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现在可以“亲身经历”

2025年05月09日06:40:09 历史 7407

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现在可以“亲身经历” - 天天要闻

  vr展《转折·从头越》体验效果。受访者供图

  戴上vr头显,“穿越”至90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拉开序幕。

  “突破4道封锁线时,每到一次封锁线,就有墙从天而降,飞机从后往前掠过,结合音效,压迫感很强。在战斗场景中,我们在掩体中穿行,还有互动可以帮边上的战士取弹药箱。建模很真,被炮弹砸的时候,我忍不住晃动身体躲避!在湘江上划竹筏时,远处不断有人跑过,天边不断有炮弹落下,失重感明显!”贵州遵义的高中女生李谷雨说。5月2日,她特地到遵义会议纪念馆,体验了刚刚上新的vr展览《转折·从头越》,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回忆时,仍觉“震撼”。

  遵义会议纪念馆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依托而建,早在1955年10月就对外开放,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五一”期间,观众在观赏2000多件文物的同时,还能到纪念馆2楼,体验这场vr展览《转折·从头越》。

  脚下的竹筏随着波涛震颤,炮弹掀起的硝烟在vr眼镜中弥散……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雷鸣是80后,从一年前开始参与策划,对于“亲手装填迫击炮炮弹”的体验,依然印象深刻。

  雷鸣介绍,30分钟的vr展以“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三大历史现场为主要场景。历史课本上的伟大转折,观众可以“第一视角”见证:在湘江畔,子弹擦过的呼啸声与战士的呐喊穿透耳膜;在会议厅里,与历史人物呼吸相闻;登上娄山关隘口,漫山红旗与冲锋号角在硝烟中吹响。

  雷鸣特别提到,“小切口”是《转折·从头越》的特点,从红军战士的视角“走进”历史,将宏大叙事与细微展现相融合,拉近观众与历史的距离。

  比如,对湘江战役的呈现,除了关注红军大部队渡江的艰难,还聚焦了三大阻击战中的光华铺阻击战,让观众感受湘江战役的悲壮。一名游客在体验时,目睹红军战斗场景后泪流不止,“我都不知道他们(红军)当时是怎么过来的,好想为他们做点事情”。

  展览设计开发团队负责人之一韩嫕介绍,《转折·从头越》实现了超低延迟、超高码率的数据传输,支持场地内40人及以上同时体验;画质上支持4k分辨率、120hz+帧率的超高清内容流畅运行,能够带来近乎真实的视觉沉浸感与操作响应。

  “在研发过程中,最具挑战的是如何让观众真切体验到战争的场景。比如在娄山关上,每一个战士、对面的敌人,都采用一对一‘动捕’来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在操作引擎中形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动作的个性化和清晰度,都比此前产品有迭代级的提升。”韩嫕说,“有的vr玩法是背一个背包,这对老人和孩子来说比较沉重;但只用vr眼镜,清晰度又受限。所以我们采用了‘无线串流方案’,观众只需要佩戴轻量化的vr头显,头显与服务器独立运维,适用于长时间的沉浸式体验。”

  一名遵义会议的“同龄人”——90岁高龄的老人,此次特地来体验vr展,因为观众太多,一度限流,老人耐心地等着。体验结束后,老人说:“比平面的(展览)好多了,我就好像坐在那个坡坡上。”

  “相较传统的‘展板+实物’的展陈方式,vr展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一方面,他们在体验中被历史所感动;另一方面,展览的科技感也激发了他们自豪感。”雷鸣建议,观众可以先看常设展,对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后,再来沉浸式体验vr展,目前纪念馆的动线也是这样设计的。

  “我们一年的观众数量约1000万人次,约40%是亲子群体,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孩子们对数字化、新媒体的展陈方式比较感兴趣。”雷鸣说,遵义会议纪念馆也一直在探索以多种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展览方面,从2016年推出“行进中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巡展,迄今已开展40多场,足迹抵达全国约一半省份,接下来准备将vr展与巡展联动;在文创产品方面,纪念馆于2024年完成了升级改造,现场销售方式从“柜台式”转变为“超市式”,品类也更年轻态,“冰箱贴是目前卖得最好的品类之一”,2024年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

  当下,数字科技在红色主题教育中的应用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中。记者了解到,在贵州四渡赤水纪念馆,“云”看馆藏文物、720度全方位漫游观展、红色故事ar互动……“数字”元素随处可见;在山西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通过裸眼3d影像内容结合ar互动与体感互动,观众从展览一开始便可迅速切入战争环境;扬州大学学生更是把纪念馆直接建到了“云端”——红军长征海河战斗遗址数字化纪念馆,用vr技术还原战斗遗址。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全身心投入,相较普通讲解,我会更聚精会神,也更容易切身理解。”李谷雨说,“vr作为一种新技术,和红色场馆的结合会让人更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特别是契合了年轻人的好奇心。这次我看到进入vr场地的观众中,青少年比较多。”

  “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长征中斗争的艰苦、信念的坚定,中国革命一路走来有多么不易,同时也感悟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可贵。”长期从事长征史研究的专家刘俊在体验《转折·从头越》后说。

  刘俊认为,在数字科技的助力下,当下观众可以成为一段历史的“亲历者”,感受到历史现场的“气息”,这是未来红色文化展览的一个应有的发展方向。“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与其被动接受说教,不如主动体验,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会对教科书上的历史结论有更深刻的理解。”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成功的商人,最后都散尽家财,无一得到善终 - 天天要闻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成功的商人,最后都散尽家财,无一得到善终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尽家财且未得善终的情况,以下列举三位比较典型的: 吕不韦: 生平事迹:战国末年卫国商人,他以“奇货可居”闻名,通过扶持秦异人(后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国丞相,权倾一时。在执政期间,他组织编
【史志论坛】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 ‖程爽 - 天天要闻

【史志论坛】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 ‖程爽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志硕果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族文脉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志部门作为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主要部门,在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
【史学争鸣】多重视角下的绵阳“周原说”‖宋翔 - 天天要闻

【史学争鸣】多重视角下的绵阳“周原说”‖宋翔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多重视角下的绵阳“周原说”宋 翔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周原位于今陕西关中地区,然而,综合水文地理、自然资源、历史文献与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线索,可提出另一种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许并非局限于传统认知中的陕西岐山周原,而是涵盖了今四川绵阳一带。绵阳...
古代乐制与戏曲研究的新视角——黎国韬《古代教坊与文学艺术研究》序 - 天天要闻

古代乐制与戏曲研究的新视角——黎国韬《古代教坊与文学艺术研究》序

□吴承学黎国韬教授所著《古代教坊与文学艺术研究》一书收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将在中华书局出版,请我写序。为了撰写序言,我重新阅读了国韬各种著述,并且大致了解了相关学科的学术史。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一些回忆与感想。壹1990年,我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中山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国韬1992年考...
“情感中心”: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随札 - 天天要闻

“情感中心”: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随札

□李成晴一1925年,六十一岁的茹经老人唐文治在《自订年谱》中反思道:余向主道德教育,迨阅历世变,始悟性情教育为尤急。到了翌年,唐文治在《<南洋大学三十周年纪念征文集>序》一文又重提性情教育的新定位:“故夫有真性情,而后有真学问、真事业。余向主道德教育,及今思之,与其为道德高远浑噩之谈,毋宁言性情教育悱恻...
铭记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中国人 - 天天要闻

铭记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中国人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奴役的殊死战斗中,中国与50多个国家的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并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
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现在可以“亲身经历”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现在可以“亲身经历”

VR展《转折·从头越》体验效果。受访者供图 戴上VR头显,“穿越”至90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拉开序幕。 “突破4道封锁线时,每到一次封锁线,就有墙从天而降,飞机从后往前掠过,结合音效,压迫感很强。在战斗场景中,我们在掩体中穿行,还有互动可以帮边上的战士取弹药箱。建模很真,被炮弹砸的时候,我忍不住晃动身体...
除了周总理,还有哪些名人出自于南开大学? - 天天要闻

除了周总理,还有哪些名人出自于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作为中国知名高等学府,培养了许多在政治、经济、科学、外交、数学、教育、历史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校友,像周恩来、杨振宁、梁启超、竺可桢等世纪名人,就出自于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