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简历

2025年04月06日10:34:02 科学 131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走廊尽头,82岁的黄令仪依然保持着清晨六点打卡的习惯,当她布满皱纹的手指在EDA软件上绘制电路版图时,监控屏幕的蓝光映照着老人专注的面庞,仿佛在为这个时代篆刻一部特殊的史诗—那些跳跃在硅基世界里的0与1,正在诉说一个民族关于自主创新的百年求索。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简历 - 天天要闻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的故事。

1936年12月,黄令仪出生于广西南宁一个背景深厚的大家庭,黄令仪的祖父廖藻是清末副贡生,曾担任湖南试用知县和广西省议会议员,黄令仪的父亲廖葛民是广西博物馆的创始人,并担任首任馆长,黄令仪的母亲高亚丹则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曾在广西化学研究院工作。

黄令仪刚刚出生不久,日本就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山河破碎风飘絮之下,无数的家庭流离失所,黄令仪也跟随父母辗转于桂林平乐等地,童年的经历让黄令仪见到了国家的为难,萌生了救亡图存、忠心报国的伟大志向。

1949年,黄令仪考入汉民中学,也就是现在的桂林市第一中学,读书期间,黄令仪特别喜欢数理化,她认为学好数理化能够促进国家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从而改变民族的命运。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简历 - 天天要闻

1954年,黄令仪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华中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大学期间,黄令仪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将全部的空闲时间全都用于读书和学习上,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清华大学进修,主攻半导体器件,从此与微电子学结下不解之缘。

1960年,从清华园学成归来的黄令仪回到华中工学院,创建了半导体专业,亲自讲授半导体器件与材料课,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面对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黄令仪愣是带领团队研制出半导体二极管。

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和增强国防实力,国家将“两弹一星”作为攻关的重点,为了解决“两弹一星”项目中的重大技术障碍,国家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机构,即计算机所二部,1962年,黄令仪被调入该研究所工作,成为中国第一个芯片研究团队的负责人。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简历 - 天天要闻

在缺资料、缺设备、缺人才、缺材料的情况下,黄令仪带领团队攻克一道道难关,在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项目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两弹一星”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更为中国芯片事业和电子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3年,中科院决定研制大型通用计算机,为能尽快研制出性能稳定的存储器,黄令仪再次带领团队进行攻关,研发的芯片在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经费紧张等各方面的原因,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被叫停,黄令仪只能心痛地接受这个结果,1989年,黄令仪前往美国参加国际芯片展览会,当她看到偌大的会场竟然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时,在日记中悲痛地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简历 - 天天要闻

2001年,已经年过六旬的黄令仪已经步入退休生活,此时,中科院胡伟武教授向全国发出打造中国芯的集结令,胡伟武教授亲自找到黄令仪,邀请她一起研究芯片,黄令仪果断地接受了邀请,加入龙芯研发团队,并成为项目的负责人。

2002年,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打破了国产计算机无芯可用的历史。

胡伟武教授说:

“黄令仪老师年近八十岁,依然从早到晚拖着鼠标,盯着屏幕查电路。有人劝她给年轻人把把关就行,别亲自干。”

黄令仪却说: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简历 - 天天要闻

在黄令仪和团队的不断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

2023年4月20日,黄令仪老前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黄老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兑现了当年立志报国的诺言,无愧于“中国龙芯之母”的美誉,向这位真正的民族脊梁致敬!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以科技创新开辟生物制药新赛道 - 天天要闻

以科技创新开辟生物制药新赛道

转自:黑龙江日报免疫球蛋白生产车间。□文/摄 本报记者 孙铭阳在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平路77号,一家现代化生物医药企业正以蓬勃之势崛起。
寿命长短,头发先知?医生:寿命长的人,头发会有4个特征 - 天天要闻

寿命长短,头发先知?医生:寿命长的人,头发会有4个特征

导 语白头发越长越多是怎么回事?45岁的老李近来发现自己的头发白得越来越快,不禁感慨岁月不饶人。一天,他与好友老张在公园里散步,聊起了各自的近况。老李叹气道:“我这头发,白得真快,看来是真老了。”朋友却笑着安慰他:“你这头‘少年白’是福气!我听说长白头发的人不容易患癌呢!”随即,朋友就给老李的微信弹了...
我的和田老师——我在研究室的工作习惯 - 天天要闻

我的和田老师——我在研究室的工作习惯

和田先生公司的研究院在日本姬路市,位于神户南侧的小城市,该公司的主打产品有PEO(聚环氧依稀)和SAP(高分子吸水性树脂),是面向中国出口量最大的产品。PEO主要是制造生活用纸的纸浆分散剂,全世界有三家,美国一家,日本两家,台湾一家是和田先
研究发现石榴皮可用来制作可食用的草莓保鲜涂层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石榴皮可用来制作可食用的草莓保鲜涂层

如果你吃过石榴,一定会知道石榴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厚厚的果皮组成的——这些果皮通常会被扔掉。然而,这些果皮就可以用作可食用的涂层,帮助防止草莓腐烂。将试验草莓浸入石榴提取物涂层中虽然所有水果都容易变质,但草莓的保质期特别短。
《科学》警示:1岁前接触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 - 天天要闻

《科学》警示:1岁前接触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

2025年3月7日,发表于知名期刊《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了生命早期微生物对胰岛β细胞发育及糖尿病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婴儿期关键发育阶段接触抗生素(纳入本项研究的小鼠相当于人类婴儿 7 至 12 个月),会抑制胰岛β细胞的生长,进而增
科普|结石“家族”大揭秘 - 天天要闻

科普|结石“家族”大揭秘

澎湃新闻记者 蒋立冬 AI创意在人体这个精密的生命系统中,某些器官正在悄悄上演着“水晶奇观”。当尿液中的矿物质浓度超过临界值,那些原本溶解的微小粒子就会像冬季窗棂上的冰花般结晶成形。这些形态各异的结石不仅是人体代谢失衡的警示灯,更是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让我们走近这些特殊的“地质构造”,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从太空上扔下一张纸,会完好无损地飘落到地面吗? - 天天要闻

从太空上扔下一张纸,会完好无损地飘落到地面吗?

假设我们从空间站(约 400 公里高度)释放一张纸,它的初始运动状态就与空间站同步。空间站以约 27600 公里 / 小时的速度绕地球飞行,这意味着纸张一开始也会具有这样的高速。在这样的速度下,纸张并不会立即朝着地球下落,而是会在轨道上运行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 - 天天要闻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图为赵忠贤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演示磁悬浮现象(2017年1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赵忠贤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主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潜心致研,为高温超导研究在中国扎根并跻身国际前列作出突出贡献,在国际超导界享有盛誉。 赵忠贤,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