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常用的胃灼热药物与痴呆症风险增加 33% 相关

2025年07月09日07:02:04 健康 1729

胃灼热药物可能带来隐性代价:多年服用后,痴呆风险将飙升 33%。

警告:常用的胃灼热药物与痴呆症风险增加 33% 相关 - 天天要闻

一项重要研究发现,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PPI) 等胃酸反流药物超过 4.4 年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要高出 33%。

虽然这项研究并未证明这些药物会导致记忆力丧失,但它加剧了人们对长期使用 PPI 的担忧,PPI 也与中风、骨折和肾脏疾病有关。短期使用并未显示风险增加,但长期使用则会引起警觉。专家敦促患者在进行任何药物调整前咨询医生,并指出突然停药可能会加重症状。

质子泵抑制剂与痴呆风险相关

如果您正在服用治疗胃酸反流的药物,研究表明,可能需要检查一下您的用药时间。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期刊《神经病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PPI) 等抑酸药物超过四年半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高于未服用此类药物的人。

重要的是,这项研究并未证明PPI会导致痴呆症。它表明了一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联。这些药物的非处方版本未被纳入研究范围;只考虑了处方版本。

胃酸反流是指胃酸反流到食道,通常是在进食或躺下后发生。这会导致胃灼热、溃疡,在慢性病例中,还会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GERD),从而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质子泵抑制剂通过阻断胃壁中产生酸的酶来发挥作用。这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频繁或严重的反流

警告:常用的胃灼热药物与痴呆症风险增加 33% 相关 - 天天要闻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一种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它们常用于治疗胃酸反流、烧心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疾病。通过降低胃酸水平,PPI 有助于防止食管损伤并促进溃疡愈合。图片来源:Stock

显微镜下的长期使用

“质子泵抑制剂是控制胃酸反流的有效工具,然而,先前的研究表明,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增加中风、骨折和慢性肾病的风险,”该研究的作者、明尼苏达大学明尼阿波利斯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学士、哲学博士、美国神经病学学会会员卡马克什·拉克希米纳拉扬(Kamakshi Lakshminarayan)说道:“尽管如此,有些人仍然定期服用这些药物,因此我们研究了它们是否与更高的痴呆症风险相关。虽然我们没有发现短期服用与这些药物存在关联,但我们确实发现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会增加痴呆症的风险。”

这项研究跟踪了 5712 名 45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他们最初均未患痴呆症。他们的平均年龄为 75 岁。研究人员通过访谈和每年的随访电话追踪他们的药物使用情况。大约四分之一的参与者(1490人)使用了PPI。

根据服药时间长短,研究人员将人们分组:从未服药、服药时间最长为 2.8 年、服药时间 2.8 至 4.4 年、服药时间超过 4.4 年。

经过平均 5.5 年的随访期后,585 名参与者患上了痴呆症。

数字显示痴呆症病例增加

在 4222 名未服用这些药物的受试者中,有 415 人患上了痴呆症,即每 1000 人年有 19 例。“人年”既代表了参与研究的人数,也代表了每个人参与研究的时间。在 497 名服用这些药物超过 4.4 年的人中,有 58 人患上了痴呆症,即每 1000人 年有 24 例。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健康相关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服用胃酸反流药物超过 4.4 年的人比从未服用过这些药物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高出 33%。

研究人员并未发现服用该药物时间少于 4.4 年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更高。

后续步骤和治疗注意事项

“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探究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痴呆症风险增加之间可能存在关联的原因,”作者指出:“虽然治疗胃酸反流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服用抗酸剂、保持健康体重、避免晚餐和某些食物,但不同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在进行任何调整之前,务必咨询医生,讨论最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因为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症状恶化。”

本研究的一个局限性在于,研究人员每年仅询问参与者一次药物使用情况,因此研究人员估算的是年度检查之间的用药情况。如果参与者在两次检查之间停用并重新开始服用胃酸反流药物,其用药情况的估算可能不准确。作者也无法评估参与者是否服用过非处方胃酸反流药物。

该研究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包括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支持。

参考文献:Carin Northuis、Elizabeth Bell、Pamela Lutsey、Kristen M George、Rebecca F. Gottesman、Tom H. Mosley、Eric A Whitsel 和 Kamakshi Lakshminarayan 合著的《质子泵抑制剂的累积使用与痴呆风险: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2023年8月9日,《神经病学》。DOI:10.1212/WNL.0000000000207747

文章来源:美国神经病学学会

免责声明:康加号聚焦全球健康科研进展,内容基于权威期刊编辑,著作权归原始作者或合法权利人;如有权益争议,敬请在线留言处理。文章旨在健康科普,不能作为独立诊疗依据;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疗机构。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医生坦言:这5种水果,是血管的帮手,坚持吃,血管会更年轻 - 天天要闻

医生坦言:这5种水果,是血管的帮手,坚持吃,血管会更年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警惕不良网络信息,增加青少年的性焦虑 - 天天要闻

警惕不良网络信息,增加青少年的性焦虑

现代快报讯(记者 梅书华)性教育不应是“蜻蜓点水”,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建立健康的性认知、情感与人际关系,实现身心全面成长,7月8日上午,南京鼓楼医院举行了“青少年性教育”暑期夏令营活动。
不折腾人财物,共育医学新高地 医院高校探索新型“联姻” - 天天要闻

不折腾人财物,共育医学新高地 医院高校探索新型“联姻”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张华 朱嘉乐近期,医疗界接连上演重磅“联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正式挂牌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牵手广东药科大学、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姻南方科技大学、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挂牌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医院与高校“联姻”热潮背后的深层需求是什么?新型...
乳腺癌多是“拖”出来的,女人身体若有3处异常,应及早就医 - 天天要闻

乳腺癌多是“拖”出来的,女人身体若有3处异常,应及早就医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中的“高危”疾病,虽然现如今早期诊断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但依然有很多女性因为对病症的不重视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很多时候,乳腺癌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慢慢发展、逐步显现的过程,往往是因为忽视了身体的某些异常信号,才导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