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预防如何做到一目了然?三分钟读懂脑卒中,千万别错过

2022年07月04日15:40:09 健康 1056

中风预防如何做到一目了然?三分钟读懂脑卒中,千万别错过 - 天天要闻

平时你可能经常会听说有人突然中风了,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中风已成为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每年有超过1300万人发生脑卒中,约550万人因此而死亡,是一种常见疾病,并且中风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幸运的是,随着科技和医疗的发展,对中风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从而可以有效地预防中风。但是,有些风险因素是无法影响的,例如年龄、性别或遗传倾向。然而,如果知道的话,可以通过个人生活方式或在医生的帮助下控制的众多因素占了上风。即使中风或脑部短暂的循环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已经发生,也有很多方法可以防止再次发生脑梗塞脑出血

那么,中风能预防吗?有许多研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答案肯定是肯定的。早在 2008 年,就有超过 10 万参与者参与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生活方式如何影响中风的风险。反映“健康生活方式”的五个因素:

1. 不吸烟

2. 每天至少 30 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3. 均衡饮食

4. 体重指数 (BMI) <25 kg/m2

5. 适度饮酒

结果对男性和女性都很清楚:一个人拥有的这些因素越多,他们患中风的风险就越低。医疗研究者们认为,大约一半的中风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即忽视这五个因素。

2016 年前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更加清晰。全世界已经确定了十个有利于中风的因素。除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外,这些因素还包括可以通过血液检查确定的代谢因素(代谢参数)以及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

  • 抽烟
  • 小动作
  • 不健康的饮食
  • 代谢量:
  • 高体重指数(BMI
  • 空腹血糖水平
  • 高胆固醇水平
  • 肾小球滤过率低(提示肾损伤)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环境因素:

  • 空气污染严重
  • 高铅暴露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假设全球 90% 中风是由这十个因素共同造成的。只需将生活方式和新陈代谢水平纳入健康范围,就可以避免四分之三以上的中风。在解释这些结果时,重要的是要注意它们是从世界各地收集的数据。总之,从这些研究和许多其他研究中可以得出结论,超过一半的中风是可以预防的,每个人都可以采取措施将自己的风险降到最低。

1.改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预防中风,还可以预防许多其他疾病,例如心脏病、糖尿病甚至抑郁症。除了不吸烟,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包括均衡的饮食、少饮酒和充足的运动。

2.营养

研究表明,所谓的“地中海饮食”特别健康。严格遵守这种饮食习惯的人能够将中风风险降低多达 32%。但究竟什么是“地中海饮食”?地中海饮食主要包括全谷物产品、水果、蔬菜和豆类。坚果和初榨橄榄油作为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辅以鸡蛋、乳制品和鱼类。很少供应肉类,如果供应肉类,家禽比红肉更受欢迎。

对于许多人来说,喝酒也是他们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即使是地中海饮食,晚上的菜单上也有一杯葡萄酒。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对中风风险有积极影响。但是,只要每天不超过15克,就相当于一杯牛奶。如有疑问,最好不要一开始就打开瓶子。

3.经常锻炼

即使是经常锻炼的人,患中风的风险也较低。一项汇总了 23 项关于该主题的不同研究结果的荟萃分析表明了这一点。研究表明,与很少或不进行日常运动相比,适度运动可将中风风险降低 20%。随着活动水平的提高,风险甚至下降了 27%。每天快走 30 分钟就足以显着降低中风的风险。或者骑自行车上班而不是开车。

4.抽烟

大多数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然而,烟草使用通常只与呼吸急促或肺癌有关。但血管也会受到烟雾中所含物质的伤害,从而导致血管钙化或动脉硬化,最终导致中风。2019 年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每天每吸 5 只要香烟,中风的风险就会增加 12%。7因此,与不吸烟者相比,每天抽 15 支烟的人患中风的风险增加 36%。戒烟后,风险也会相应急剧下降。

5.体重

如果您牢记以上几点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您通常不会有体重问题。

体重指数 (BMI)表明体重相对于身高是否健康。BMI 介于 18 和 24 kg/m^2 之间是可取的。如果 BMI 超过 24 kg/m^2,则认为此人超重。然后应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这种多余的体重。

6.压力

强烈的情绪压力会促进中风的发展。如果一个人有压力,他的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激活,成为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他进入了“战斗或逃跑”的模式。特别是在慢性压力下,这种模式会长时间保持活跃,而身体无法恢复。这会导致高血压并损害血管。

6.治疗原有疾病

生活方式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高血压、心房颤动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展。为了预防中风,必须认识到这些疾病并进行充分的治疗。

7,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风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根据《柳叶刀》杂志:1/3以上的中国成年人患有高血压,但血压得到控制者仅约1/20。70 岁以上的人中有四分之三患有高血压(动脉高血压)。可能受到影响的高血压风险因素包括肥胖、吸烟或压力。

血压通常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例如吃更健康的饮食、多运动或减少尼古丁的摄入。此外,可以通过药物降低血压。

8.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起源于心房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激发波导致心脏不规则收缩。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通常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如果发生心房颤动,血液将无法正常流过心脏,形成血栓的可能性会增加。然后这些血栓可以通过血流到达大脑并阻塞那里的血管。房颤主要用“血液稀释剂”(抗凝剂)治疗,旨在防止血栓形成。

9.糖尿病

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也会促进中风的发展,这是因为血液中糖含量的增加会损害血管壁。糖尿病有多种类型,最重要的是 1 型和 2 型。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被破坏。它通常在年轻时表现出来,必须用常规剂量的胰岛素治疗。

另一方面,2 型糖尿病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其治疗也相应地更加多样化。它只在老年时表现出来,并与肥胖、缺乏运动和不健康饮食等危险因素有关。

10.血脂异常

脂质代谢紊乱血脂水平升高有关。特别是,从长远来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加会损害血管,因为它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但是,也可能需要服用支持性药物,即所谓的他汀类药物

11.血栓倾向增加

血液凝固对于伤口的愈合过程很重要。血栓形成,闭合伤口并阻止失血。然而,如果血栓倾向增加,这些血栓也会无缘无故地形成,从而阻塞血管。这些血凝块的形成,即所谓的止血,遵循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最小的变化可能会破坏这个系统。这些通常是遗传的,但也有后天因素会增加血栓的倾向。

女性避孕药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如缺乏运动或吸烟,也会促进血栓形成倾向。在这里,也给予血液稀释剂以抵消增加的凝血倾向。

此外,为了防止中风复发,有必要尽量减少上述风险因素。第一年的复发风险最高,约为 7.4%,之后每年都会有所下降。5 年后,只有大约 2.6% 的受影响者再次中风。

每 10 名中风患者中约有 8 名在未来 5 年内不会复发。10这当然与医生和患者良好的后续护理有关。因为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患者可以对再次中风的可能性产生重大影响。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支气管扩张能不能治愈,那治疗目标又是什么? - 天天要闻

支气管扩张能不能治愈,那治疗目标又是什么?

在医学的奇妙世界里,有一种疾病如同取经路上的顽固妖怪——支气管扩张。不少人天真地以为,把它“打败”治好后就能高枕无忧,嘿,这想法可就大错特错啦!咱今天就结合《西游记》来讲讲这支气管扩张背后的门道。话说这支气管扩张啊,就像是那盘丝洞的复杂迷宫,一旦被缠上,气道病变与扩张就成了“既定事实”,是不可逆的。...
越吃癌细胞可能越疯长,这5类食物赶紧少吃! - 天天要闻

越吃癌细胞可能越疯长,这5类食物赶紧少吃!

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不仅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些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或不良成分,可能会刺激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加患癌风险。以下这五类食物,建议大家赶紧少吃!1.
小暑时节防“暑湿”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防“暑湿”

7月7日将迎来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中医专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头伏前后,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难耐,养生防病应从“暑”和“湿”两方面着眼,注重益气生津、健脾祛湿。“中医理论认为,暑多夹湿,‘暑湿’二邪夹杂,容易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 医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学→ - 天天要闻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 医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学→

高温之下,很多人会选择冰镇饮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讲究“科学性”,一味贪凉可能会伤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后,前额突然一阵剧烈疼痛,持续好几分钟,胃也不舒服,连忙到医院就医。医生表示,这种情况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脑结冰”
流言|鱼刺卡喉时可以喝醋、吞饭解决? - 天天要闻

流言|鱼刺卡喉时可以喝醋、吞饭解决?

流言:吃鱼卡刺时,可以使用民间流传的“土方法”来解决,如喝醋、吞咽米饭、馒头等。真相:鱼刺的主要成分是钙,可与醋中的醋酸发生反应,但想要用喝醋来软化鱼刺,效果甚微,因为醋在喉咙中只是短暂停留,作用时间不长,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软化
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气血足 夏季养气血,试试这3招→ - 天天要闻

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气血足 夏季养气血,试试这3招→

俗话说“夏季无病三分虚”夏季,我们该如何养气血?身体哪些部位“发红”说明气血充足?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你气血充足!夏季,人体容易受到暑邪影响,出现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况,也是“血虚”的表现。如果身体这5处“发红”,则说明你气血充足、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时04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夏时节的开始。此时初伏将至,在一日胜过一日的炎风热浪中,荷花怒放、流萤飞舞、蝉鸣阵阵,万物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