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获刑,最高被判十三年六个月!法院公开宣判一起盗掘古墓葬案

2023年07月06日19:14:03 历史 1086

以案说法

本期关键词

盗掘古墓葬案

2023年7月6日,桂林市临桂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盗掘古墓葬案进行公开宣判。被告人胡某春、秦某华、朱某平、赵某贵、胡某峰分别被判处十三年六个月至十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五名被告人违法所得全部依法追缴,上缴国库。

五人获刑,最高被判十三年六个月!法院公开宣判一起盗掘古墓葬案 - 天天要闻

一审宣判现场

法院经审理查明

五人获刑,最高被判十三年六个月!法院公开宣判一起盗掘古墓葬案 - 天天要闻

一审庭审现场

2021年年底,被告人胡某春、秦某华、朱某平、赵某贵、胡某峰商议通过盗掘古墓,挖出陪葬品销赃获利,并准备铁铲、手电、探针、起子等盗墓工具,于2022年1月至5月期间,在桂林市临桂区、雁山区灵川县阳朔县等地多次盗墓。经鉴定,被盗掘的墓中有59座为古墓葬。本案中胡某春参与盗掘古墓葬共22次,秦某华共22次,朱某平共18次,赵某贵共10次,胡某峰共6次。案发后,公安机关依法扣获被告人持有的花纹陶罐、古钱币一批共28件,追缴扣获销赃的青花罐梅瓶等52件。经鉴定,盗掘的涉案物品中清陶带盖梅瓶等4件/套为三级文物,青花罐、钱币等41件/套为一般文物。五被告人将部分盗得的陶罐、梅瓶等物品进行出售,非法获利共计9,175元人民币。

法院认为

五人获刑,最高被判十三年六个月!法院公开宣判一起盗掘古墓葬案 - 天天要闻

一审庭审现场

被告人胡某春、秦某华、朱某平、赵某贵、胡某峰多次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葬,其行为均已构成盗掘古墓葬罪,依法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案系共同犯罪,五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互有分工,作用相当,均为主犯,均应对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五被告人到案后,均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均可从宽处理。遂根据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情节、性质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说法

古墓葬,是指清代和清代以前中华民族历史上建造并留下的墓穴及其有关设施。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每个公民都有保护古墓葬、保护历史的义务和责任。

法官在此提醒大家,盗掘古墓葬的犯罪行为,不仅是“刨人祖坟”,损害了墓葬后代人的情感,还严重危害了国家文物安全,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想要通过盗掘古墓葬“一夜暴富”,就是在给自己“挖坟墓”。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二十八条 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

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2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

3

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4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盗掘国家保护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来源:临桂法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