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2023年12月30日20:25:05 军事 101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文|清源

编辑|t


大战之前先宣布独立,等着战争双方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强势“入局”——美国人把“虚假中立”这套玩得很溜。

无论是一战和二战时期,还是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国几乎都是贯彻了这一准则。

那么,美国大战之前先宣布中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美国大兵)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俄乌冲突中的“中立”:不伤一兵一卒,坐收渔翁之利

在大规模战争前宣布中立,这是美国屡试不爽的做法。

这种所谓的“中立”,可不是坚决地和各方划清界限,而是雨露均沾,以“旁观者”的身份分析局势,伺机从中谋取利益。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罪魁祸首就是美国。

自打普京执政以来,美国一直在暗中推波助澜,想要忽悠乌克兰彻底摆脱俄罗斯的钳制,转投到西方阵营里去。

当年,美国麾下的北约不断“东扩”,将昔日的苏联独联体国家一个个地“吞并”,转眼间就到了俄罗斯与欧洲的缓冲地——乌克兰。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西方阵营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俄罗斯家门口)


尽管普京不止一次地警告西方世界“手伸得太长”,但是各方依旧是充耳不闻。

这种不断挑衅俄罗斯底线的做法,最终招致了俄罗斯的不满,从而悍然动兵。

当俄乌冲突正式拉开帷幕之后,美国却扮演起了和事佬的角色,宣布自己的“中立”立场。

而正是由于美国不断地“添柴加薪”,俄乌之间才擦枪走火。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俄乌冲突爆发后在安置点休息的平民)


结果俄乌真的打起来之后,美国竟然拍拍屁股溜走了,还站在一旁大声呼喊:“这不关我的事。”

如此作态,岂不是令人作呕?

转眼之间,俄乌冲突已经接近两周年,只是仍然未见停歇的希望。

纵观这场冲突:

乌克兰国内硝烟弥漫、平民背井离乡,可谓是一片狼藉;

俄罗斯惨遭制裁,在各方面均被西方世界唾弃,软实力跌至冰点;

欧洲则是两头不太好——既丢了俄罗斯的能源供给,又因为援助乌克兰导致国内通胀问题越来越严重……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那么,谁是幕后的获益者呢?答案之一自然是美国。

首先,美国戴着“中立者”的面具收获了梦寐以求的战略利益。

自拜登上台以来,美国就贯彻所谓的“离岸平衡”战略,靠着代理人战争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而这场俄乌冲突就是“离岸平衡”战略的典型案例。

拜登政府打着“中立”的幌子,却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俄罗斯和欧洲都按在地上——乌克兰限制了俄罗斯发展经济的动力;俄罗斯则是牵制了早就千疮百孔的欧洲。

这样一来,一种“三角平衡”的局面跃然纸上,美国以“中立者”的身份坐收渔翁之利。

靠着这一场俄乌冲突,美国摆脱了特朗普时期的“美国第一”的政策,迫使欧洲不再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俄罗斯和欧洲最大的联系就此被切断。

同时,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越走越近,美国又一次巩固了自己西方国家领头羊的地位。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俄乌冲突前线)


其次,恰到好处的“中立”让美国大发战争财。

短短两年间,美国军工企业的老旧库存就几乎全部清空,军工企业的股票平均上扬50%。

由于欧洲无法明面上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美国因此大量地向欧洲倾销能源——石油的价格普遍比俄罗斯的价格高出一倍以上。

军工和能源,两大龙头的强势上扬让美股成为最强势的存在。

更为夸张的是,美国虽然宣称“中立”,却是恬不知耻地靠着瑞士没收了俄罗斯高达600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充实了自己的国库。

不伤一人,美国以“中立者”的身份成为了战争中最大的赢家之一。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虚假中立”:赚够了再“入局”

美国是玩弄字眼的鼻祖国家,早在一战时期,美国就靠着“虚假中立”坑了欧洲一次。

1914年,一战爆发,美国当即宣布保持中立——而这是让欧洲国家措手不及的。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一战中的英国士兵)


尽管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人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一些“战争暴行”引起了一些美国人的反感。

但是,中立本身对于美国来说依旧是很好的选择,因为美国可以在战争中同时与交战双方做生意。

战争发生大约四个月后,在美国政府的授意下,美国《文学摘要》发布了对367名美国作家和编辑的调研结果,绝大多数人呼吁继续保持绝对中立,美国政府对这一结果深感欣慰。

然而,不少作家事后宣称并未接受过类似的调查。

这样一来,事情就显得颇为微妙。这显然是美国政府自导自演的一场民意宣传。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卢西塔尼亚号)


但是,变化总是来的猝不及防——德国人的“潜艇战”和“卢西塔尼亚号事件”激化了美国对德国的敌意。

1915年,美国的“卢西塔尼亚”号轮船被德国潜艇击沉,1198名乘客在袭击中遇难,其中包括128名美国人。

但是,船只在被击沉时,船上除了载有乘客以外还载有几十吨的战争物资和几十名士兵。

可以理解为,这艘船被击沉时正在执行的军事运输任务。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威廉·詹宁斯·布莱恩)


而且早在船只出发前就被德国特工知悉,甚至在这艘客轮离开纽约前几天,德国驻美大使馆在获得美国国务卿威廉·詹宁斯·布莱恩的许可后,在当地报纸上发布警告称:

由于这艘船正带着德国特工认定的战争物资离开港口,它将受到攻击。

但是,所有的美国报纸都忽视了这一点,而是谴责德国潜艇的袭击行为是一种谋杀,而民众中更具民族主义色彩的分子则将认为德国人描述为卑鄙可憎的海盗。

他们认为这起事件是一次德国人暗中谋划并实施的大规模的冷血谋杀。

少数美国人甚至呼吁美国立即宣战,但威尔逊的回应只是谴责了这次袭击,除此之外依旧保持“中立”。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威尔逊)


在这之后的1916年,因为威尔逊总统忙于总统竞选,他暂停了他的和平倡议。

而在此期间,又有多次美国船只遭到德国潜艇攻击的事件发生。

尽管如此,威尔逊总统依然希望保持中立,他在的第二任总统任期的竞选中打出的竞选口号是:“他让我们远离战争。”

1917年年初,威尔逊再次试图调停,但德国明确拒绝了他,并且德国认为美国实际上已经不再中立。

美国距离与德国开战只差最后一步。

英国再次游说美国,希望美国加入这场战争。

在考虑战争的形势之后,美国选择“入局”——这其中,最大的考虑则是美国与协约国经济的联系。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美国大发战争财)


从1915年3月起,美国政府开始允许美国资本向协约国发放贷款,到1917年春天,协约国已经借款超过20亿美元。

协约国的战争订单刺激了美国工业,并为美国农产品开辟了新市场,美国经济进入了一段繁荣期。

美国与协约国经济上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导致美国极大地倾向协约国阵营。

美国的工业和金融业已经压倒性地支持协约国,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与协约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威尔逊)


最终,当德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时,威尔逊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全世界的自由和全人类的解放”和“为了世界的安全以保护民主”的目标,带领美国步入了战争。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再度中立?挑选时机建立霸权罢了

美国在二战爆发后的选择,几乎和一战如出一辙——先是宣布中立,再伺机出兵。

不得不说,美国人在战争初期是狠心的。

法国军团投降之后,英国在欧洲战场已经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其实,深陷泥潭的英国早就意识到美国的重要性,认为美国的选择将会成为影响这场战争成败的关键。

因此在战争开始时,就对美国展开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战争游说。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二战前线)


二战爆发初始,英国广播公司开始负责英国的对外广播,英国新闻部让BBC转换了美国人更喜欢的加拿大或苏格兰式口音,将战争中普通民众的声音传递到美国。

其中最为著名的节目是被誉为眼泪操纵者的“孩子呼唤回家”节目,其内容主要是撤退到美国和加拿大的英国孩子通过广播与身处英国的家人喊话。

不列颠之战时期,英国希望美国参战的意愿更加迫切。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爱德华·默罗)


美国的亲英记者爱德华·默罗在伦敦制作“这里是伦敦”节目向美国广播不列颠之战的真实战场,来自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著名演讲也通过广播输送至美国公众耳中。

对此,美国无动于衷。

一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国内诞生一场国际主义与孤立主义的大辩论,并最终确立了参加以实现霸权的终极目标。

这场辩论表面看是对“是否改变中立政策,帮助英法两国”的辩论,实际上是美国国内对自己应该充当哪种国际身份的辩论。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罗斯福)


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到卢斯的“美国世纪”再到华莱士的“美国责任”,国际主义者在这场辩论中赢得了胜利并诠释了美国的新的国际身份和角色,这就是充当“世界领袖”。

这也就决定了美国参战的另一目标:树立良好美国形象,谋求世界霸权。

美国希望通过参加战争中的总体战略传播,将美国塑造为:

“一个年轻的、有男子气概,且有决心、有能力获得战争的胜利的国家,一个被世界各国公认的好邻居。”

美国希望通过这些价值观与愿景的输出,塑造美国的文化与制度优势,从而获得世界对美国和美国模式的好感与认同。

最终,美国如愿在战后收下日本做自己的“小弟”,成为与苏联齐头并进的超级强国。

虚假中立,美国玩得明明白白。

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经常宣布中立,背后私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s States(FRUS), 1915, Supplement, The World War.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28.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FRUS), 1916, Supplement, The World War.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29.

Hamilton, John Maxwell. Manipulating The Masses: Woodrow Wilson and the Birth of American Propaganda.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20.

人民大学专家谈俄乌冲突1周年:美国获益最大,俄方恐被长期消耗. 2023.

新华国际时评:美国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俄乌冲突系列评论之三. 2023.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德申财商俱乐部在北京正式成立 开启财商教育新时代 - 天天要闻

德申财商俱乐部在北京正式成立 开启财商教育新时代

财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智商和情商。财商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到对财富创造和管理的理解和把控,即便有些赚钱的机会但在更长时间尺度来看缺少驾驭财富的能力。现阶段,人们需要更注重对财富创造机会的认知,获得发掘资产价值调整的机会。这也是德申·财商俱
用俄罗斯的钱,为乌克兰贷款打俄军?七国集团的算盘能否打得赢? | 凤凰聚焦 - 天天要闻

用俄罗斯的钱,为乌克兰贷款打俄军?七国集团的算盘能否打得赢? | 凤凰聚焦

七国集团峰会虽已结束一周,但峰会带来的“余震效应”仍未停。峰会上,七国领导人商定,在今年年底前,利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所得利息,向乌克兰提供500亿美元贷款。这笔贷款对于正在努力弥补财政赤字的乌克兰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但高额的贷款所带来的不可预估的风险,也让欧洲内部对这项计划举棋不定,甚至欧洲部分...
蛇吞象暗战:巨头间的绝杀 - 天天要闻

蛇吞象暗战:巨头间的绝杀

注册制实施以来,新巨丰导演第一例A股蛇吞象H股的收购案再次进入了高潮,全面要约收购港股上市公司纷美包装。这是继续2023年新巨丰成为纷美包装第一大股东、两次派驻董事失败以后,进行更地彻底的一次收购行动。交易所向新巨丰进行了问询,第三股力量却一直沉默。最大的愤怒
文一科技召开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正面临受损投资者索赔 - 天天要闻

文一科技召开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正面临受损投资者索赔

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加全面深入了解文一科技2023年度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公司于2024年6月17日(星期一)上午9:00—10: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以网络文字互动形式召开了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就上述事项进行网络互动交流和沟通,在信息披
一个人在农村,养殖100只,一年能挣十来万! - 天天要闻

一个人在农村,养殖100只,一年能挣十来万!

近期和几个老友聊天,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有回到农村的意愿,可能城市呆久了,生活在一种压抑的空间,人就更渴望田野的舒展。都50多少的人了,当大家问到回到农村干什么?这方面我还是有调研的,譬如一个人在农村,这种东西养殖100只,一年都能挣个十来万,是不是比在城市打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