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2023年广州考古有啥新发现

2024年05月18日03:50:35 历史 8413

5月17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寻迹羊城——2023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展。

“寻迹羊城”系列原创性考古新发现展,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加强考古出土文物展示利用的重要举措,本展览是该系列展之四,旨在及时分享广州考古新发现,将考古成果转化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公众服务产品,让其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公众。

看看2023年广州考古有啥新发现 - 天天要闻

展览以2023年广州20宗考古发掘项目的新发现、新成果为核心内容,精选191件/套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玻璃、水晶以及动植物遗存进行集中展示。展览通过“两个流域的聚落”与“两个世界的徘徊”两部分,呈现追溯广州历史脉络的两个视角,一是沿着增江、流溪河两条河流追寻先秦时期南越先民的足迹,揭示他们如何生活、如何与周边的人们交流;二是透过墓葬,观察历史时期广州先民的活动空间、族属身份、世俗生活与观念信仰。

“两个流域的聚落”依托从化狮象遗址、增城老虎岭遗址和黄埔竹园岭遗址的收获,从食谱广化、石器加工与文化互动三个方面,局部重构了岭南北部山区和三角洲平原之间小流域聚落的历史图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时期生活在增江、流溪河流域的先民们可能吃些什么、以什么为生计、怎样参与区域内的互动与交流。

看看2023年广州考古有啥新发现 - 天天要闻

“两个世界的徘徊”则聚焦2023年广州墓葬考古成果,讲述墓葬作为生与死的有机结合体,如何串联尘世与彼岸两个世界,不同时期集体对待死亡的态度。这一板块分“墓葬与居址”“族群与身份”“物质风尚”“升仙还是成佛”四个单元,首先以越秀区机山巷、天河区广州市一一三中学(五山校区)、海珠区石溪水厂、白云区谢家村的汉墓为出发点,梳理广州先秦-两汉时期墓葬的分布,把墓群放在当时的大空间里来看,关注墓葬与居址的密切关系和动态发展;其次以“透墓见人”为重点,分析丧葬空间、礼仪与观念,挖掘墓葬“记录”的个体与族群,如越人贵族、工匠、将士、女性等,呈现经由历史碎片拼凑出来的鲜活人物与多元融合的大时代;再者,以随葬品的时代风格与流行程度,反映所属时代的物质风尚;最后,在浓缩日常生活与社会意识的丧葬表达上,探究不同时期交织在墓葬之中的生死观念与宗教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以互动和科普展示形式,展现动物考古、植物考古、陶瓷考古、生物考古等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方法与初步收获,强化研究之于教育、展示的关键意义,引导公众领略更丰富立体的考古魅力。

本展览持续至10月20日。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罗彦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 天天要闻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皇太极驾崩后的1644年,大清帝国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各拥重兵,八旗中半数的支持使得二人势均力敌。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却倾向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龙颜大悦 耶律德光)辽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来信之后,他的心情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开心坏了。自己的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打遍草原大漠无敌手,可只要南下,总是吃亏,很大一部分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 天天要闻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近日发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学苑、航港南苑、经开苑、文华苑、永盛苑、广惠苑6个院区,3543套房源。详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卢洛高速卢氏段即将通车!节省约1小时车程卢洛高速(卢氏...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 天天要闻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文/孙野借刀杀人小周郎,假请诸葛去劫粮。强中更有强中手,毒辣奸计变黄粱。注:黄粱——这里是引申义,即黄粱梦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维孔明,说他足智多谋,请他去带兵偷袭曹操粮草。曹操向来是偷袭别人粮草的主,肯定戒备森严,这不是让诸葛亮白白送死吗!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 天天要闻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爱颐,是清末首富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盛宣怀官做得大,以帮助李鸿章办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时已经官居邮传部尚书,生意做得更大。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