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出“稀土王牌”之后,“头疼”的除了欧美之外,还有日本。为了尽快摆脱稀土困境,日本盯上了中国邻国。
【日本天皇夫妇出访蒙古国】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将在近期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德仁天皇登基以来首次访问蒙古国,也是日本皇室首次踏上这片中亚大地。而且此次出访的时间点也选得巧,恰逢二战结束80周年。
根据日蒙双方的说法,这次出访是一次“和平之旅”、“友谊之行”,出访期间,日本天皇德仁及皇后雅子将与蒙古国总统乌·呼日勒苏赫会面,并将作为贵宾出席国庆那达慕大节开幕式。
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日本天皇的此次高调出访,除了是想要进一步深化日蒙“友谊”之外,还有可能是想向蒙古国索要一样重要东西——稀土。
今年4月,中国为了反制美国关税政策,宣布限制出口几种用于制造高性能磁铁的稀土材料,欧美为此焦头烂额,而紧跟美国之后的日本也同样受到了巨大冲击。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高度依赖稀土进口的国家,其虽然拥有全球第三大稀土储量,但精炼能力严重不足,92% 的稀土加工依赖中国。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动车、风电、高端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日本对稀土的需求更是疯狂飙升。据日本媒体统计,2024年其国内稀土需求年增幅已达到15%,而车用磁石尤其成为紧缺关键原料。
因此在中国收紧稀土出口之后,日本车企几乎都陷入了“无米下锅”的处境,连铃木汽车这样的大厂都被迫暂停生产“swift(雨燕)”小型电动车。
【日本车企面临稀土供应不足的困境】
事实上,日本早就有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的想法。2010年钓鱼岛事件后,中日关系一度紧张,当时中国对稀土出口进行管制,日本就被“卡了脖子”,那场记忆至今犹新。再加上此次被美国“连累”,日本“自产自救”的想法更是强烈。
最近,日本启动了一个颇具雄心的计划。据日媒《日经亚洲》报道,日本计划在2026年前,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这里提到的“近海矿床”指的是南鸟岛周边地区。
日方称南鸟岛周边泥层估计蕴藏1600万吨稀土,储量在全球能挤进前三,至少可以支撑日本几十年的高端制造需求。日本tbs新闻、东京电视台等媒体表示:如果日本能够开发这些海底资源,则有望在稀土生产领域和中国“分庭抗礼”,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但稀土的开采哪有这么简单,日本的这项计划听起来十分宏伟,实际上确实问题重重。综合日方多方面报道来看,该项目目前只是雏形,后续能否实施还是两说,而且日本海底开采技术尚不成熟,这项项目又成本巨大,战线也会拉得很长,即便后续能投入实施,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收益。
换句话说,靠自己,日本短时间内根本“救不了急”。
在自己救不了自己,且对华采购受限的背景下,日本开始采取“迂回战术”,把眼光投向周边,尤其是中国的邻国。而蒙古国,恰好是一个可以开发的“潜力股”。
蒙古稀土资源储量在全球也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轻稀土,比如铈、镧、钕等矿产资源,而这些正好都是制造电动车马达、风电设备和军用电子元件的基础材料。虽然蒙古国矿产目前的开发程度尚浅,但其地质潜力和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与中国接壤,交通便利,战略位置极佳。
【蒙古国稀土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其实日本盯上蒙古国稀土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早在2011年的时候,日本就与蒙古国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试图共同开发稀土矿。但那时候中蒙关系正处于升温期,蒙古国对与日本的合作存在一定的戒备,加上自身技术与资金缺乏,这项合作一直没能实质性地获得推进。
如今,日本再次回头“敲门”,并且还让天皇夫妇亲自出面,无疑是在释放一个强烈信号:日本急了,也认真了。
那么,蒙古国是否会与日本合作呢?目前来看还真说不准。蒙古国新总理刚刚上任不久,整体对华态度尚属友好,但在对日、对美关系上的表态依然模糊。
作为中国的邻国,蒙古国的对外动向对我国有一定牵动效应。如果日本真和蒙古国在稀土领域取得突破性合作,不仅可能分散我国资源出口市场,也可能引入更多域外势力插足中蒙之间的“缓冲地带”。
从中国立场出发,我们之所以限制稀土出口,并不是冲着“卡别人脖子”的目的去的,而是要让世界认清:不能一边打压中国,一边享受中国的资源红利。但也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警惕他国搞“脱钩断链”,切割中国在关键资源上的影响力。
稀土不仅是资源,更是中国维护自身发展安全和外交主动权的重要筹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中国既要守好“家底”,更要把握好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