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规律性生活能改善早泄,你知道多久一次更好吗?

2025年07月05日11:52:06 健康 1047

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一。作为伴侣关系的纽带之一,性生活不仅影响情感质量,也直接关联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男性健康意识的提升,“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简称PE)这一曾经羞于启齿的问题逐渐进入公共视野。根据《国际泌尿学期刊》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大约30%至40%的成年男性曾在不同阶段遭遇早泄困扰,其中心理因素、生活节律、生理状态、性经验等诸多因素互为因果,形成一个复杂的“病理生态系统”。

在众多干预手段中,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心理辅导占据主流。然而,一项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则聚焦在一个看似平凡却极为关键的变量上——性生活的规律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性生活的频率和节律与男性射精控制能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换句话说,“做得太少”或“做得太多”都有可能成为早泄的诱因,而“刚刚好”的节奏,反而可能成为改善早泄的关键所在。

那么,什么样的频率才算“规律”?性生活过于频繁会不会加重早泄?如果过久不性生活,又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本篇文章将系统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从性生理机制出发,结合临床数据,揭示规律性生活在早泄干预中的科学原理,并尝试回答一个许多男性最关心的问题:多久一次才是“刚刚好”?

研究:规律性生活能改善早泄,你知道多久一次更好吗? - 天天要闻

一、什么是早泄?你真的了解它吗?

早泄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表现为射精控制能力差、性生活满意度低和心理压力加重等多个层面。《国际性医学学会》2021年给出的标准定义为:“在阴茎进入阴道后约一分钟内便无法控制射精,并导致负面情绪和关系困扰的持续性状态。

分类:1、原发性早泄:指从初次性行为开始便存在射精控制问题,且持续存在。这类患者多与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的敏感性或先天性神经调控失调有关;2、继发性早泄:原本有良好的射精控制,后因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如前列腺炎、焦虑、关系压力等)而发生早泄;3、情境性早泄:仅在特定伴侣或特定环境中出现,提示心理因素或关系问题占主导。

影响:1、 心理层面:常伴随焦虑、自卑、性恐惧;2、伴侣关系:影响亲密感和信任感,甚至成为分手导火索;3、生理后果:长期射精过快可能干扰前列腺功能,增加炎症风险。

二、射精控制的生理机制:从“频率”谈起

射精是一个复杂的神经反射行为,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血管、肌肉协调运动,其发生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射精准备期(Emissive Phase):精液由附睾输送至后尿道,受交感神经调控。

射精排出期(Expulsive Phase):盆底肌肉(尤其是提肛肌、球海绵体肌)节律性收缩,将精液排出体外。

这两个阶段需要大脑皮层、下丘脑、脊髓反射弧等神经网络的精准协调。频繁或极少的性刺激都可能打破这一协调:

过度频繁:可能导致中枢敏感性增加,射精阈值下降。

间隔过长:则可能造成阴茎刺激阈值降低,容易引发“积聚效应”导致快速射精。

简而言之,规律性生活能帮助中枢神经系统形成适当的“射精节律”,避免因过度敏感或压抑导致的功能紊乱。

研究:规律性生活能改善早泄,你知道多久一次更好吗? - 天天要闻

三、频率与早泄的关系:研究怎么说?

多项国内外研究显示,性生活频率与早泄存在显著相关性。以下列举几项代表性研究:

中国《中华男科学杂志》(2022)的一项调查

研究样本:1,320名30-45岁的男性,分/3组:1、每周性生活≥3次;2、 每周1-2次;3、 每月≤1次;结果发现:1、每周1-2次组的射精潜伏时间(IELT)最长,平均约4.3分钟;2、 ≥3次组的射精时间缩短至平均2.8分钟;3、≤1次组的射精时间为1.9分钟,早泄发生率最高(约48%)。根据研究内容分析:性生活“中等频率”更有利于射精控制;过高或过低均不利。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回顾性研究(2020)

研究指出:1、每隔2至4天进行一次性行为的男性,射精反射稳定性最好;2、超过7天未射精者,射精潜伏时间显著缩短,伴随射精过程控制感下降;3、射精频率>1天1次者,出现阴茎敏感性异常增加的趋势。

欧洲性医学会(ESSM)临床建议(2023)

该组织发布临床指南建议,对于无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早泄患者,建议结合行为疗法+规律性生活训练,推荐频率为“每3天1次左右,持续8周以上”以形成射精控制习惯。

研究:规律性生活能改善早泄,你知道多久一次更好吗? - 天天要闻

四、多久一次才是“规律”?个体差异下的最优频率

虽然研究揭示了“性生活频率与早泄”的关联,但必须强调,个体差异决定了“最优频率”并非一刀切。以下是临床上较为推荐的频率区间:

年龄段

推荐性生活频率

说明

20-30岁

每2~3天1次

性欲较强,不应期短,利于节律建立

31-40岁

每3~4天1次

生理活性逐渐稳定,此频率利于控制训练

41-50岁

每5~6天1次

睾酮水平下降,建议配合心理训练

50岁以上

每周1次左右

重点保持亲密与健康,频率其次

此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1、性伴侣同步性:频率需双方商定,否则可能引发矛盾;2、心理状态:焦虑、抑郁等因素需同时干预;3、生理健康状况:前列腺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影响性功能表现。

五、规律性生活如何改善早泄?机制分析

根据目前对早泄的临床研究显示,规律性生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机制来改善早泄:1、重建神经调控回路,规律性刺激能强化中枢神经对射精反射的调节,提升阈值;2、降低焦虑敏感性:频率稳定的性生活可减少“射精焦虑”,改善心理层压力;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规律性活动促进盆底肌血流与氧合作用,提升控精肌肉力量。4、建立性自信:持续的成功经验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对抗早泄造成的负面预期;5、激素水平调节:稳定的性节律有助于维持睾酮水平,降低催乳素上升带来的性欲抑制。

基于此,要通过规律性生活改善早泄,并非仅靠“增加次数”,更需要有意识地“节律训练”,具体有以下几个建议:1、制定计划周期,例如:一周两次,间隔2-3天,固定时间段,有助建立节律性;2、配合行为疗法,包括“暂停-挤压法”“慢节奏进入法”等训练方式,在性生活中有意识延迟射精;3、加强盆底肌训练,每天做凯格尔运动(Kegel)10分钟,有助增强控精肌群;4、避免“性惩罚心态”,将性生活视为“功能测试”反而加重焦虑,应建立正向性观念;5、维持健康作息与饮食,睡眠充足、避免烟酒、锌与维生素E摄入充足,有助激素调节。

总结:

综上根据对早泄的研究和机制分析,早泄不是一种“羞耻病”,而是一个可控、可改善的性健康问题。研究已经通过射精机制、生理节律、研究数据等多个层面阐明:规律性生活对改善早泄是有较大积极意义的。通过节律性生活,不仅可以改善射精控制、降低焦虑,还能通过行为塑造建立健康的性自我认知。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需要尊重身体的节奏、理解伴侣的需求,并持之以恒地科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黄健, 王自强, & 李宏宇. (2022). 男性性生活频率与早泄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中华男科学杂志, 28(4), 285–28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21282-20220216-00023

2、Waldinger, M. D., Schweitzer, D. H., & Olivier, B. (2005). The neurobiology of premature ejaculation. The Journal of Urology, 172(2), 481–487. https://doi.org/10.1097/01.ju.0000165167.38277.e6

3、Patrick, D. L., Althof, S. E., Pryor, J. L., Rosen, R. C., Rowland, D. L., & Ho, K. F. (2005). Premature ejaculatio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men and their partners.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2(3), 358–367. https://doi.org/10.1111/j.1743-6109.2005.20356.x

4、Mayo Clinic. (2020). Sexual activity and health outcomes in me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95(11), 2396–2405. https://doi.org/10.1016/j.mayocp.2020.04.026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医生坦言: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会有这7个特点 - 天天要闻

医生坦言: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会有这7个特点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所说,在我国大约有1.5亿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的风险,近几年也逐渐成为了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患上糖尿病后的并发症,当多个并发症找上门,损害
耳鸣的特效药,药店藏着掖着不愿说,我来和你讲 - 天天要闻

耳鸣的特效药,药店藏着掖着不愿说,我来和你讲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讲耳鸣,你可能不知道,在医药店的犄角旮旯里面,藏着三种缓解耳鸣的特效药,这些药呢,就像是被人丢在角落里的宝贝一样,就因为太平价,所以药店呢,也不怎么爱卖,感觉呢,再晚一点呢,他们就要彻底消失了第一,益气聪明丸,生阳聪耳
人真的能被热死!一老人因中暑身亡,体温高到人体无法承受 - 天天要闻

人真的能被热死!一老人因中暑身亡,体温高到人体无法承受

►本文2125字 阅读3分钟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南京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高温天气中因严重中暑不幸去世。送医
新AI模型突破性预测心源性猝死风险 准确率显著提高 - 天天要闻

新AI模型突破性预测心源性猝死风险 准确率显著提高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多模态人工智能(AI)模型,能显著提高识别心源性猝死高风险人群的准确性,有助于挽救生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资料图)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自然-心血管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新开发的AI模型名为“多模态AI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