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民接种疫苗却没能抵御住奥密克戎快速爆发?

2023年01月10日21:43:16 健康 1943

昨天文章聊了一下新加坡在去年xbb轮过程中的二次感染情况。(点击阅读:已经度过了xbb变种疫情的新加坡,二次感染的情况如何?)其中有读者提到了我们和新加坡的疫苗差异问题。

我是这样回复的:

为什么全民接种疫苗却没能抵御住奥密克戎快速爆发? - 天天要闻

这里提到的红框是下面一段,新加坡卫生部说明:新加坡的数据显示,最低疫苗接种要求(3针mrna疫苗或者4针科兴灭活疫苗),可以降低重症风险,无论是第一次感染还是后续多次感染。

中国灭活疫苗一直是新加坡的官方批准疫苗之一,即便是在奥密克戎时代也是如此。我想,一个认定“宣传连花清瘟预防和治疗新冠是违法”的国家,没必要故意扭曲数据,让自己的国民冒险,只为给中国疫苗背书吧。

所以我们接种的灭活疫苗在效力上的确比mrna疫苗低,这个在前年疫苗刚开始推出的时候,我就在文章中说明过。但它们之间并不是“有or无”的天差地别。

香港卫生署给出的奥密克戎疫情中,科兴和辉瑞mrna疫苗接种人群病死率(死亡/确诊)中,数字也和新加坡的说明类似:80+岁的老年人,接种2针辉瑞疫苗的病死率是2.26%,接种2针科兴的病死率是4.29%,3针科兴是2.57%,4针科兴是1.74%。而完全不接种则是14.32%。

为什么全民接种疫苗却没能抵御住奥密克戎快速爆发? - 天天要闻

所以国产灭活疫苗虽然没有mrna的保护力高,但也能有效降低感染奥密克戎后的病死率,如果多接种一针的确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

说到这个数据,多说两句:假如我们的疫苗完全没效果,那我们最近疫情应该和香港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的病死率相当,60-69岁人群是1.57%,其中70-79岁的是4.26%,80+的是惊人的14.32%。

再考虑到香港地区的医疗水平较高,海边气候,疫情第一次爆发也不在寒冬季节。我们没有疫苗保护时的病死率或许比香港更高。

国内各个省市地方的疫情情况不同,具体的数字我现在不知道,未来我估计也没办法知道。但大家可以自己评估一下自己所在城市的情况,病死率是否达到或超过香港“未接种人口”的情况。

如果没有这么高,那可以理解成我们面对奥密克戎冲击的时候,并非和“非疫苗接种人群”一样,而是有一定的疫苗保护作用。

那回到我们的标题上来看,为什么接种了那么多疫苗,没能阻挡住奥密克戎的爆发呢?

原因来自几方面:第一就是我们的疫苗的确不完美。

灭活的优势在于成熟,一方面我国有很稳定的生产技术和能力,可以满足全民接种,成本也低,另一方面我们对于灭活疫苗的短期、长期副作用都有非常多的研究,因此更安心一些。即便如此,这一两年也遇到不少次“疫苗风波”,如果使用的是新技术疫苗,在推广上肯定会遇到更大的阻力。

同时灭活疫苗在减少重症和死亡方面,虽然比mrna疫苗略低,也有不错的表现。

但是灭活也有明显的劣势:首先就是防感染减少传播的能力低,相比新技术疫苗,即便接种灭活疫苗,更难实现防护屏蔽,更难减少大流行时候的传播率。

而另外一个劣势更为关键,那就是灭活疫苗的抗体水平下降更快,因此接种后形成的保护时间较短,需要更频繁的接种加强针才能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

这两个劣势就导致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没能全民集中接种后及时放开,又没有能不断接种加强针,当社会整体的抗体水平下降之后,那疫苗形成的保护网就千疮百孔了。

那能多久应该加强一次呢?

不同国家的要求不同,有些国家和地区还细分成重点保护人群和一般民众,或者不同种类疫苗。比如香港对疫苗的建议是普通人第二针3个月后接种第三针,之后3-6个月接种第4针,再6个月后可选择接种第5针。(免疫力弱人群对应建议间隔则是1、3、3个月)

新加坡的建议则是12岁以上间隔5个月。

为什么全民接种疫苗却没能抵御住奥密克戎快速爆发? - 天天要闻

为什么要这么频繁的接种强化,其实大家也都看过不少类似的抗体曲线图,比如下面是2021年11月《自然医学》期刊上一篇讨论疫苗加强针的论文图,论文作者认为:大概在6个月的时候到达保护线之下,这个时候产生突破感染可能性就变高了,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接种加强针,那么可以继续压低感染的风险。

为什么全民接种疫苗却没能抵御住奥密克戎快速爆发? - 天天要闻

这篇论文的背景是:欧美国家的疫苗接种主要是从2021年初开始的,到了2021年底,已经很久。虽然很多国家开始进行强化接种,但强化接种的进度不快。而之后奥密克戎变种突然出现,以强大的突破感染能力,一下子击穿了他们已经较低的疫苗抗体水平。从而引发了那一次席卷全球的奥密克戎疫情。

这是一年前欧美国家的情况,那:我们上次打新冠疫苗是什么时候呢?

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答案,所以更希望通过大家的一起投票来做个统计。

请选择一下你最后一次接种新冠疫苗的时间(如果没有完成最低接种要求,请选第一个)。

可能有的读者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不能继续推进疫苗接种,提升抗体呢?

我不知道。所以只能用我自己的接种经历来当例子。,这是我的接种记录:

为什么全民接种疫苗却没能抵御住奥密克戎快速爆发? - 天天要闻

可以看到,我第1/2针接种属于北京较早的一批。那时候我的想法是尽快一起推进接种,除了保护自己和亲友,也让国家有信心放开。

但之后的情况是,虽然疫苗推进速度比较快,但后续我原本认为应该跟上的逐渐放开的下一步并没有出现,封控依旧是核心。那么在没有放开计划的时候,我再接种疫苗的意义就很低了。而且我觉得秋冬季放开的可能性也不大,于是决定等到2022年再说。

而2021年底出现的奥密克戎,降低的重症致死率,和激增的传播性,让放开的可能性上升。尤其是后来魔都的种种情况,加上“推广加强针”的宣传,让我当时认为或许很快会放开,所以就在4月去接种了加强针。

不过我又错了,这次等了大半年。20条出来的时候,还想是不是能再加强一针,可惜并没有这种机会:因为北京发布可以接种第四针的新闻出来前一天,我的核酸就异常了......其实想想可能也什么遗憾,毕竟就算接种了,抗体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高点。

虽然从我接种加强针到感染,有近8个月的时间,也超过了半年,但我的确是在身边的同事亲友中,极少数在2022年接种过加强针的人之一,而碰巧我的症状(只发烧1-2个小时,没有喉痛、浑身疼等其他症状)也的确是身边最轻的之一。

我当然知道个案并没有任何统计学的意义,也无法得到什么科学的结论。我之所以只说自己的情况,是因为这段时间,内心一直忍不住纠结一个问题:如果在大多数人的抗体水平更高一些的时候放开,那我们付出的牺牲,会不会少一些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国内疫苗接种、抗体水平和染疫结果做相关统计和分析。嗯,可能要纠结一辈子了。

魔幻般的2022虽然已经过去,但它留下的一些后遗症并没有完全过去。首先在这一年我们人力物力,基本都投入到核酸、隔离点和铁板上了。对于一些更需要投入的事情反而关注不多,不只是加强针的推广,也有新疫苗的研发生产。国外已经是在用针对奥密克戎的二价疫苗,而我们落后的距离似乎比2021年更远。

不过,因为大范围染疫,社会整体现在的抗体水平较高。我们用惨痛的代价,争取到了一段宝贵的时间(短期内爆发严重二次感染浪潮的风险相对较低)。

但抗体一定会逐渐降低,更具传播力的变种也一定会出现。所以现在这段宝贵的窗口期,如果能抓紧研发生产出防护力和安全性都令人放心的新疫苗,那么我们就能有信心面对后面的风险。

我们错过了2021年全民努力一起接种疫苗带来的宝贵窗口,如果这次......算了,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为什么全民接种疫苗却没能抵御住奥密克戎快速爆发?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人到中年,为什么建议你每天去拥抱一棵树? - 天天要闻

人到中年,为什么建议你每天去拥抱一棵树?

人到中年,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上有老、下有小,事业瓶颈、健康隐忧,有时,不是你不想放松,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放松。今天,想分享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方法:每天去拥抱一下大树。别笑,这不是迷信,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很多心理学家、健康专家都推荐的“
健康旅行、预防中暑、防蚊灭蚊……权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册来了 - 天天要闻

健康旅行、预防中暑、防蚊灭蚊……权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册来了

7月11日,国家疾控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健康度夏 科学应对夏季高发传染病与高温等健康风险”主题,邀请相关专家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这样看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潘力军表示,近期国家疾控局、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旨在为公众提供精细化...
怕“良药苦口”,可以用果汁送服? - 天天要闻

怕“良药苦口”,可以用果汁送服?

先说结论,不要这么做,果汁送服药物可能带来用药风险,尤其是西柚汁。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新鲜的果汁富含维生素,果汁中的很多成分(如酸类、糖分、果胶等)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风险。特别是西柚汁,是很多药物送服的“绝对禁
南极磷虾油,“智商税”还是“海洋之宝”?真相是…… - 天天要闻

南极磷虾油,“智商税”还是“海洋之宝”?真相是……

流言“南极磷虾油能能改善大脑功能、保护心脏、治疗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最近南极磷虾油非常火,特别是在一些面向中老年的保健宣传讲座上,南极磷虾油更是被称为“万能神油”“比鱼油更牛的保健品”,能改善大脑功能、保护心脏、增强免疫力、治疗心血
进入高发期!青岛一医院已接诊60多例 - 天天要闻

进入高发期!青岛一医院已接诊60多例

又到了三天两头提醒“蛇出没,请注意”的时节7月8日青岛市急救中心接到市民求救电话崂山区沙子口附近一名女子干农活时不慎被蛇咬伤120急救车赶紧将她转运到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常年配备抗蛇毒血清今年已收治患者60余人高于去年同期据介绍,根据毒蛇咬伤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无中毒、轻度中毒、中度中...
跨越国界的“云端”会诊:中国援马医疗队与国内专家共护患者健康 - 天天要闻

跨越国界的“云端”会诊:中国援马医疗队与国内专家共护患者健康

当地时间7月11日上午,一场跨越山海的“云端”会诊在马耳他与中国淮安之间展开。中国(江苏)第20期援马耳他医疗队携手淮安市中医院的专家团队,通过远程会诊的形式,为马耳他当地一名57岁的女性疑难病症患者带来了精准的诊疗方案,这不仅是一次医学技术的跨国协作,更是中国援外医疗力量与国内优质资源紧密联动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