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天才公布颠覆性成果,破解1纳米芯片,外媒:荣耀属于美国

2025年05月16日10:22:19 科学 1235

来自中国的大脑,又一次带来了突破性进展!

一直以来,1纳米被认为是传统硅基芯片的终点,27岁的北大华裔科学家朱佳迪,带领麻省理工研究团队,一举打破“摩尔定律”物理极限,研发出“原子级薄晶体管”将芯片制程推向1纳米时代。

据了解,这项技术成熟后,芯片制造也将摆脱光刻机的限制,如果由我国掌握,绕开老美的芯片制裁指日可待,现实却是美芯的发展至少向前推进15年。

网友表示:“为什么卡脖子的都是自己人?”

北大天才公布颠覆性成果,破解1纳米芯片,外媒:荣耀属于美国 - 天天要闻

中国“大脑”成海外“秘密武器”

据媒体报道,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的天才科学家朱佳迪,在留学后加入美籍。实际上,这在高端科技领域已经不是个例。

据调查数据,全世界大约有60%的AI科学家都供职于美,其中1/3都来自中国。《纽约时报》直接将中国人才称为其高端科技领域的“秘密武器”。

老美那座高不可攀的科技长城,其中很多的砖瓦都来自中国。而这座城墙如今也围困住了我们自己。

北大天才公布颠覆性成果,破解1纳米芯片,外媒:荣耀属于美国 - 天天要闻

近年来,老美为了维护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绝对话语权,正在不断升级对我国芯片发展的围追堵截。目前也是我国突破技术封锁,生产自研芯片的关键时期。顶级人才在这场较量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国内两所TOP学府培养出的人才,很多都没能助力我国高端科技的发展。2024年,其留学比例达到14.2%和18.9%,但回国比例仅占20%。

此外,据公开数据,卡住“中国芯”的公司中,80%的CEO或创始人都是华人。

北大天才公布颠覆性成果,破解1纳米芯片,外媒:荣耀属于美国 - 天天要闻

据《环球日报》报道,我国顶尖人才流失数量已居世界第一,除了美国,日本的“高端外国人才”也有66%来自中国。任正非也曾痛心提问:“为什么不能让中国养的鸡,留在国内生蛋?”

此前,北大数学天才许晨阳弃美归国,任教6年后再度离开,临行前他留下的三句话,或许揭示了我国人才流失的原因。

二、“不是不想回,是他们给的太多”

许晨阳认为我国的学术界太过于追求功利化,有悖科研初衷;太讲究论资排辈,年轻学者难以施展拳脚;学术论文造假现象严重,连大拿都在投机取巧。

北大天才公布颠覆性成果,破解1纳米芯片,外媒:荣耀属于美国 - 天天要闻

而在国外更重视实际的科研成果,据了解,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科研转化率一直维持在50%以上,反观我国虽然专利申请数遥遥领先,但转化率仅3%,很多研究被束之高阁,或者只是评职称的“敲门砖”。

不仅如此,连日本科学家获得诺奖的概率是中国科学家的5倍以上。2007年,山中伸弥就因细胞重编程,技术获得两次诺奖,并被评为本世纪最具潜力的生科技术。

据《Nature》文献,通过诱导“山中因子”能使细胞退回新生状态。日本源生生物顺势在此领域深耕,落地科研成果“派逻维Pro”。据了解,该科技可焕活细胞能量,清除老化细胞,亦能发挥相似潜力。

北大天才公布颠覆性成果,破解1纳米芯片,外媒:荣耀属于美国 - 天天要闻

另外,在国外科研人员也拥有专利权,能通过商业化,让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持续获得科研成果收益。“派逻维Pro”在走向市场后,虽单价4位数,仍然在银座三越百货等线下店铺捧成“排队王”,后拓展海外市场,通过亰东将第一站瞄准国内。

不知道这项成果中有多少华人助力,但是该科技在进入我国半年,就拿下50亿市场,据亰东后台数据,不乏有人一次性囤12瓶,并称“身边的人都在吃。”随着全球老龄化发展,“派逻维Pro”类背后市场已经高达3000亿。

也就是说科研人员凭一项科研成果就能实现财富自由,而2019年我国科研人员的年收入平均仅10.9万,相比之下,留在海外人才坦言:“不是我不想回,是他们给的太多。”


北大天才公布颠覆性成果,破解1纳米芯片,外媒:荣耀属于美国 - 天天要闻

三、科学家回流在路上

实际上,我国也意识到顶级人才流失的严峻,正在正清科研环境,让被“读心术”挤占的学术氛围回归本心。同时,国内对于科研经费的投入正在逐年递增,相对2000年,平均每年增长幅度高达18%。

与此相对应的是,2019年-2021年间,已有3878名华人科学家离开美国科研机构,杜灵杰也是其中的一员,果断拒绝了老美的百万年薪,回到中国助力“中国芯”的发展。

如今,我国的科研之路正越走越平坦,在外的科学家陆续回流,帮助我国在芯片、生物科技等关键领域突破技术封锁,虽然这个时间慢一些,但也是一个好的信号。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盖房子,要从地球上运建材吗?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吗?“不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时,记者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统设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