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类人一定要定期给眼睛“拍照”!

2022年12月22日22:35:22 健康 1214

都说眼底一张照 疾病早知道!

眼底检查真的这么神奇吗?

又有哪些人群需要检查呢?

这四类人一定要定期给眼睛“拍照”! - 天天要闻

近日,《荔直播·名医问诊》特别邀请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主任栾洁走进直播间,和我们一起关注眼底健康。

戳图看直播回放↓

眼底疾病更“青睐”这些人群!

眼底,顾名思义就是眼球内后部的组织,即眼球的内膜——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眼底一旦发生病变对视力影响极大:视野缺失、视物不清、失明......以下这些人群尤其需要警惕眼底病变。

01 早产儿

这四类人一定要定期给眼睛“拍照”! - 天天要闻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低体重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这本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不过还是要提醒各位家长,胎龄在32周以下,出生体重低于2kg或有吸入高浓度氧病史的早产儿比较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需要按期进行眼底筛查。

02 老年人

这四类人一定要定期给眼睛“拍照”! - 天天要闻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眼睛也在慢慢老化,这种衰退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玻璃体后脱离、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病变。老年人出现视力异常以后,很多人都会以为是老花眼,其实不然,一定要尽早就医检查,排除眼底病变。

03 高度近视患者

这四类人一定要定期给眼睛“拍照”! - 天天要闻

高度近视会引起眼轴变长,同时拉长视网膜,使得视网膜变得更加脆弱,更易产生病变,例如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部出血等。同时近视度数越高,患上眼底疾病的概率也越高。所以预防近视,应从小做起,减少近距离用眼,每天保证充足的户外时间。

04 各类慢性疾病患者

这四类人一定要定期给眼睛“拍照”! - 天天要闻

眼底视网膜由神经和血管组织构成,而视网膜血管是活体上唯一无创可以看到的血管,全身与血管相关的疾病通常在眼底视网膜血管有病变表现,例如,糖尿病易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易引发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血管阻塞等病变。对于患有慢性与血管相关疾病的病人来说,控制好病情是降低眼底病变发生的最好方法。

一张照片,让眼底疾病无所遁形

如何尽早发现眼底疾病?一张眼底照片就能搞定。眼底镜或者全视网膜镜是检查眼底的常规方法,而广角或全景眼底照相可以清晰反映出视网膜的神经和血管有无病变,有助于各类眼科疾病的早诊早治,同时还可以对一些全身疾病的发现和诊断提供帮助。

栾洁主任建议:

有视网膜病变风险的早产儿需要每两周进行一次眼底检查,直到眼部血管发育正常。

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的、有高血压、高血脂或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老年人群,如果出现视物不清等异常情况,也要及时就诊,尽早排除眼底病变。

这四类人一定要定期给眼睛“拍照”! - 天天要闻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

编辑|朱丹 噗噗

关注这四类人一定要定期给眼睛“拍照”!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打破抑郁的枷锁,祈愿世间清平,愿每颗心都被温柔照亮 - 天天要闻

打破抑郁的枷锁,祈愿世间清平,愿每颗心都被温柔照亮

当"网抑云"成为深夜朋友圈的接头暗号,当"我emo了"取代具体情绪表达,这届年轻人用戏谑解构着精神困境。可当调侃成为情绪的遮羞布,我们是否正在错失与真实自我对话的契机?那些未被言说的沉重,或许正悄然改写着大脑的沟回。某个慵懒的周末,你精心布
无意中发现比节食还掉秤的方法:5天轻断食,瘦12斤 - 天天要闻

无意中发现比节食还掉秤的方法:5天轻断食,瘦12斤

上个月遇到一位客户,40岁的林姐,平时工作忙得顾不上做饭,经常靠外卖应付。她试过节食,但每次饿到晚上睡不着,第二天反而更馋高油高盐的食物。后来我建议她尝试调整饮食节奏——5天轻断食,不用挨饿,也不用顿顿水煮菜。
21天掉了10斤,从146到136斤,严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 天天要闻

21天掉了10斤,从146到136斤,严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上周张姐来咨询时,手上还捏着半块没吃完的饼干。她说试过节食、跳操、甚至买过代餐粉,但体重像卡在某个数字不动。我让她先回答一个问题:“你吃早饭时嚼了多少下?”她愣住了。于是我给她分享了四个简单到容易被忽略的生活习惯调整,让她先坚持21天。
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两者有区别,不建议混用 - 天天要闻

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两者有区别,不建议混用

有位老年朋友问华子,他一直在服用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但最近常去的药店断货了,店员推荐他用厄贝沙坦替代,说是两者差不多,是否可以混用呢? 华子告诉他,不建议两者混用。虽然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都....
今年小满是凶日,5月21日小满,提醒中老年人:牢记这4大禁忌 - 天天要闻

今年小满是凶日,5月21日小满,提醒中老年人:牢记这4大禁忌

您发现了吗?今年立夏后的天气像坐过山车——清晨薄雾未散,午间骄阳似火,傍晚又飘起细雨。这种忽冷忽热、湿气弥漫的初夏,正是身体最"遭罪"的时候。而即将到来的5月21日小满节气,更像一扇隐形的健康门:推得对,安然度夏;推得错,可能给中老年朋友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