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适应能力强,虚人怕冷又是畏寒,同气相求,环境变化就敏感

2023年11月09日10:28:07 健康 1950

“天寒家中坐,热菜暖心头。”

寒冬冷天,炖颗大白菜,比海参鲍鱼更养人。

天地讲:“氤氲之气,冲和之气。”

居住环境讲:“人气。”

人身体讲:“正气,脏腑之气,营卫之气。”

做事情还得讲:“运气。”

常人适应能力强,虚人怕冷又是畏寒,同气相求,环境变化就敏感 - 天天要闻

人活着就是一口气,这口气决定了体质的走向。我们练功、修行,调理,本质上就是照顾好这个气。现在的病名多,根本上就是这口气的不同变化。理解了这个气,很多认识就明了了。

常人气血流通,正气充足,脏腑运转有力,外界常有的变化并不感觉异常。比如我们身边的微风,常人若是仔细体验也能觉察,但如果体弱之人,面对此常态微风,自会感觉异常不适,或怕风或怕冷,犹如惊弓之鸟,精神上缺乏定力,身体上缺乏耐力。

同样在外就餐,如果这餐用的油不好,这个虚人即刻就有反应,十分敏感。此类案例非常多,我们临床很多疾病的特点本质上就是跟体质有关系。病态只是表现形式而已。去西医那鼻炎治鼻子,肠胃不好去消化内科,加个小便不利还得泌尿科挂号,对于中医来看,可能都是气化的问题。曾有患者十分苦恼,说主任,咱可不去看西医了,忙活半天,啥事也没用,一碗中药下肚,这身体舒服多了,您这是“一站式”疗法。当然,这是患者们对中医的爱护,中医全科有优势。但是,必要的专业深入也很重要。不可偏废,一切以临床,以患者为核心。

烟火气对我们身体太重要了。

炒的、蒸的、炖的,各有不同的作用。除了对食材的匹配,每个人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烹饪方式。不管哪一种,都是有烟火气的。

古人通过“钻木取火”直接提升了人类进化方式。离开了火,意味着生冷的饮食,影响了我们阳气,增加了脾胃负担,阻碍了身体运化。

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社会化进程中的一种方式。只是在很多人没有思考明白之前,就如同单位的格子间一样,很快进入,但这时身心有没有匹配好,情绪情志有没有做好协调,原来的禀赋有没有调整过来,这些问题都随之产生了。有的人不适应群体生活,喜欢独处,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但一旦接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后,我们很多行为就已经被动思考了。

如今很多人做不到柴火灶,大锅饭了。但吃的饭也要见点火了,锅气让食物充分的融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个足,是充足,对身体的充足。

吃饭一个是食物的来源,一个是适合的烹饪方式,关键是是否适合你自己的体质。

猪油很好,对比植物油有很多好的作用,但猪油就是不适合痰湿体质的人吃。猪油为猪板油,滋阴的,生痰湿。

蔬菜很好,炒菜放点姜片有助于蔬菜消化。有人诧异,蔬菜还有不消化的?当然有,尤其生的蔬菜,有人吃了就拉肚子。即便炒的蔬菜,脾胃虚寒,尤其肾阳不足的,吃了也会腹泻,而且吃什么拉什么,大便是绿色的。加点生姜,或者我们调理一下脾胃肾阳就好多了。

米粥汤水很好,但脾虚之人不适合,吃多了反而运化不了,生出多余的痰湿。我们很多患者忌口之后,瘦了,身体轻快了,自己反馈很好。但其它的人员,没有辨证前提下,如果明确自己有水湿,可以忌忌口。不是绝对不吃的,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西医讲高血压不能吃盐,糖尿病要低糖,高尿酸少吃蛋白,这是西医根据他们的经验总结的。咱们中医对于饮食对人体的影响,几千年来就已经有更为智慧的认识了。比如脾虚少吃米粥,咳嗽不吃鸡肉等等。都是根据病机、体质做出相应的饮食调整的。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智慧到这辈子去研究都可以。而我们现在听到的,看到的实在太局限。吃得好,吃的对,对体质非常重要。国家富强,我们从原来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饮食环境也变化了。而我们身体的节奏却不一定跟得上。大鱼大肉的看起来很过瘾,吃下去身体运化不了,每年体检指标就出问题了。不看指标,但看面色,舌苔,皮肤状态,就知道这个人痰湿重了,该少吃点了。

不要跟风学人家吃,更不要只听到这个东西多好就去吃,一定是先明自身的体质才会吃。今天说吃山药好,各种山药,还有山药粉,山药干,山药冻干吃起来。是这么回事吗?吃山药粉的便秘了,吃山药干的痰湿了,鲜山药不吃?适不适合自己呢?也不去看?此类举例太多,完全盲目跟风。即便山药好,适合你的体质了,但你吃了不得劲,完全可以再调整。一定能找到,对身体好,有适合自己的健康食物。

吃的一切有形,均依靠人体气化这个无形去推动。

你在吃饭,饭也在消耗你。

很多人已经气不足了,吃着饭都睡着了,还在吃,吃什么呢?完全就是脱离身体,单纯从欲望出发的。身体比我们大脑有智慧。吃多少,喜不喜欢吃,身体更清楚。

前段时间聊到晚餐可以减少1/3,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呢?肯定是有适应人群的。比如痰湿重的人,原来暴饮暴食已经堆了垃圾的人,三高的人这部分人通过减少晚餐,确实得到了很好的调整,让脏腑休息了,减负了。如果你精气不足,身体羸弱,要做的不是绝对值减少,是调整。还得需要谷物营养,还得依靠一切物质弥补不足,只是想办法促进一下运化,避免出现脾胃虚弱,胃强脾弱的病机。

对于身体而言,我们只能不断提高认识,修习中医文化,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再去用心践行,修得一份长寿的智慧。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国产创新减重药物在上海落地使用,患者超重伴有轻度脂肪肝 - 天天要闻

国产创新减重药物在上海落地使用,患者超重伴有轻度脂肪肝

7月7日下午,全球首个GCG/GLP-1双靶减重药物——玛仕度肽(商品名:信尔美)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出上海首张处方。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小英为一位超重并伴有轻度脂肪肝的患者开具这一处方,这也标志着该中国创新减肥药物在上海正式落地使用。这名患者今年27岁,身高1米83,体重93公斤,BMI达到27.77,此前在体检中发...
泪目!工厂打工男子拒绝手术,医生自掏腰包30000元也要救 - 天天要闻

泪目!工厂打工男子拒绝手术,医生自掏腰包30000元也要救

在东莞一家电子元件厂的流水线上,38岁的章明正重复着日复一日的装配工作。2023年初春的一个下午,这个沉默寡言的陕西汉子突然捂住胸口栽倒在传送带旁,工友们看见他面色煞白,冷汗浸透了深蓝色的工装。"像有把刀在胸口搅动",这是他被送到东莞市人民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在福州开营 - 天天要闻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在福州开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福州7月7日电 (郑江洛)7日晚,由福建中医药大学主办,福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简称“福州青创”)、海峡青年综合服务中心承办的第十六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在福州开营,两岸青年共同探讨中医药研习与创业。
有人午睡后灵感迸发,有人午睡后昏昏沉沉!问题出在这个细节! - 天天要闻

有人午睡后灵感迸发,有人午睡后昏昏沉沉!问题出在这个细节!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忙碌的生活中,午睡已经成为许多人缓解压力、恢复精力的重要习惯。而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恰到好处的午睡能带来“灵光一闪”,尤其是睡好了。健康时报资料图研究发现:午睡一会真能灵感迸发!你是否曾苦苦思索一个问题无果,午睡醒来后
肚子里有个东西在跳!四年没当回事……体检后医生都震惊了 - 天天要闻

肚子里有个东西在跳!四年没当回事……体检后医生都震惊了

浙江94岁的张爷爷身体一向硬朗四年前,他偶然发现自己肚子里有个会跳动的东西因为没有疼痛或其他不适加之年事已高一直认为这是身体的正常反应直到就医检查,连医生都震惊了…腹中竟有一个直径超8厘米、长度达15厘米的巨大腹主动脉瘤直到近期,张爷爷前往
同一款药,为何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价格更高? - 天天要闻

同一款药,为何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价格更高?

资料图“一款药物为何两种价格?”近日,来自重庆的邓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在位于重庆铜梁区的一家药店购买三黄片(葵花),店员告知售价为18元一盒,结账时,邓女士掏出医保卡准备付款,收银员见状提醒她,刷医保个人账户比付现金贵,需要支付26元。对此,邓女士当即提出了质疑,得到的回复是“价格一直就不一样”。面对明显...
最全爸妈保险攻略!最低900多搞定,三高、癌症也能买! - 天天要闻

最全爸妈保险攻略!最低900多搞定,三高、癌症也能买!

爸妈上了年纪,身体各项机逐年下降,很容易生病。心酸的是,爸妈这一辈大都没有保险,一旦生大病,治疗费高昂。重病面前,医保报销的钱只是杯水车薪,很多家庭因为掏不出十几万医疗费,只能放弃治疗。如果你爸妈还没有保险,建议趁早配齐,关键时候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