本身的特性外,还与人们普遍对新冠“疲劳”、不再戴口罩、不愿检测有关。香港的情况也类似,随着入境政策放松、大型活动频繁,病毒找到了新的滋生土壤。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刀不磨要生锈,人不防要生病”。病毒并不怕你一时紧张,它怕的是你一直警觉。

KP.2的“逃逸能力”到底有多强?一项数据看得人头皮发麻

根据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基因追踪报告,KP.2之所以令人担忧,是因为它在刺突蛋白上的E484K突变,让它能够更轻易地“躲开”人体的免疫识别系统。

香港发现逃逸强、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 - 天天要闻

简单来说,就是它像个“套了马甲的贼”,让人体的“保安系统”难以及时抓住它。更有研究指出,KP.2对目前多种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表现出弱化作用。

有意思的是,一项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细胞培养实验,还发现KP.2在上呼吸道细胞中的复制能力明显高于XBB系列毒株,这意味着它能够在感染初期就迅速“占领高地”,大大提升传播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它传播更快、逃逸更强,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难道只能听天由命?

中国老百姓的防疫智慧:从“搓澡”到“喝姜汤”,到底能信几分?

有时候,民间的防疫法子也是一种“土中见金”。

香港发现逃逸强、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 - 天天要闻

在东北,很多人冬天进屋前先搓一顿澡,认为能把“病气”搓掉;在江南,感冒初起时就喝姜汤暖胃,说是“驱寒去湿”;在西南山区,有些老人用艾草熏屋,清气养身。

这些方法虽未必对新冠病毒直接有效,但从中医整体调节、增强体质的角度看,倒也不无道理。

2023年,中山大学中医学院联合广东省疾控中心做了一项社区调查,发现艾灸、泡脚、饮食调理等传统方法对提升免疫力确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老人和慢性病人群中,能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率。

但话说回来,民间智慧不能替代科学防控。就像“老话说得好,眼见不一定为实,科学才是硬道理。”对于KP.2这种“升级版”的病毒,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科学理性、因地制宜的生活方式。

香港发现逃逸强、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 - 天天要闻

北方与南方防护策略为何各不相同?地域文化对疫情防控的影响远超想象

在中国,“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不仅是饮食的差异,也潜藏着防疫思维的不同。在北方,冬天寒冷干燥,人们习惯关窗保温;在南方,潮湿闷热,窗户常开通风。这些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24年发布的《新冠变异毒株社区传播评估报告》中指出,空气流通性、居住密度、公共交通使用频率等因素,是影响病毒扩散的重要变量。

例如,东北的冬季室内密闭环境非常适合病毒存活,而江南沿海的湿热环境则可能加速病毒在物体表面活性的减弱,但也更容易造成呼吸道黏膜的敏感。

香港发现逃逸强、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 - 天天要闻

这就要求各地居民结合自身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制定个性化的防护策略。比如,在北方可适度增加室内通风时间,用加湿器提升空气湿度;在南方则应注意防潮除湿,避免霉菌与病毒共同“作乱”。

情绪比病毒更容易传染,心理防疫不容忽视

在一次由北京大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联合国家卫健委发起的心理调研中,超过65%的受访者表示“新冠焦虑”虽已减弱,但对新变异株的反复仍感到“心里发毛”。而这种长期的低度焦虑,不仅影响睡眠、食欲,还会削弱免疫系统的活力。

香港发现逃逸强、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上有个“预期性焦虑”概念,说的就是人还没遇到危险,就已经开始恐慌。这种心理状态如果持续存在,反而会降低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管理、规律的作息,比单纯依赖外界防疫措施更具有长效性。

因此,调节心态也是防疫的“软实力”。学会从容地面对变化,不被谣言牵着鼻子走,避免“信息过载”,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身上无病”。

“阳过”不等于“铁打的身子”,重复感染风险不容小觑

不少人以为得过一回新冠就“百毒不侵”,但现实往往啪啪打脸。根据《柳叶刀》2024年发布的一项多国回顾性研究,二次甚至三次感染新冠的患者比例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而且每次再感染后,心脑血管并发症、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都有所提高。

香港发现逃逸强、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 - 天天要闻

在中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临床数据也显示,重复感染者中,约有一成会出现“长新冠”症状,如持续乏力、呼吸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这说明病毒并不“认人”,也不会“讲理”。

因此,曾经“阳过”的人,更不能掉以轻心。防护不只是为了不再感染,更是为了不让身体被反复打击

结语

这一次,KP.2的出现再次提醒我们:病毒不会因为人类疲惫就自动退场,它更像是隐藏在角落里等待机会的“老狐狸”。真正的“免疫力”,不仅是身体的防线,更是心理、习惯、环境的综合体现。

香港发现逃逸强、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 - 天天要闻

就像《红楼梦》里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与病毒共存的时代,真正的健康,不是靠一时的恐惧,而是靠日复一日的细致生活。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李志红,赵庆林,等.新冠变异株KP.2的传播特点与免疫逃逸能力研究进展[J].中国病毒学,2024,34(02):145-152.

[2]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5年香港新冠变异株基因追踪与传播速率分析报告[R].香港:香港大学,2025.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变异株社区传播评估报告(2024年冬季版)[R].北京:中国疾控中心,2024.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在鸟儿的世界里,春天似乎更长一些 - 天天要闻

在鸟儿的世界里,春天似乎更长一些

北京的春天很短。这或许是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共识。北京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对靠北,立春时节,天气还异常寒冷,可以说丝毫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判定入春,在气温上倒是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依据《气候季节划分》,北京的入春时间通常在每年3月中下旬。此时,北京城内已是春暖花开,公园里的山桃、樱花、玉兰等争相开放,其他的植...
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 - 天天要闻

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

重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心中的一个困惑得到解答。老一辈科学家靠什么方法,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文中记载,黄旭华有一个观点近乎口头禅:“在现代,尖端通常不过是常规的组合……综合就是创造。
天文学家警告:地球或遭“鸟翼”状太阳喷发冲击 - 天天要闻

天文学家警告:地球或遭“鸟翼”状太阳喷发冲击

周二,天文学家观测到太阳北半球出现巨大的“鸟翅膀”状喷发,过热等离子体波汹涌翻腾。 这股太阳物质细丝长度超过100万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两倍还多。如今,科学家预测,此次细丝喷发的一部分....
潮声丨从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万年前灭绝的恐狼“复活” - 天天要闻

潮声丨从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万年前灭绝的恐狼“复活”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谢丹颖 张苗恐狼是啥?如果你看过前些年大热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应该对冰原狼有印象吧?冰原狼的原型,正是恐狼,已在地球上消失万年之久。如今,它们“复活”了?恐狼曾在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以斯塔克家族的伴侣而闻名,但它实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 天天要闻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新冠病毒又来了?我们要做什么准备?近期,随着气温变化和人群流动增加,全球多地出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上升的趋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新冠新毒株正在突袭美国。自2023年10月以来,多国报告了新型变异株的传播,其中XBB.1.5和BA.2.86等亚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 天天要闻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团队在寒武纪岩层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这种被命名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仅长有三只眼睛,其多达26节的躯体结构更颠覆了科学界对生物体节演化时间的认知。这项发现为研究现代节肢动物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也重新定义了人类对五亿年前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让-伯纳德·...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 天天要闻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5月15日,天文学家观测到一场罕见的巨型太阳活动——一片跨度超96万公里的炽热等离子体带从太阳北半球喷发,形成壮观的“鸟翼”状结构。这场爆发可能在未来24小时内对地球产生轻微冲击,或引发地磁扰动及极光现象。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记录,此次喷发的等离子体带长度达96万公里,是地月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的...
PEEK行业交流0515 - 天天要闻

PEEK行业交流0515

Q&AQ:当前 PEEK 材料的价格是否也是阻碍其在机器人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未来从成本角度来看,是否会有一些变化?各企业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价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