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太宗的廉政思想看贞观之治创造者的严于律己、勤政爱民

2023年10月01日02:55:05 历史 1919

来源:中国通史

唐代在我国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影响,强大的军队,清明的政治,打造了唐代时期的盛世王朝。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专制体系会导致官员腐败的现象,危害整个政治系统的治理。历来统治者为了稳定贪污腐败的现象,会在统治期间,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清廉官吏的建设。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严格推崇严于律己、勤政爱民的思想,以史为鉴,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明君之一。在整个贞观时期,官员的清廉,集中体现了太宗的治理朝政的政治思想,一扫之前官场的腐败之风气,他推崇的官员清廉文化对我们当今社会仍有很深远的影响意义。

从唐太宗的廉政思想看贞观之治创造者的严于律己、勤政爱民 - 天天要闻

一、为何要提出廉政


细数从古至今,皇室明显的一个现象便是:“帝王打天下廉而治天下贪,开朝帝王廉而后嗣子孙贪。”多数开朝帝王往往生逢乱世,起于民间,既雄才大略,又深察民情。取得天下后,不忘艰难,谨慎治国,清廉执政,后代的子孙却不能够理解治国的辛苦,出生便享有富贵与奢侈,这也是为何每个朝代后期皇帝荒淫享乐的根本原因。


1.见识到隋朝末期的动乱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在隋文帝统治的时期,目睹了隋朝的繁荣昌盛到动乱丛生,隋炀帝继位之后,荒淫无度,修建大运河更是令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农民奋起而攻之,在李渊的带领下,最终推翻掉荒淫的隋朝统治,建立唐朝,开启了大唐盛世。


这一事件,让他知晓了百姓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见识了农民战争中群众的力量。所以他继位之后,牢牢记得隋炀帝时期“驱天下以纵欲,罄万物而自奉”、“徭役无时,干戈不戢”,最后失去江山社稷的历史教训,推行清廉政策,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多次强调“以民为本”。

从唐太宗的廉政思想看贞观之治创造者的严于律己、勤政爱民 - 天天要闻

2.为了唐代的长治久安


唐太宗的忧患意识极强,会经常反思自己所做的决定,反复强调“居安思危,日慎一日”的思想,及时采纳官员提出的建议。他觉得,统治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清廉对政治的作用,对朝廷长治久安起到的作用。察微而知著,防患于未然,牢记帝王奢侈会对国家带来的可怕后果,时刻提高警惕,谨防纵欲、享乐。


史书中有记载,唐太宗会谈起“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言论,让更多的官员明白其中的道理,经常告诫手下臣子要清正廉洁,做任何决策之时要以人民为核心,天下未定之时,最需要百姓,最注重百姓的呼声,甚至可与百姓同甘苦,这为开创“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廉政实施的体现

历史上,人们会认为,为官要清廉,才能够造福百姓,太宗则不以,他认为,朝廷能否廉政取决于君王,皇帝集天下权利于一身,是引导清廉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太宗知晓,皇帝是纵欲还是清廉,不仅会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还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发展,故而,在朝政清廉的政策之上,唐太宗非常重视,这些,在后来的史书中均有记载。

从唐太宗的廉政思想看贞观之治创造者的严于律己、勤政爱民 - 天天要闻

1.轻徭薄赋,减轻徭役


每一个朝代,朝廷都会向百姓征收赋税,以用来充实国库,防止国家在遇到危难之际国库亏空,无法安然度过。在中国的历史朝代之中,税务问题一直都存在,每位君王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也不相同。唐太宗即位之后,百姓的税务问题便被提上日程,他认为,多收赋税,广积钱粮,看似没有问题,实则国富民穷,民心不稳,唐太宗曾用此做比:“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


所以,他提倡的观点是:在治理国家事务的时候,一定要让财产积累在民间,不用太刻意去充盈国库。这便是轻徭薄赋的核心观念。


徭役也是历史中不可抹出的存在,徭役最重的莫过于秦朝长城和隋朝大运河的修建,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大兴土木,广造华厦,是“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之所欲者放弊,百姓之所不欲者劳弊”,故而身为君者,“应须以欲从人,不可以人从欲;谋一己之欲,劳民伤财,小工程也应三思而后行。”

从唐太宗的廉政思想看贞观之治创造者的严于律己、勤政爱民 - 天天要闻

2.军事


君王都是养着庞大的军队来预防境外之敌来犯,有部分君王用军队来控制朝政,国强民弱,防止百姓起义,对朝堂造成动荡,故而为了军队的强大,会不惜一切代价招兵买马,兴师动众,广阔疆土,用于维持国家军队的强大与生生不息,却忽略了百姓的需求。


唐太宗在位期间,会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把民心作为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豢养军队守护疆土固然重要,却无需为了一些莫须有的想法劳师动众。唐太宗认为,君王这样的处理方式十分不可取,“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切不可“求虚名而损百姓”。


3.戒奢从简


李世民从廉政建设、仁爱之情出发,释放了宫内三千多名宫女,这是身为君王之后由奢入俭最直接的方式,他认为这些女子幽闭在深宫之中,浪费她们的豆蔻年华,也消耗后宫之中的人力和财力,吸取前朝的教训,因此释放这些女子自由,“任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又名得遂其情性”。

从唐太宗的廉政思想看贞观之治创造者的严于律己、勤政爱民 - 天天要闻

他一直都知晓,民心是稳定朝政的重要支点,是朝廷存亡的关键,能够长治久安的根本原则便在于政治清廉,故而,君王必须要知晓远离贪欲与享乐,勿有天下既安,大权独握,享受的心理,因为战胜自己的贪欲无疑比夺取天下要痛苦得多、困难得多。切勿忘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时刻安抚百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够长治久安。


三、廉政思想的意义和影响

唐代时期仍然处在封建社会,能够延续几百年的统治,廉政政策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让君主居于高位,君主的权利一直处于最顶尖的位置,故而能够体现出政策对朝廷长治久安的作用,廉政必然处于其中,政治是否清明能够分析出君王的统治与决策能力,对当时唐代的意义和影响力起着巨大的作用。


1.意义

依法治国,规范君主与官员权利,加强廉政建设,要有最基本的法律保障,想要对权利进行约束,必然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制裁,所以关乎廉政的法律政策,不仅对唐朝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完善的政策对现在的我们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从唐太宗的廉政思想看贞观之治创造者的严于律己、勤政爱民 - 天天要闻

依法治国,规范君主与官员权利,加强廉政建设,要有最基本的法律保障,想要对权利进行约束,必然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制裁,所以关乎廉政的法律政策,不仅对唐朝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完善的政策对现在的我们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唐太宗对玩忽职守、贪污受贿的官员从不手软,对清廉政策的立法修改过三十多次,《贞观律》、《开元律》等多部法典。唐律之中,对官员的贪污受贿的行为设置了专门的处罚条例。行贿者,官员凡是以私事做出枉法之事,不管是出于个人还是其他人的请求,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受贿者,只要接受贿赂并答应行贿者的请求,与行贿者同罪。如果接受钱财的贿赂,并且已经实施所求之事,则罪加一等。律文中还有明确的规定,官吏贪污受贿之事情节恶劣,直系亲属等皆要受到处罚。


综上所述,唐代非常重视官员的清廉治理,在治理贪污腐败的问题上,也实行强硬政策,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法令法规,另一方便严惩贪官污吏,保证了政治上官员的清廉,对治国安邦起到重要的推进意义,成为唐代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的重要保障。

从唐太宗的廉政思想看贞观之治创造者的严于律己、勤政爱民 - 天天要闻

2.影响


唐代的防腐反贪的措施从未停止,在唐太宗的领导下,贞观时期的大臣清廉简朴,形成规模,朝廷之中设置监督部门,予以鞭策。李世民本身廉洁自律,让所有的官员从意识到思想上认识到清廉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这便是唐代清廉之风能够持久的原因。


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唐朝政府对官吏的诠选、课考、监察和恩惠政策,十分严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阶层范围,使统治集团成员基本保持清正廉明,官吏为了职位升迁、俸禄增加和品阶高升,就必须勤于职事,不敢放纵贪逸,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权力的滥用,有效地保障了大唐政权的安稳,时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


总结

总体来讲,唐代的廉政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统治者为了社稷安稳,长久发展,君臣在制度上会进行深入的探索。以自身为榜样,引领朝代的发展,作为倡导者和参与者,更能从中体会到朝廷下发政策实施的过程,留下珍贵的记录供我们现在作为参考,了解更多历史中发生过的事迹,为当今社会的清廉文化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从唐太宗的廉政思想看贞观之治创造者的严于律己、勤政爱民 - 天天要闻

现如今,反腐工作一直在进行,任重而道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吸取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还要继续完善当今的法治建设,在培养国家人才的时候,从思想上理解廉政的意义,才能够让国家发展得更好。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玄武门之变:性格决定命运 - 天天要闻

玄武门之变:性格决定命运

作者:灵犀一墨提到唐史,我们就不得不提下“玄武门之变”,因为此次之后唐代真正进入了它的典盛一期,一位杰出政治家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用自己的雄才大略,为盛唐的到来做好了最坚实的铺垫。
罗白桦:蒋介石贵池阅兵见闻 - 天天要闻

罗白桦:蒋介石贵池阅兵见闻

引子#本文摘自《贵池文史资料》第三辑(1987年11月),罗白桦口述(原注:政协办公室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原标题《蒋介石贵池阅兵简介》图文无关,仅作示意正文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嗣后,又收买了汪精卫,致宁、汉政府
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女子闯红灯撞车受伤被交警定全责/苏联时代航天器坠落印度洋 - 天天要闻

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女子闯红灯撞车受伤被交警定全责/苏联时代航天器坠落印度洋

⊙胖东来怕影响居民出行承包周边小区物业费?多方回应近日,一则关于胖东来超市为解决客流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主动承担周边小区物业费的消息在网络引发关注。5月11日下午,经大河报《看见》记者多方核实,该传闻系不实信息。详情(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殷海涛)▼⊙河南存在重旱,西南部等地特旱中央气象台发布气象干旱黄...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 天天要闻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1948年2月的一个寒夜,福建宁德大窝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后脑。他踉跄倒地,三名黑影扑上,棍棒如雨点般落下。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国民党高官,也非日军将领,而是华东野战军第一师政委、闽东革命领袖阮英平。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 天天要闻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就住在县委大院的办公室里。办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湿,他常把褥子拿出来晒太阳。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 天天要闻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参加“母亲节•母亲河,接来老妈,顺着黄河滨州“活动,头一站是邹平码头梯子坝。在那,我们发现:当地有个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此人,叫马振西,是个治黄模范。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见,受邀登上天安门。他是邹平市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