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宋教仁在想什么

2025年06月19日22:52:10 历史 1078


民国初年宋教仁在想什么 - 天天要闻

武昌起义爆发后,宋教仁无疑是南北双方最活跃的政治人物之一。他不仅第一时间赶赴武昌前线,参与制定军政府第一个基本法,而且很快成为南方新政府的轴心人物,在南京临时政府政治架构方面提出许多重要创意,充分展示了其宪政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才能。

其实,如果从宋教仁的全部历史看,革命只是他实现宪政中国的一个手段。革命不是目的,宪政才是中国革命的终极期待。

民国初年宋教仁在想什么 - 天天要闻

宋教仁肖像

宋教仁生于1882年,是19世纪晚期典型的“80后”。1902年,新政开始第二年,20岁的宋教仁前往武汉报考新式学堂。这表明他对传统士大夫成长道路已经失去了兴趣,或者说传统成长道路科举制度已经意义不大,已经不再对宋教仁这代青年构成多大吸引力。

宋教仁在武汉如果不是遇到了黄兴刘揆一章士钊陈天华等人,他或许应该在新学道路上前行。然而当他遇到这几个人之后,不期然走上反清的革命道路。宋教仁这批青年革命家组织成立同盟会,号召散布国内外的革命者联合起来团结起来,摒弃偏见,一致对着清政府

在这种气氛下,宋教仁一面在日本政法大学研读法律,一面和那批闹革命的朋友一起创办了《二十世纪之支那》,提倡爱国主义,鼓吹革命独立,主张仿照世界先进国家,构建一个常态的“完全国家”,实行民主共和,进而使中国成为20世纪世界舞台上第一流强国。这是宋教仁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

1905年,清政府终于感到了变革的压力,于是派遣亲贵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等待这些大臣考察归来,清政府接受他们的建议,于1906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

清政府预备立宪改革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宋教仁的思想也有很大变化。宋教仁在日本研究的是法政,思考的都是宪政问题,他之所以在先前那样激进地参与革命,不仅是因为他和黄兴等一批革命党人做了好朋友,主要还是因为清政府不改革。现在既然清政府开始宪政改革了,既然有了回归体制的机会,既然革命因预备立宪陷入低潮,宋教仁理所当然要考虑自己的前程,考虑自己能为国家做点什么贡献。

民国初年宋教仁在想什么 - 天天要闻

△宋教仁像

显然,宋教仁不是不想回归“主流”,只是自己的革命党领袖的身份在回归主流时遇到了问题。即便清政府不介意他的过去,但革命党人很难容忍宋教仁走到这一步。

当时,革命者对于究竟什么是革命,什么是改良,并不是那么清楚。但在当时的情境中,革命与改良,并不是非此即彼,绝对对立。只要遇到合适机会,革命与改良照样可以合一,可以相互接纳。这在宋教仁身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宋教仁受军政府邀请,第一时间来到武昌参与工作,受命主持起草《鄂州约法》,为军政府存在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依据。

宋教仁主导起草的《鄂州约法》及其中的立宪架构的法律体制,在本质上与清政府正在进行的君主立宪一脉相承。如果要说区别的话,《鄂州约法》只是剔除了君主,权力来源归属于人民,不再是君主立宪,而是人民立宪而已。很显然,宋教仁的这套思想并不是同盟会,甚至不是华兴会的政治主张,反而与袁世凯十多年来提倡、推动的君主立宪改革有许多契合处,由此也就可预示宋教仁与袁世凯在未来具有合作的可能性。

湖北军政府的中心地位很快就被上海取代了。11月中旬,宋教仁离开武昌转往上海,开始在那里为筹建全国性新政府殚精竭虑,费尽心机。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成立,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负责新政府法律制定。

在筹备南京临时政府时,宋教仁的设想是内阁制。他希望构建一个稳定的宪政架构,内阁可以永远地倒阁、组阁,但大总统在选举出来之后,一个任期制内是不变的,是稳定的。但这个主张因为孙中山的归来而没有实现,孙中山顺利当选为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临时政府也就改为总统制,孙中山拥有最大权力。

后来,袁世凯的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孙中山在辞职前利用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议修改组织法,将新政府由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宋教仁先前的主张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民国初年宋教仁在想什么 - 天天要闻

△遇刺后的宋教仁

宋教仁热心政治,是因为他的宪政立场。他认为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其实就是宪法政治,就是宪政。基于这样的理由,宋教仁接受袁世凯的邀请,出任唐绍仪内阁农林总长。

但内阁总长显然不是宋教仁的政治理想,后来,宋教仁找到一个机会就辞去了总长职务,专心致志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将全副精力专注于政党建设,参照同盟会旧有架构,并以同盟会的名义,邀请各友党、各小党合组一个大的国民党

筹组政党,参与议会选举,是民国元年中国政治奇观,几百个政党在一夜之间奔涌而出,然后整合,渐渐形成一些具有独立政见,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大党。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就属于这样的性质,他的目标就是要在年底即将到来的国会议员选举中谋取议会多数,然后组阁。

宋教仁的想法没有丝毫错误,他对民主政治、宪政的忠诚与期待也非常令人佩服。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让宋教仁的理想变成现实。当他对谋取议会多数信心满满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宋教仁倒下了,民国元年刚刚开启的民主政治戛然止步,孙中山拍案而起,“二次革命”爆发。中国迅即进入一个政治动荡年代。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 天天要闻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山东/ 孙延宜专辑/2025年/183(随笔)2025年7月4日,乡村精短文学公众号编发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条规范的赐宴街》,独立寒秋老师看到后,在我们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写的这个随笔“有道理”,然后畅谈了自己对赐宴街命名的意见,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 天天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当地时间7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位于非洲的三处世界遗产地因面临的威胁大幅减少,已正式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按照世界遗产大会的决议,共三处世界遗产地被移出濒危名单,分别是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遗址、利比亚的加达梅斯古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 天天要闻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点半,砖墙后面好像还有东西!”现场木匠小声招呼县文化馆的干部,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为一段尘封往事重见天日的开场。故居修缮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蜡纸包得严严实实、字迹依旧清晰的长信,却把所有人拉回半个世纪前的烽火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 天天要闻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据北京日报,记者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处得知,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于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时安详逝世,享年93岁。据悉,就在杨少华离世当天,杨议还安排杨少华外出参加活动,为某家新店开业剪彩。从晒出的视频来看,顶着炎炎烈日,杨少华坐着轮椅亮相现场,近年来杨少华的身体状况一直惹人担忧。此次参加活动,不...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 天天要闻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这句话一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而,太史公却表示,别再以讹传讹了,我可没说过这句话。出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出自清代学者李晚芳的著作《读史管见》。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