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视察刚被收复的库尔斯克地区时,俄总统普京会见了包括库尔斯克州代理州长亚历山大·欣施泰在内的一众当地官员。期间当普京问及“乌军应该撤离俄罗斯边境多少公里”时,有人提议称“与库尔斯克接壤的乌克兰苏梅州应该成为俄罗斯领土”。
【普京的“玩笑话”传递出复杂信号】
俄方要建立缓冲区,乌克兰也有过同样的想法
对于这个提议,普京既没有赞同也没有否定,而是开了一个玩笑,表示之所以任命辛施泰作为库尔斯克地区的州长,就是因为他也想要更多。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绕,说的更加通俗易懂一点,就是俄罗斯对于进一步扩大控制范围,仍然有着明确的意愿,尤其是对于乌克兰苏梅地区。
本来这只是普京的一句玩笑话,倒也不必过分解读,但俄方随后又宣布了一个消息,表示要在俄乌边境建立必要的“安全缓冲区”,二者结合来看,似乎传递出了不一样的信号。
首先,这不是普京第一次表达出建立“缓冲区”的想法,早在2个月前就提出过类似的想法,选择的地点正是苏梅地区。
其次,从地缘战略的角度来看,苏梅州位于俄乌边境的重要位置,其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成为建立缓冲区的理想选择。
【乌军也想过将库尔斯克作为缓冲区】
其实乌克兰方面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因此才攻入了库尔斯克地区,只不过双方实力差距太大,而且乌军这个“兵分两路”的行为最后也被证明,是一招“臭棋”。
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立缓冲区是一个失败的战略,如果俄罗斯能够成功控制苏梅州,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自身的边境安全,还能削弱乌克兰的战略纵深,此外通过将苏梅州作为缓冲区的一部分,俄罗斯可以在未来避免与北约国家直接接触的风险,同时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战略主动权。
俄乌已经打了超过三年的时间,虽然双方都对真实的伤亡数字进行模糊化处理,但毫无疑问,无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都不想继续打下去了。
【俄乌双方的伤亡都已非常惨重】
俄方需要和北约保持“安全距离”,乌克兰成为了关键
其实回顾整场俄乌冲突,俄方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与北约组织之间的缓冲地带,只不过一开始俄方的目标是占领整个乌克兰,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
当然了,“全面占领乌克兰”显然在理论上,可以更彻底解决俄罗斯的安全问题,但在实践中却面临诸多困难,简单来说就是真的打起来,俄方才发现自己没那个实力。
首先,完全控制乌克兰需要巨大的军事资源投入,还会导致一连串不可预料的后果,超出了俄方的能力范围。
其次,北约自然也不会坐视俄方实现目的,半遮半掩地在乌克兰身后提供支撑,也让俄方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相较于全面占领,建立缓冲区成为一种更为现实且可行的选择。
现在唯一的问题在于,俄方的“胃口”还剩多少,是现在还在激烈争夺中的“乌东四州”?还是此前谈判中,仿佛开玩笑一般的“乌军若不同意撤军,俄方就要拿下八个州”?
无论俄方最后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建立缓冲区几乎成为其接下来的主要目标,这也意味着乌方要更加小心,除了现在正在交战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以及赫尔松四个地区,还要提防切尔尼戈夫、哈尔科夫以及苏梅方向的潜在攻势。
这还不算完,相比于战场上的劣势和风险,更让乌克兰方面应该感到“担忧”的,是美俄总统最新一轮谈话中,美国更加摇摆不定的立场。
【美方的立场更加难以预料】
特朗普的态度又变了,或打算支持俄罗斯
特朗普和普京最近又进行了一次长达2小时5分钟的通话,双方都对于谈话的结果颇为满意,但欧洲国家却感到“很担心”。
有外媒指出,这次会谈对于俄乌谈判并没有什么推动作用,反倒是特朗普的态度出现了转变的迹象,美国可能正打算从调解俄乌这个“苦差”中脱身,甚至没打算进一步制裁俄罗斯施压,这让乌克兰以及欧洲国家心里更没底了。
无独有偶,美国副总统万斯对于俄乌问题的表态十分明确,直截了当地表达了美国不愿继续“浪费时间”,只希望看到这个问题的结束。
如果美国真的选择“抽身而出”,那么乌克兰将失去最重要的外部支持者之一,失去了美国的弹药供应,乌克兰的军事实力已经大打折扣;如果再失去美国的外交支持,乌方的下场想必不难猜测。
【美国的态度是俄乌谈判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有人可能会好奇,乌克兰身后不是还有欧洲国家的支持吗,怎么一下子就“孤立无援”了?事实上,这些仍在力挺乌克兰的国家,更多是通过喊口号的方式,关键还是要看美国是否参与,美国一旦“逃跑”,欧洲各国搞不好也会一哄而散。
不过我们也不能太早下结论,毕竟特朗普上台后的表现曾多次超出人们的预料,释放出的信号更是只能作为参考,不可尽信。
别看现在美俄之间正在不断“破冰”,说不定哪天就会恢复原样,毕竟真正能影响到美国政府决策的,永远只有“利益”二字。
只要欧洲国家能为乌克兰“慷慨解囊”,相信美国也不介意继续耗下去,反正乌克兰的矿产协议已经到手,接下来对于美国只有“稳赚不赔”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