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我提干回家探亲,火车上偶遇一位女军医,分别时互留了地址

2025年01月18日08:54:16 历史 1615

“你这是去哪儿啊?探亲吗?”对面那个姑娘突然开口问我。

她声音不大,但在车厢里嘈杂的环境中却清清楚楚地钻进了我的耳朵。

我一愣,抬头看了看她,才发现她穿着军装,手边放着一本厚厚的医学书。

“啊,是啊,回家看父母。”我点点头,笑着问,“你呢?”

她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声音轻轻的:“也是回家过年。”

那是1982年的冬天,我提干后第二次回家探亲。

家在南边的小城,十多年没回去了,爹娘盼得都快急了。

火车硬座,两天一夜的路程。

我坐在又硬又冷的椅子上,肩膀酸得很,忍不住活动了一下。

这姑娘就坐在我对面,低头看书,专注得很。

她的水壶放在旁边,时不时有人经过,都会碰得哐哐响。

我心里琢磨着,同行的战友,这可是咱部队的“自己人”。

要不搭个话?

“咱一个部队的吧?”我装作随意地问。

她抬起头,微微笑了一下:“是啊,我在后勤医院。”

“哦,怪不得看你拿着医学书呢!”我笑了笑,心里一下子就热络起来。

她告诉我她叫杜岚,家在南方一个县城。

1982年我提干回家探亲,火车上偶遇一位女军医,分别时互留了地址 - 天天要闻

我们聊了一会儿,发现她的家离我家不过几十公里。

“这可真是巧了!”我高兴地说。

杜岚笑得很温柔:“是挺巧的。”

她说她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盼她回去过年。

我说我家兄弟三个,就我一个当兵,爹娘总念叨我不常回家。

她听完,点点头:“那你这回得好好陪陪他们。”

路上,她一直抱着那本厚厚的医学书在看。

我问她:“大过年的,还这么认真啊?”

她抬头看了我一眼,笑着说:“咱们医院条件有限,医生们得多学点,不能让战友们的伤拖着。”

我听完心里一阵佩服,觉得她不只是个爱学习的人,还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你们医院的营养口粮,是不是比我们连队的好啊?”我突然问。

她一愣,随即笑了:“你这话说得,我正好有几块,拿来给你尝尝。”

她从包里掏出几块口粮递给我。

我打开一闻,香的,是软糯香甜的那种。

尝了一口,我忍不住夸:“这也太好吃了!”

杜岚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那晚,火车在黑夜里穿行,车厢里的灯光昏昏暗暗。

外面的风呼呼地刮着,窗户缝里漏进来一股凉意。

1982年我提干回家探亲,火车上偶遇一位女军医,分别时互留了地址 - 天天要闻

我靠在椅背上,睡不着,心里老想着杜岚。

她跟我见过的姑娘都不一样,说话不多,却透着一股干脆利落的劲儿。

看她低头看书的样子,我心里就有点痒痒的。

第二天快到中午,杜岚突然拉了拉我的袖子:“许峰,借你笔和纸用用。”

我愣了一下,从包里翻出日记本和钢笔递给她。

她低头在本子上写了几行字,递过来:“这是我家地址。以后有机会,你可以写信来。”

我接过本子,心里一阵激动,连忙点头:“好,好,我一定写。”

到了下午,杜岚要下车了。

我帮她把行李搬到车门口,心里却有点说不出的滋味。

她站在车下朝我挥手,眼里带着笑:“许峰,到了家好好陪父母,别忘了写信。”

火车开动了,我看着她的身影越来越远,直到完全看不见。

回到家后,我第一时间给杜岚写了封信,告诉她我到家了,还说了些家里过年的事。

信寄出去没几天,杜岚的回信就到了。

她写得很长,讲了她调到后方医院的事,还叮嘱我多注意身体。

这之后,我们就一直保持书信往来。

过了年,我回到部队,心里总惦记着杜岚。

1982年我提干回家探亲,火车上偶遇一位女军医,分别时互留了地址 - 天天要闻

连长看出了我的心思,问我是不是有对象了。

我也没隐瞒,把火车上认识杜岚的事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连长半开玩笑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小子,抓紧点儿,别让人跑了。”

趁着休假,我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去了杜岚家所在的城市。

她家在一个老旧的小巷子里,我敲门的时候,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

开门的是她母亲,满头银发,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你是小杜的朋友吧?快进来。”

杜岚见到我的时候明显愣了一下,但很快就露出了笑容。

我们一起到附近的小饭馆吃了顿饭,我把心里的话全都说了出来:“杜岚,我是真的喜欢你。咱们都是军人,我知道将来会有很多困难,但我想跟你一起面对。”

杜岚低着头没说话,耳朵却红了。

我紧张得不行,生怕她拒绝。

过了半天,她才轻轻点了点头:“许峰,你别让我后悔。”

听了这话,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我们开始了交往,但因为都在部队,见面的机会少得可怜。

大多数时候,我们靠写信维持联系。

她的信总是写得很仔细,叮嘱我注意训练安全,还寄了些她自己做的小手工给我。

1982年我提干回家探亲,火车上偶遇一位女军医,分别时互留了地址 - 天天要闻

我也会给她寄些连队里的特产,或者写日记的时候画些小画寄给她。

一年后,杜岚突然告诉我,她家里出了点事,她得转业回家。

我听了心里一阵难受,但也没办法阻拦。

她回到家乡的医院工作,而我们之间的距离也更远了。

后来,杜岚的父亲病重,她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家里希望她尽快结婚。

她写信问我:“许峰,你愿意为了我转业吗?”

看到这句话,我整个人都愣住了。

转业对军人来说,可不是小事。

但想到杜岚,我没有半点犹豫,立刻向连长提出了申请。

连长却用力拍了拍桌子:“小子,你知道你在放弃什么吗?!”

我沉默了很久,才低声说:“我知道,可我不能让她一个人扛着。”

连长叹了口气:“去吧,别后悔。”

转业手续办得很快,我带着仅有的行李,坐上了去杜岚家的火车。

那天,她在车站接我,脸上的笑容让我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后来,我们结了婚。

我在她所在的城市找了份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日子过得很踏实。

1982年我提干回家探亲,火车上偶遇一位女军医,分别时互留了地址 - 天天要闻

我们有了两个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每次想起那趟火车,我都觉得,那是命运给我的最好的一次安排。

“你这是去哪儿啊?”我偶尔也会问自己。

但每次答案都是一样的。

去见她,去见我的家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 天天要闻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们说,那些太平军最后去了南美,听起来像传说,但人还在,说粤语,过春节,几十万人,真真切切地活着。天京破了,城墙塌得连块整砖都找不到。湘军围了三年,饿得城里人啃树皮,喝脏水,死人都没
前苏联加盟国里,又冒出了一个乌克兰?阿塞拜疆为何要和俄撕破脸 - 天天要闻

前苏联加盟国里,又冒出了一个乌克兰?阿塞拜疆为何要和俄撕破脸

这些日子,阿塞拜疆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直接摆到了台面上。起因是俄方抓了境内的阿塞拜疆人,甚至还造成了2人丧生的结果。俄方面表示,这些阿塞拜疆族人,是俄国国籍,且涉嫌谋杀案件。阿塞拜疆方面则表示,这是俄在针对阿塞拜疆人的暴行,因为他们有被打过的痕迹。因此,阿塞拜疆方面,也开始抓境内的俄罗斯人,同样给他...
大罢免忍受侮辱迫害!连胜文轰民进党:放任“黑熊”攻击国民党 - 天天要闻

大罢免忍受侮辱迫害!连胜文轰民进党:放任“黑熊”攻击国民党

国民党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举办首场反罢造势。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表示,台湾不准有皇帝,民进党不要想着当皇帝。他也轰民进党放任自己的禽兽攻击国民党,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不想后悔就出来投票。连胜文宣讲反罢,他说,台风来的前一天特别闷热,感谢大家愿意为了捍卫台湾的监督与制衡站出来,防止绝对权力绝对腐化,...
民进党发动的大罢免就是大恶罢!戴锡钦批:他们与恶的距离是零 - 天天要闻

民进党发动的大罢免就是大恶罢!戴锡钦批:他们与恶的距离是零

国民党一系列反罢免大型造势活动中的首场宣讲,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广场登场。台北市党部代理主委、议长戴锡钦上台助讲表示,这次民进党所发起的大罢免,是台湾自由法治推动三四十年来面对的最大人祸,还批所谓的大恶罢“民进党与恶的距离是零”,他们就是恶的代表!戴锡钦指出,7月5日没有发生大地震,也希望刚形成的台...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 天天要闻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104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却是从苦难到辉煌的一部奋斗史。在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 天天要闻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提到焦裕禄,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那个拄着拐杖、在兰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麦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没错,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在和平年代里为百姓谋生计、与风沙较劲的“老黄牛”。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传奇—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 天天要闻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来源:解放军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要抓党性、严党纪习主席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学习陈云同志的丰富领导经验”。陈云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许多前瞻性、战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当年,陈云同志针对“不吃不喝,经济不活”“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