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俄军突然宣布"100%解放"卢甘斯克,普京再拿四个州把乌打成内陆国!美国紧急叫停军援,马克龙深夜致电克里姆林宫,乌克兰的生死局究竟还有多少变数?
环球网消息,俄军不仅完全控制卢甘斯克州所有定居点,更巩固了防线,彻底切断乌军反攻可能。这是冲突爆发三年多来,俄方首次完整拿下一个州的行政版图。
与此同时,俄军还对乌克兰海军设施发动大规模空袭,燃料基地被炸成"大火球",无人艇生产线遭精准打击,标志着俄军开始系统性瓦解乌军海上威胁。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普京4月底内部会议定调的延续。当时他明确将乌克兰全境视为俄罗斯领土,如今卢甘斯克的"完全解放"成为这一战略的首个落地成果。
乌克兰情报部门证实,俄军已在苏梅州投入5万兵力,配合哈尔科夫方向的精锐部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这种打法显然超出基辅预期,乌军总参谋部原判断俄军"夏季攻势"主攻顿巴斯,不料普京直接下令在库尔斯克边境建立"缓冲区",将战火引向乌克兰北部。
战场压力的剧增暴露出乌克兰的致命短板。英媒披露,若无新军援到位,乌军或在6个月内耗尽弹药储备。
更令泽连斯基措手不及的是,五角大楼突然暂停交付包括"爱国者"拦截导弹、155毫米炮弹在内的关键武器,这批价值6亿美元的装备本是美国去年承诺的援乌计划的一部分。
但现在,特朗普政府以"库存不足需优先保障本土"为由暂缓了对乌军援,要知道,在前不久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还亲口承诺会考虑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3,现在看来,泽连斯基又被骗了。
而美国的变卦直接导致乌军防空缺口扩大,在俄军近日对乌克兰全境持续的攻击中可以看出,乌方的拦截率骤降。
但让泽连斯基更难熬的是,西方阵营的动摇不止于美国。环球网消息,马克龙与普京日前通话,两小时会谈中,马克龙虽呼吁停火谈判,但普京明确将"新领土现实"设为和谈前提。克宫声明特别强调,任何协议必须承认卢甘斯克等四州归属俄罗斯,并确保乌克兰永久中立化。
这种表态与俄军前线动作高度同步,俄陆军总司令公开宣称,下一步目标是切断乌克兰所有出海口,使其沦为内陆国。
现在乌方仅剩敖德萨一个主要港口,而俄军从赫尔松向尼古拉耶夫州的推进,正形成对黑海沿岸的合围态势。
目前来看,俄乌局势呈现出短期冲突加剧,长期僵局化的趋势,而俄方的姿态也从"蚕食顿巴斯"升级为"肢解乌克兰"。通过卢甘斯克案例可以看出,俄方正验证"完全控制-行政改造-征兵动员"的三步走模式。
此外,俄军的空袭战术也有所改变,自6月以来,俄军每周都组织大规模空袭,其持续性和破坏力远超特别军事行动初期表现。
不同于早期零星的导弹打击,如今俄军采用无人机与导弹协同作战的新模式,每天出动上百架"天竺葵"自杀式无人机,配合"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等尖端武器,对乌方军事工业体系实施系统性摧毁。这种立体化打击让乌克兰疲于应对。
回顾冲突初期,俄军曾采取"广撒网"式的饱和攻击,消耗了大量高价值导弹。到2022年冬季,他们转向更经济的精确打击模式,集中火力破坏电力枢纽和能源设施。这种战术确实削弱了乌克兰的军工产能,但面对当前全线进攻的态势,俄军需要更猛烈的火力支援。
现在的空袭呈现出鲜明的系统性特征。俄军不再追求同时打击多个目标,而是采用"导弹定点清除+无人机持续压制"的连环打击。
典型作战流程是:先用无人机诱使乌军防空系统暴露位置,再由"伊斯坎德尔"或"匕首"导弹实施精确摧毁;待防空缺口打开,巡航导弹对核心工业设施实施致命打击。
最后无人机群持续袭扰,阻止抢修作业。这种"组合拳"使乌克兰的军工复合体陷入恶性循环,每次受损后刚启动修复,新一轮打击又接踵而至。
可见,俄罗斯通过两年多的战场磨合,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远程精确打击+无人机蜂群"的混合战争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成本可控,而且能根据战场需要灵活调整打击强度。对于乌克兰而言,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仅靠西方援助的有限防空装备难以扭转被动局面。
接下来,俄军或将依托卢甘斯克经验加速消化其他三州,唯一的不确定性则在于乌克兰的抵抗韧性,尽管西尔斯基调集最后5个预备旅增援苏梅方向,但若敖德萨在夏末前被封锁,这个依赖粮食出口的国家可能面临经济崩溃。
俄国防部最新战报显示,其导弹部队已开始系统性打击乌克兰农机工厂,这种"去工业化"打击与战场推进形成互补,正将泽连斯基逼向更艰难的抉择:是接受领土丧失换取和平,还是赌注西方政策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