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解放战争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大战役是如何打下来的。辽沈战役最铤而走险,淮海战役最艰苦卓绝,平津战役最化险为夷。
说到淮海战役最艰苦卓绝,是由于打黄百韬、黄维和杜聿明的部队,哪一个都不好打。后来的军事家总结淮海战役时,都说“碾庄打黄百韬兵团牺牲最大,双堆集打黄维兵团攻坚最难,陈官庄打杜聿明集团时间最长”。
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协同作战,在先后解决了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后,在豫皖苏三省交界的陈官庄乡,包围了放弃徐州向南逃窜的杜聿明集团的两个兵团。
根据总部的要求,解放军对杜聿明集团采取了包围压缩、围而不攻、诱降瓦解、分进兜击等战术,把杜聿明集团的20多万人,铁桶似的团团包围在陈官庄一带。
在解放军的包围圈中,杜聿明和他的部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就是无法突出重围。20几万部队的人吃马喂成了最大的问题,最后演变为灾难。开始是带出来了粮食吃完了,就抢当地老百姓的粮食;抢到的粮食吃完了,就开始杀战马;战马也吃完了,就没得吃了。
解放军这里天天采取攻心战术:蒸包子、蒸馒头、炖猪肉,然后对着几十米外的敌人阵地广播。饿得不行的敌人整班整排甚至正连地哗变,跑到解放军阵地上吃饭。吃完饭就不回去了,成了投诚兵,或回家或调转枪口成了解放军战士。
在解放军的包围圈中,最苦的是一群跟随杜聿明集团从徐州跑出来的女学生。大概有1000多人。当时国民党军队逃窜时,当局要求必须把军校的年轻学员也带出来一起撤退。杜聿明放弃徐州时,把徐州军校和护校的男女学员全部带上。护校的女学员也就十六七岁,跟着杜聿明的军队一起难逃,谁想在陈官庄被包围了,进退不得。
女学员年纪又小,又没有经历过这种困苦。在淮海大地寒冷的冬天,没有房子,只好就地挖了一个个露天地窨子,把带出来的铺盖裹着,晚上就躺在冰冷的冻土上。几天的大雪把她们和地窨子都覆盖住了。没吃没喝,又冻又饿,苦不堪言。
这时候,一些蔫坏的军官开始打起这些女学生的主意,他们用一些午餐肉罐头和压缩饼干诱惑这些女学生,趁机侮辱了她们。有些女孩子不从,军官们就霸王硬上弓,强行侮辱。有的女学生家里有背景的,就冲到杜聿明司令部告状。
杜聿明得知后,勃然大怒,让女学生在部队中指认那些军官。但很多女学生不出来指认,不是她们害怕军官报复,而是担心没有吃的会被饿死。最后只找出几个下级军官,杜聿明一声令下,处决了这些罪恶昭彰的军官。
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杜聿明两个兵团共26万余人,活捉了杜聿明。淮海战役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