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让我们看看一代才女李清照那自信放光芒的一生吧!
众星捧月般长大的李清照
当然了,像李清照这样有风骨有家国情怀的才女在古代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是很独特的存在。1084年,李清照出生在汴京一个显赫的士大夫家庭。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我们上学课本上读过的著名词人苏轼的得意门生。而她的娘亲是前宰相王拱辰的孙女,由此可以看出李清照的家庭环境很不错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氛围,李清照的文学造诣才名流千古。李清照从小就在吟诗作词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文学家王灼赞她“才力华赡,逼近前辈。”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也对她的才华啧啧称奇。在优渥的生活环境与众星捧月中成长起来的李清照,没有辜负人们对他的期望,16岁时便能写出流芳百世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句“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轰动整个京城。当时的文士莫不连连称赏,感叹没有人能写出这种佳句。
李清照的家国情怀令人敬佩
后来,她看完张耒的《读中兴颂碑》,对于文字中所表达的这份家国情怀,她是特别的触动和赞赏的,这样的风骨别说在当时的弱女子身上,就是在那些朝廷大官、风流名仕的身上也很少见到
李清照是“词女之夫”
后来到了适婚年纪的李清照,就遇到了她的第一任丈夫,这个风骨不及她的丈夫,在李清照的生命长河中有过隆重的一笔。说起李清照和赵明城的婚姻,还有喜剧性的一面,据说当时到了适婚年纪的赵明诚做了一个梦,谜底是“词女之夫”,这不就巧了,此时的汴京能被人人称为才女的就只有李清照了,所以两人的姻缘就这样来了。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也是进士出身,时任吏部侍郎。因此两家门当户对,故没人反对这门亲事。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成婚。
结婚以后,李清照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因为赵明诚还是太学生,不但没有收入,而且还要住学校宿舍,每月只有两天假,每次放假,赵明诚都先要去当铺典当几件衣物,才能换点钱给李清照买碑文典籍。好在李清照物欲不高,比起华贵首饰,她更喜欢和丈夫待在一起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也不失高雅情趣,因为这是独独属于他们夫妻的浪漫。
李清照的“好景不长”
可是好景不长,出嫁第二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就因党争丢掉乌纱帽,被罢黜回了老家。与此同时,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却升职加薪,官拜尚书左承。听到父亲被罢黜的消息,李清照心急如焚,立马提笔给公公写信,请他在朝堂为父亲求情,赵挺之看完儿媳写来的信后深受感动,但是还是无情的拒绝了儿媳的请求。
都说有因必有果,赵挺之这一错误决定很快就报应到赵明诚身上。朝廷党争愈演愈烈,上头下令不许宗室和有罪之臣结亲,李清照只好只身回老家和父母团聚。新婚夫妻被迫分开,自然是万分苦闷。思念丈夫的李清照给赵明诚寄去一首《醉花阴》,赵明诚读完后既未肯定又不太服气,于是她废寝忘食地写出五十多首作品,将《醉花阴》混入其中,寄给友人品读鉴赏,友人看完后说到这些作品里只有三句堪称绝妙,这三句正是李清照写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此之后赵明诚彻底服气,甘愿当妻子的手下拜将。
李清照那动荡幸福的“十年”
之后,由于复杂的朝堂斗争,赵家和李家双双家道中落。1107年,李清照跟随丈夫迁至青州,在那里她度过婚后最安稳的十年,两人将青州私下命名“归来堂”,李清照自封义安居士,夫妻俩琴瑟和鸣,倒也雅致,但整整十年,李清照都不曾怀孕。从1117年开始,赵明诚四处做官,先后被调到各地就任。一年里,李清照有半年留在青州,另外半年则在去看望丈夫的路上。
李清照的忠贞被辜负
长期异地的婚姻生活让赵明诚生出二心,他以李清照不曾怀孕为由,纳了两个小妾。李清照听罢,写下一首《点绛唇·闺思》,一句“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既彰显自己的忠诚专一,又反衬丈夫的三心二意。异地而居的十年里,李清照专心搞文学艺术,赵明诚专心搞传宗接代,前者的才学功底更显深厚,后者的两个妾都没能怀上孕,看到这你或许懂了,不是李清照生不出孩子,而是赵明诚“身体抱恙”哈。
夫妻风骨不同,各自分道
到1127年,朝廷爆乱,天下已无以安宁之地。恰好这年赵明诚的母亲去世,他去江宁奔丧,顺便就留在江宁做官。李清照押着15车的文化古物奔赴江宁,为保护大宋文物不被金人掠夺,她沉着冷静的与沿途各方势力斗智斗勇,最终成功将宝物送至江宁。当时许多人都恨不能立刻将手头宝藏兑换成金银,而李清照却誓死保护中原文明,这种智慧与勇敢是赵明诚比不上的。
当时宋廷宁肯岁岁纳贡,也不愿意与金人决一死战。因宋廷的怯懦,金人一路挺进中原,兵至江宁,李清照力劝丈夫与江宁百姓共同抗击金人,可赵明诚却强拉着李清照弃城而逃。李清照虽万般不愿,但也无力反抗。逃跑路上,经过乌江李清照愤慨的提笔写下《夏日绝句》,暗讽丈夫没有楚霸王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魄。可惜赵明诚再没有当项羽的机会,1129年,他窝囊的死于逃亡的路上。观其一生,论才能、学问、品行道德、做人、骨气,他都远远不如妻子李清照,可这已是当时人们觉得最能配得上李清照之人。
李清照感情之路再次滑坡
在那个讲究三纲五常的时代,失去丈夫又没有孩子的李清照宛如一片浮萍,她先是投奔妹婿,又去投奔弟弟,一路颠沛流离,奔波途中遇见金人,在中原烧杀抢掠,作恶多端,李清照心中无比愤懑,只恨自己不是男儿身。在她四处飘零之际,赵明诚生前好友张汝舟走进她的生活,对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李清照误以为他是正经名流,思虑再三后,终于在1132年选择再嫁。
婚后的张汝舟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那就是他看上的只是李清照精心保护的文物,想把文物换成钱财,李清照不想给,张汝舟便对她破口大骂,拳打脚踢。他以为48岁的李清照定然不敢和他决裂,可他小看了堂堂文人李清照的风骨。难以忍受张汝舟野蛮行径的李清照,直接上衙门举报他在科举中徇私舞弊,要求与他离婚。张汝舟因此入狱。可按照当时律法妻告夫要判处两年有期徒刑的,李清照虽然可以离婚,但要蹲两年牢。好在李清照虽已家道中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清照的娘亲家的亲友仍有在朝廷有官职,在亲友的特意关照下,李清照被免除牢狱之灾。无论站在宋人的视角,还是以现在人的角度,张汝舟都配不上有勇气、有智慧、有才华的李清照。
一代才女的名字名流千古
结束两段婚姻后,李清照选择不再依赖他人,她把目光从个人的得失痛苦中脱离出来,转头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她创作诗词的热情高涨,著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等振聋发聩的千古名句。她娇弱的身影在一群投降派中的人中显得那样熠熠生辉,她的家国情怀在满目疮痍的中原故土上更显光芒万丈。
此时的李清照,已经走到人生尽头,回顾她坎坷曲折的一生,作为文人,她的作品曾震动京城。作为宋人,她以词为刀,彰显风骨。作为女性,她能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里青史留名。她的人生虽然不够顺遂,可她始终做到无愧于心。1155年,一代词人李清照留下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后,就与世长辞了,是的啊,李清照身虽死,但她的名字会永远刻在历史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