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胃癌仍然是全球第五大癌种,亚洲则是胃癌的高发地区。从目前的研究证据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中,胃癌将是一个持续的重要公卫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胃癌正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不同风险人群中,50岁以下的患者比例正在增加。
今日,《自然·医学》杂志发表了来自世卫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who)科研团队的论文,研究者们对2008年-2017年出生人群中的胃癌负担进行了预测。在全球范围内的185个国家和地区,该出生队列中预计将发生1560万例胃癌,其中76%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三分之二病例发生在亚洲。

本次研究的方法是参考了globan 2022的国家特定年龄发病率和联合国人口预测队列的特定死亡率,假设未来的胃癌发病率不发生变化,由此估算全球2008-2017年出生队列的胃癌发病情况。
在预计发生的1560万例新发胃癌病例汇总,有1060万例(68%)发生在亚洲,其次是美洲(200万/13%)、非洲(170万/11%)、欧洲(120万/8%)、大洋洲(0.7万/0.4%)。超过70%的胃癌病例集中在人类发展指数(hdi)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其中,76%病例归因于幽门螺杆菌。亚洲则有800万病例归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多数胃癌,尤其是非贲门胃癌(ncgc),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可通过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感染来预防。
约650万病例(42%)将发生在中国和印度,是占比最高的。其次日本、伊朗、俄罗斯、巴西、越南等25个国家/地区的预计病例负担也在10-100万例之间。

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胃癌负担的变化。参考globan 2022的数据,研究者观察到,部分当前低发病率地区可能面临着胃癌负担猛增的风险。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当前胃癌负担较低,但未来负担可能会暴涨至6倍,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负担增加也在2-6倍不等。
得益于广泛普及的胃癌筛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管理项目,我国的胃癌发病率预计较为稳定,增长率在1-2之间。
研究者进一步假设,ncgc发病率在20年内每年下降或上升3%的情景下,预期病例数分别减少38.2%或增加66.5%。即使在ncgc发病率每年下降3%的情况下,估算的胃癌病例数仍高于globocan 2022的横断面估计。
如果幽门螺杆菌筛查与治疗策略的干预有效性为100%,胃癌病例可减少高达75%;若假设干预效果为90%和80%,则分别减少67.5%和60%,足见幽门螺杆菌管理在胃癌防治方面的重要性。
尽管本研究受限于数据质量不一、癌症登记覆盖不全等问题,所用数据仍代表当前最佳全球估计。研究结果突显了在全球层面加强胃癌预防、优化资源分配及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干预措施的紧迫性,尤其是在胃癌传统负担较低但正在快速上升的地区。
参考资料:
[1]park, j.y., georges, d., alberts, c.j. et al. global lifetime estimates of expected and preventable gastric cancers across 185 countries.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793-6
本文作者丨代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