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类的未来,DART首次实行自杀式任务,目的是“刺杀”小行星

2022年10月02日21:12:24 科学 1491

美国“太空”网站9月13日称:

人类“保卫地球”的行星防御计划到底能不能行得通,26日的撞击测试就将见分晓。

为了人类的未来,DART首次实行自杀式任务,目的是“刺杀”小行星 - 天天要闻

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美国发明了一个航天器,其目的就是为了撞击小行星,测试它对小行星轨迹的实际影响。如果未来有一颗小行星威胁着地球,科学家们希望,类似DART这样的任务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24日下午14点20分,据消息称:

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DART探测器将由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送入宇宙,它与露西号或帕克号等探测器不同,DART不会发回任何探测数据,它的使命是毁灭。

没错,就是完成NASA的首次航天器自杀式任务——通过使用航天器撞击小行星,使其偏离撞向地球的轨道。

DART探测器是美国研究的一个航天器,按计划,DART与火箭分离后将独自飞行近一年时间,于2022年9月撞向一个近地“双胞胎”小行星系统中较小的一颗小行星,以改变其轨道。

为了人类的未来,DART首次实行自杀式任务,目的是“刺杀”小行星 - 天天要闻

刺杀哪两颗小行星

DART选择了一颗名为Dimorphos的小行星,它的直径约160米,以及以11小时55分钟为周期围绕另一颗名为Didymos、直径800米的近地小行星运行。

这两颗小行星距离地球约1100万公里,不会对地球构成任何威胁。有人就会说了,不会威胁到地球为何还有毁灭它们?

事实上,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想要去除威胁到地球的行星,肯定要多次测试才行。不可能直接攻打吧。所以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选择了远离地球。

按照NASA的计算,自动售货机大小的探测器以每秒6公里的速度对小行星实施撞击后,后者的轨道周期将缩短约10分钟。

为了人类的未来,DART首次实行自杀式任务,目的是“刺杀”小行星 - 天天要闻

DART如何确定击中目标?

嘴上说得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很是复杂。据介绍,DART所测试的只是行星防御计划的手段之一。并且撞击后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很多因素的。我们得先确认小行星的成分,到底坚固的岩石还是松散的碎石堆组成?

如果是前者的话,就像玩“台球”一样,但如果它是由数以千计的碎石组成,预测撞击的后果要困难得多。

对此为了更直观地达到观测撞击效果,美国航天局还动用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和哈勃空间望远镜以及4个地面天文台轮流进行监测。以确定撞击过程中释放的灰尘和挥发物(容易蒸发的物质)的数量和成分。

为了人类的未来,DART首次实行自杀式任务,目的是“刺杀”小行星 - 天天要闻

并且还使用其内部开发的进化任务轨迹生成器 (EMTG) 在任务开发的各个阶段对DART任务轨迹进行独立验证和验证,并评估任务适应错过的推力和其他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州伯克利戈达德和太阳航天公司的布鲁诺·萨利说,“我们还使用EMTG来支持DART的独立轨迹优化研究。这些研究根据航天器的目标、能力和局限性评估了航天器的最佳飞行路径”。

如果这次能成功,科学家们将会进一步的研究,将同样的技术应用到大行星上。

为了人类的未来,DART首次实行自杀式任务,目的是“刺杀”小行星 - 天天要闻

想来对于大家而言,对于所谓“行星撞地球”,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据来看近地小行星撞击会造成的严重影响。

虽然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广岛原子弹事件造成了8.8万人死亡,5.1万余人负伤和失踪,而如果是一颗直径14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个伤害值将会直接翻千倍,而这足以说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破坏力强。

对于这种情况,每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也就是说要着手准备“行星防御计划”了。

而我们中国也有“行星防御计划”。

为了人类的未来,DART首次实行自杀式任务,目的是“刺杀”小行星 - 天天要闻

2022年4月25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近日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以便共同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威胁,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吴艳华还称道,“我们要开始完善建立地基天基对小行星的监测预警系统。这样我们既要编目,而且关键是要分析哪一些是重危型的要进行判断。第二个我们就是要研究探索相关的技术和工程,有没有可能解除这些威胁,我们要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和攻关”。

为了人类的未来,DART首次实行自杀式任务,目的是“刺杀”小行星 - 天天要闻

监测和预警这就需要应用到两个技术,一是“太空探索”,二是“超级计算”。找到小行星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计算它是否有可能撞击地球。一旦发现目标咱们就要做好保护地球的准备了。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