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穿戴:智能手表能够测量血压吗?

2022年11月01日18:52:59 健康 1782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少人都进入到明显的亚健康状态,“压力山大”现在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形容词,你重视过自己的血压吗?据2021年世卫组织调查:在过去30年中,30-79岁高血压成年人人数从6.5亿人增加到12.8亿人。其中将近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血压健康应该值得重视。现在健康监测已经逐渐普及,很多人疑惑,智能手表能够测血压吗?监测原理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健康穿戴:智能手表能够测量血压吗? - 天天要闻

常规血压测量方法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血压测量方法:

1、直接测量法:将溶有抗凝剂的长导管,经皮穿刺将导管送至主动脉,导管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直接显示血压,为有创方式。仅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不然你每次测血压都得开一道口子,呃,那代价太大了。

2、无创测量法:测血压的时候,在我们手臂上大动脉处绑上一个气囊。血压测量开始的时候,气囊会逐渐充气,直到压扁我们的动脉,此时我们的血液处于基本上不流动的状态。通过充气和放气检验我们动脉血流,一次捕抓我们的血管收缩压,目前市面上大多使用这种方法。

健康穿戴:智能手表能够测量血压吗? - 天天要闻

智能手表测血压的原理

血压监测是未来智能手表发展的方向之一, 传感和算法技术的运用,让许多无创监测如心率血氧等得以实现,血压监测也是在此中逐步发展。

当前手环测血压是基本采用PPG传感器或者高级一点的手环/手表采用PPG+ECG的形式,搭配算法技术得出评估血压值。运用PPG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手表LED光射向皮肤(一般测血氧发生红光/红外光,测心率用绿光),通过血液,肌肉,骨骼反射的异同,透过皮肤组织反射回的光被光敏传感器接受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算法装换成血压值,简单理解就是:光--> 电 --> 算法-->数字信号。而高级一点的手表则是结合ECG心电图监测来估算血压值,这样会比单个PPG更加的精准。

健康穿戴:智能手表能够测量血压吗? - 天天要闻

血压计监测法

目前血压仪器运用的是示波法原理:通袖带加压至阻断肱动脉血流,然后通过缓慢减压,捕获动脉传出声音及压力小脉冲,这与上文的袖带加压法是一样的。这种方法通常用在专门的血压监测仪上。

智能监测大多数都是依托传感器,光学原理和算法技术而成的,智能手表的血压监测功能也是一样。这种监测大多数都是给佩戴者一个参考值,作为一个辅助健康管理的途径,而非专业的医学诊断,任何监测设备都只能作为参考数据,出现什么异常一定要去咨询医生!切勿自己乱治疗。

当然,你说智能手表血压监测有意义吗?有的,虽然它做不到百分百精准,但是它能够全天候监测用户的血压值,进而形成评估报告和建议,做到一定程度的预防和调整,这个对正常人的健康管理还是有蛮大的意义的,毕竟如开头所说,有一大半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有血压问题。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挑选健康监测类的智能手表一定要选有技术和实力的品牌,如华为,佳明,华米和veepoo 智能手表都是不错的选择。

一分技术,一分耕耘,如今健康穿戴都在快速发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手表的血压监测功能会更加精准,健康监测技术会更加强大。

健康穿戴:智能手表能够测量血压吗?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你真的需要减重吗? “科学减重标准”了解下 - 天天要闻

你真的需要减重吗? “科学减重标准”了解下

转自:经济日报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纪立农教授与阿里健康联合发布“科学减重标准”,希望通过规范的营养管理、运动干预、药物治疗,帮助超重与肥胖人群开启科学减重之旅。
油腻大叔控糖 60 天变型男,控糖真的这么管用吗? - 天天要闻

油腻大叔控糖 60 天变型男,控糖真的这么管用吗?

最近几年,互联网上刮起了一阵“控糖”风,说“控糖”能减肥,能美容、养颜,控糖60天就能从油腻大叔变成健硕型男,还能预防各种慢性病。身边好多朋友都在喊着要“控糖”。不过,控糖控的到底是什么糖呢?饮食里的碳水又该怎么算?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好好唠唠
西安一医院为天水血铅异常幼儿开单独诊室,医生回应两地检验结果悬殊 - 天天要闻

西安一医院为天水血铅异常幼儿开单独诊室,医生回应两地检验结果悬殊

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7月1日,甘肃省天水市查获一起某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案件。随后几天,陆陆续续有家长带孩子自行前往西安进行血铅检验。查血铅的单独诊室挂牌5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再次赶往西安市中心医院,发现与昨日不同的是,儿科门诊已开辟单独的诊室供天水血铅异常幼儿就诊。下午3时许,仍有...
医生坦言: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会有这7个特点 - 天天要闻

医生坦言: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会有这7个特点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所说,在我国大约有1.5亿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的风险,近几年也逐渐成为了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患上糖尿病后的并发症,当多个并发症找上门,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