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爸你慢一点!雪刚停就着急出门,摔一跤可咋办?”
2024是特别的一年,不仅中东部迎来大雪,部分南方地区也飘起雪花,真应了“瑞雪兆丰年”的好意头,大街上一派喜气。雪停后不仅年轻人上街堆雪人、打雪仗,“老顽童”胡叔也穿戴整齐要出门赏雪,看看银装素裹的风景。
这个决定把孩子们急坏了,就担心雪天路滑,一个不稳摔一跤,磕出毛病可怎么办。最终派了两个人紧跟着老人,就这路上也滑了一下,但幸好没摔倒,算是满足了老人的心愿。
相信很多人看到雪景,都免不了想要出去转转,在此之前中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3件事,都是雪后高发的健康问题。
一、雪停外出也危险,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这3个问题
雪停后不仅路滑难行,急剧下降的温度也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中老年人都要特别上心!
1、骨折拉伤
落在人行道的雪不断踩踏后会压实,同时太阳照射下,表层雪化成水,又在下层雪冷冻后结冰,形成了“天然滑道”,一脚没踩稳就会摔倒。
老年人的钙吸收、利用率变低,生成的成骨细胞减少,导致骨密质降低,骨质也更脆。受到外力冲击后本身更容易骨折,这也是滑倒后最容易出现的严重外伤。
哪怕没有骨折,外部冲击也会直接袭击表层肌肉,但中老年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防护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肌肉拉伤,也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
2、血压波动
雪后环境温度降低,此时身体内外的温差比较大,与外界接触的手部、头面等位置,微血管在冷空气的刺激下萎缩,血脉变窄,影响了血管的容血量。
在血量一定的情况下,容血量变低,这就增加了血液流动时对血管的冲击,血压更容易出现波动。
特别对中老年人来说,血管柔韧度降低,部分位置还有不同程度的拥堵,血压的波动可能加剧心血管不适的出现,所以血压也要特别注意。
3、感冒发烧
我们都知道冬天感冒的概率更高,2022年的一项研究解释了这种机制。研究人员发现,我们的鼻腔内有自己的免疫屏障,可以在呼吸间阻挡、抵抗多数外来病毒,阻止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但随着气温的下降,这种黏膜纤毛就像被“冻住”一样,活动更加缓慢,免疫能力也会降低,病原体畅通无阻的进入呼吸道,我们感冒发烧的概率也更高。
下雪后温度比其他时候更低,这种生理变化也更加明显,所以雪后也是中老年人患病的高发阶段。
二、别烦下雪,雪后才是养生的好时节
事物都有两面性,雪后虽然可能会增加部分疾病的发生率,但也是养生的好契机,在这之中,中医的“阴阳变换”更能解释这种原理。
中医认为健康的根本是保持阴阳平衡,冬天属阴,雪后温度更低,更是阴中之阴,外阴也会影响身体的阴阳,让内阴更盛,此时需要增加体内的阳气,才能与环境变化相协调,确保脏腑机能正常,更好的抵抗疾病。
那怎么增加体内的阳气呢?对中老年人来说,下面两种方式是比较好的选择。
首先,饮食注重“温补”。
中老年人的肠胃功能降低,本身吸收能力下降,太补的东西很容易增加消化负担,吃大补的东西反而不好,还容易让气血亢盛,出现便秘、上火等不适。
温补不仅性价比高,也能更好的“平衡阴阳”,比如每周喝点鸡汤、红枣枸杞茶,平时多吃点羊肉、牛肉等营养价值高的肉类。如果老人平时身体比较虚,可能正常温补也会上火,这时建议吃点生津的水果,比如梨、苹果、柚子等,也能更好地平衡饮食。
其次,情绪平稳也很必要。
雨雪时往往天气阴沉,此时受到天气影响,人体内分泌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更少,褪黑素比较多,我们往往更加懒散,情绪也不高,甚至会伤春悲秋,陷入莫名的愁绪中。
而这种压力与忧愁,也会通过大脑的情绪区域,可能会影响整个脑部功能,大脑工作的活力下降,锻炼的频率变低,甚至会增加抑郁症或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的出现。
所以在雪后阳光充沛时,中老年人需要顺应身体的激素转变,及时调整心态,让自己变得阳光、积极向上,对健康也更有利。
三、中老年人过冬的几个误区!这么做可能更伤身
说到冬天养生,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有些看似健康的行为却是错误的,常做反而会伤身,你知道是哪些吗?
误区一:隔窗晒太阳也能补钙?
隔窗晒太阳,其实无法达到补钙、补充维生素的效果,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B才会与人体发生反应,产生各种营养,但在对比实验后发现:
• 普通的白玻璃,会过滤掉超过95%的紫外线B,实际照射到人体的很少。
相反长期隔窗晒太阳,并不隔离紫外线A,它是损伤皮肤的主要“凶手”,所以隔窗晒太阳除了可以取暖,并不利于营养的补充,还是外出直接接受日光更好。
误区二:出门捂紧口鼻就不会感冒?
前面我们说到,冬天鼻腔内的防御机制下降,确实会增加感冒风险,也有研究发现,冬天保护好口鼻可以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所以有些中老年人出门前裹的严严实实,只留出眼睛看路,觉得这就不会感冒,但事实并非如此。
捂得太严不仅阻挡了有害物质的进入,也会阻碍呼吸,轻度缺氧时我们更容易气喘,影响身体器官的正常供氧,长此以往也会损伤脏器功能。
而且,对口鼻的过度保护也不利于预防疾病,就拿鼻腔内的防御系统来说,长期不接触外界,它们的抗低温能力下降,而且也无法及时识别病菌,防御力反而不如以往。
所以,除了低温特别低、风特别大的时候需要严密防护外,天朗气清的暖冬还是解放口鼻更好。
误区三:穿厚衣服睡觉更保暖?
南方冬天的冷是“魔法攻击”,需要穿好几层衣服才能应对,而中老年人血液能量供应不足,低温往往更低,也更怕冷,此时更不应该穿厚衣服睡觉。
这是因为衣服本身会束缚我们的身体,特别是袜子等比较贴身、紧身的衣物,睡觉时会禁锢表层肌肤,影响皮肤的血流。
而血流是产生热量的关键,表层血液流速下降,我们的表层体温更低,比盖被子还冷,再加上衣物禁锢表层肌肉,身体很难放松,睡一觉起来可能更累。相比之下,穿宽松的睡衣,或者睡前使用电热毯等预热被褥,性价比高且更利于健康。
引用文献:
[1]燕声.小雪后养生,避开3误区[N].保健时报,2023-11-23(014).DOI:10.28034/n.cnki.nbjsb.2023.000333.
[2]西西.雪后养生[J].人人健康,2009,(2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