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命人和他命中注定的事

2024年09月29日01:22:09 历史 1798

清朝时,太平天国义军攻破了南京城,城里有一个叫某甲的人趁乱逃到了乡下。晚上他无处可去,在路边看到一个古庙就住了进去。

他跑得又慌又累非常疲倦,蹲在庙里墙角就睡着。刚一合眼,就见到整个大院灯火通明,衙门的差役们站在两边,大声呼喊着什么。一个官员从后殿走出来,穿着官服坐在大堂上,看起来很像城隍庙的神像。

有一个蓝脸官吏,拿着一本册子点名,听那些名字都是南京城遭受战乱而死的人,每叫到一个名字,就有人答应,然后被差役押走。

蓝脸吏叫到某甲的名字时,没有人答应,另一个官员报告说:“这个人虽然在劫难逃,但他应该死在王三麻子手里,只是他的时间还没有到。”

某甲一听自己也将死去,大惊而醒,却发现庙宇里静悄悄的,原来是一场噩梦。他知道自己注定要遭受大劫,终究难逃一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第二天早晨,他忧心忡忡地离开古庙,逃到江边,想要乘船过河。和他一起逃命的有上百人,男女老少都站在河岸上,焦急地等待船只送他们过去。

那些不良船夫趁机抬高了船价,而逃难的人身上都没有钱,无法过河,哭声震天动地。

某甲心里很同情他们。他身上带着二十多两金子,心想自己反正是在劫难逃的人,死期将至,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不如分给这些逃难的人,帮助他们过河。

于是他告诉船夫,如果能把所有人都渡过河,他愿意把所有的钱都给他。船夫按照他说的做了,某甲付了钱,身上就一分钱也没有了。

到了晚上,听说太平军要过河,危险迫在眉睫,他不知道往哪里躲避,只好暂时躲在路边的一个小土地庙里。

庙很小,他勉强钻进庙里,用背堵住门,外面没有多余的空间。当时月光昏暗,他看到太平军从庙外经过,背着武器,举着旗帜,络绎不绝,离他只有几尺远,却没有人发现他。

他吁了一口气,眼看面前的军队要走尽了,只有一个走在最后的士兵,长得非常粗鲁,头上缠着一块像斗笠一样大的红布巾,手里拿着长矛,气势汹汹地走过来。

士兵看到庙里有人,就挺起长矛向他直刺过来。某甲急忙用双袖裹住矛头,用力顶住,说:“你是不是王三麻子?我今天确实应该死在你手里!”

士兵很惊讶,问他:“我们从未见过面,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某甲就把梦中的话告诉了他。

士兵笑了起来:“我从来不信神,神说我会让你死在我手里,我偏偏不杀你,偏要让神的话不灵验。”说完,他拔出长矛,还送给某甲一面旗帜,告诉他躲避义军的方法,遇上他们只要拿出旗帜,说些什么话就能免于被杀,然后就离开了。

士兵走后,后面再也没有人经过,某甲才从庙里出来。后来遇到强盗,他出示旗帜,就没有人盘问他。他逃到别的地方,流浪了好几年,直到南京城被收复,他才回来,现在仍然过着平静的生活。

某甲因为一念之善,最终逃脱了生死劫难。

谁说命运不可改变?问题只在于你是否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行为。

逃命人和他命中注定的事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前言说到犹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暴行,以及现在正在中东到处点燃战火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学者在电视访谈中,谈起了犹太人被屠杀一事。只不过他所说的并非是二战时期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而是
史记.丁继超传 - 天天要闻

史记.丁继超传

《史记.丁继超传》文/卷风丁继超生前戎装照丁公继超,字冠群,生于民国十六年,山东峄县六区丁庄村人,乃运河支队之英勇战士也。少时家贫,祖父丁文庭父亲丁广友皆目不识丁,生计维艰。年六岁,常随祖母母亲放牛割草拾柴,时有荒年,掘野菜以充饥。
专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韩鼎:解码商代“龙图腾” - 天天要闻

专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韩鼎:解码商代“龙图腾”

6月28日,一场关于“龙腾大邑商”的学术沙龙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韩鼎以考古学家的严谨与美术史家的敏锐,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解码青铜器与玉器上的龙纹密码,揭开商代龙形象的神秘面纱。活动间隙,韩鼎教授接受了正观新闻记者专访,从龙与饕餮共存的礼制密码,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遂宁市船山区委书记段勇被查 - 天天要闻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遂宁市船山区委书记段勇被查

遂宁市船山区委书记段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段勇简历段勇,男,汉族,1976年12月生,四川蓬溪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96年9月参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9月至2001年12月,先后在蓬溪县蓬南镇政府、遂宁市纪委监察局工作;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历任...
中国东极“鱼经济” - 天天要闻

中国东极“鱼经济”

新华社哈尔滨7月2日电 题:中国东极“鱼经济”新华社记者 戴锦镕在中国大陆最东端的抚远市,东极鱼市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唤醒了城市的清晨。抚远原名“伊力噶”,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这里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交汇处。这座被誉为“华夏东极”的边境小城,正书写着中国“鱼经济”的生动样本。绿色无污染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