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首富盛宣怀后人日本开饭店:定下的这一特殊规矩让国人很长脸

2025年05月28日23:02:02 历史 1605

盛宣怀是个什么人?一句话概括,他是清末中国商界最有分量的大人物之一。既是官,又是商,红顶商人这四个字,放在他身上再贴切不过。他是近代中国铁路、电报、银行、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开创者和推动者,还在慈善事业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但说实话,他的成功人生,换不来一个靠谱的儿子。

盛家的子女,大多是纨绔子弟。尤其是长子盛昌颐,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最终英年早逝,成了父亲心头的一道深痛。盛宣怀在朝堂上叱咤风云,回到家却管不住一帮不争气的子女。

这件事对他打击不小。他冷眼看着自己的几个儿女,发现一个个都靠不住,于是他做了个决定:把盛家一半的财产留给义庄做慈善,只把另一半分给子孙。他想,这样至少能保住一部分家业,继续发光发热。

但没想到,他还是低估了败家的威力。1928年,距离他去世才12年,盛家的子孙就用“打秋风”的方式,把义庄的钱也分光了。他们甚至还打着“关系疏通”的名义,把四成本金交给了国民政府,剩下的六成也被一哄而散。

就这样,盛家的家业败光了,慈善事业也被砸了。

晚清首富盛宣怀后人日本开饭店:定下的这一特殊规矩让国人很长脸 - 天天要闻

说句难听的,换作普通人,看到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毁在子孙手里,坟头都要气冒青烟了。

但故事还没完。盛宣怀这一辈的失败,反倒激发了下一代人的拼劲。他的孙子盛毓邮,算得上盛家的救命稻草。

盛毓邮的命运很有戏剧性。他出生在盛家四房,却过继给三房。盛宣怀去世时,他年仅九岁,却继承了两房的遗产,总共一百一十六万银元

听起来风光?不,实际情况非常凄惨。

他那亲爹,是个真正的纨绔,早早败光了家产后,就盯上了儿子的那份遗产,每次张口就是千两银子。盛毓邮从小就在这种“吸血鬼”般的亲情中挣扎长大。

再大的家产,禁不住这么折腾。可即使到后来只剩下“骨头汤”,盛毓邮也依旧算是富家公子。他娶了名门闺秀任芷芳,在老上海还算过得体面。

但时代变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将剩下的家产全部捐出,从此从一个富家子弟变成了平凡老百姓。辉煌过去的终结,也成了他新人生的起点。

晚清首富盛宣怀后人日本开饭店:定下的这一特殊规矩让国人很长脸 - 天天要闻

1950年代,盛毓邮带着妻儿辗转去了香港新加坡等地,生活颠簸。最后他决定到日本闯一闯。他明白,如果不靠自己拼一把,靠家底是混不出头的。

1960年,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在日本开办了“新亚饭店”。

这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中餐馆,刚开始就是夫妻俩小打小闹,什么都要亲力亲为。为了做出正宗的中国味道,他们省吃俭用请来了上海大厨,自己却连房租都快交不起。

日子很苦,但生意慢慢红火起来。几年之后,新亚饭店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店,变成了东京有名的大饭馆,后来甚至发展成了七层楼的饭店。

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一个老中年人东山再起的故事。但真正让人敬佩的,是盛毓邮在新亚饭店定下的规矩

当时,在日本打工的中国留学生普遍待遇很差。他们的时薪比日本本地学生低200日元左右。盛毓邮无意间得知这个情况后,非常愤怒。

他说:“你是中国人,怎么能忍心帮着日本人压低中国学生的工资?你配做中国人吗?

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整个日本社会的偏见,但他能改变自己饭店的制度。

于是他立下规矩:

中国留学生时薪1000日元,日本学生只能拿800日元。

所有体力活、脏活累活,一律只安排日本人干。

中国留学生做的都是较轻松、体面的岗位。

很多人一听就说,这也太偏心了吧?

可盛毓邮并不在意。他对店里的中国留学生说:“你们要好好学技术,学管理,哪怕是日本人的长处,也要学。学成之后,把日本人比下去,把那口气争回来。

在那个国人地位普遍低下的年代,他的做法,无疑是一种骨气的表现。

有人担心这么搞会不会得罪日本人?盛毓邮根本不怕。他说:“我开的是中国饭店,我自然要对得起中国人。

更重要的是,这并不只是嘴上说说。他确实资助了不少中国留学生,帮他们在日本站稳脚跟。

很多后来在中日两地有成就的人,都曾在新亚饭店打过工,吃过他家的饭,甚至拿过他的资助。盛毓邮不只是让他们吃饱,还让他们挺直了腰杆。

到后来,新亚饭店成了在日中国人心中的一个精神地标

它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受到尊重的地方。

晚清首富盛宣怀后人日本开饭店:定下的这一特殊规矩让国人很长脸 - 天天要闻

一位当年在店里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后来回忆说:“在那儿打工,你能感觉到自己被看见、被重视。”

这就是盛毓邮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没有靠祖辈留下的遗产混日子,而是在最艰难的年纪,重新找回了一个盛家子孙应有的责任感。

他没有像他父辈那样靠挥霍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而是靠奋斗重建了属于盛家的荣光。

他说:“我们家从爷爷那一代开始,就不是普通人家。我们不能只想着过好自己的日子。

晚清首富盛宣怀,如果泉下有知,也该欣慰。虽然中间断档了一代人,但盛家最终还是出了一个让国人扬眉吐气的后代。

有时候,真正的荣耀,不是金银财富,而是你身上那份属于中国人的骨气。

盛毓邮,这个名字,值得被记住。

参考资料:

《盛宣怀年谱》,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中国近代实业家列传》,人民出版社,2002年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共首个理工科大学旧址展馆开放 展示科技对打败日寇的贡献 - 天天要闻

中共首个理工科大学旧址展馆开放 展示科技对打败日寇的贡献

这是位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旧址(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西安7月10日电(记者白旭、娄琛、张斌)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的旧址展馆80多年后于10日在延安对公众开放,展示了当时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服务根据地经济发展应用的各种科技。 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叫“建国”的英国人获兰花奖,在中国18年他做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叫“建国”的英国人获兰花奖,在中国18年他做了什么?

7月10日,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获奖,其中,5人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获友好使者奖,3人获杰出成就奖,1人获终身成就奖。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兰花奖秘书处供图兰花奖颁奖典礼由中国外文局主办。该奖旨在表彰奖励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大宗教来华都成了“心灵鸡汤”,中国是所有宗教传播的终点 - 天天要闻

三大宗教来华都成了“心灵鸡汤”,中国是所有宗教传播的终点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它们的发源地,无不是严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义碰撞。可一旦漂洋过海,走到中国,全都变了口气。佛教讲空性,基督教讲仁爱,伊斯兰教讲忠孝,宗教原来的“边界感”在这里变成了“随和感”。中国没有强压
聊聊三国(99):曹叡去世之后,曹爽为什么能迅速执掌大权? - 天天要闻

聊聊三国(99):曹叡去世之后,曹爽为什么能迅速执掌大权?

在给曹叡办完葬礼之后,接下来,魏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镇后宫,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的时代。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司马懿能够在曹叡临终之前,第二次当上辅政大臣,这其实是一个黑天鹅事件。如果没有孙资、刘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 - 天天要闻

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

7月9日,与会嘉宾出席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新华社济南7月10日电 题: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新华社记者褚萌萌、张武岳、田颖今年初,来自克罗地亚的计算机科学专家布兰科·巴隆作为“齐鲁访学驻研计划”的首位访问学者来到山东曲阜尼山,在中国先贤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