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礼 | 没有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古人是如何进行通讯的

2022年11月16日22:23:03 历史 1075


当今社会,互联网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兴通讯工具,使得我们能够随时随地接收到海量信息。大街小巷到处是疾驰而过的快递小哥,他们风尘仆仆地把物品送到寻常百姓家。往事越千年,“千里眼”“顺风耳”曾经是我们遥不可及的梦想;即使一封普通的家书,也很难做到朝发夕至,因此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说。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我国古代老百姓之间除了口头传递信息之外,主要通过书信来传递信息。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都是古代传递书信的代称。根据写信的不同材料,书信还有“札”“函”“笺”“尺素”“书简”“尺犊”等名称。本期漫谈古礼,和大家细谈古人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礼俗。

漫谈古礼 | 没有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古人是如何进行通讯的 - 天天要闻

烽火&飞鸽通信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历史上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就是这么来的。

飞鸽通信又名“飞鸽传书”,其与鸿雁传书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他人。古代由于通信不便,人们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进行驯化送信。在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可见飞鸽传信在当时倍受待见,直到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漫谈古礼 | 没有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古人是如何进行通讯的 - 天天要闻

风筝&驿卒通信

风筝通信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得“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驿卒作为古代传递政府公文的人,一般又称为“邮子”、“驿夫”,也就是现代的邮差。一旦遇上公文上有“马上飞递”字样时,就是八百里加急文书,这个是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驿卒要骑快马,以每天四百到八百里的速度进行传递,保证急件安全快速到达目的地。周朝就设有邮驿传递军事情报。至汉朝每三十里置驿,由太尉执掌。唐朝邮驿设遍全国,分为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三种,驿站设有驿舍,中央由兵部驾部郎中管辖,各县由县令兼理驿事。在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驿传旧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用之”。到了元明清,中央都加强就驿站的建设,使驿站传递消息的制度更加完善。

漫谈古礼 | 没有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古人是如何进行通讯的 - 天天要闻

竹筒传书&鱼传尺素

竹筒传书,是用将写好的书信放在竹筒里,再将竹筒放在河流里让其顺流而下。最早关于竹筒传书的记载是在隋文帝开皇十一年,杨素手下的行军总管史万岁因交通的阻绝和信息的不畅而无法与大部队取得联系。于是把写好的战事报告装进一节竹子里,封好后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最后幸运地被人发现,报告给了杨素,杨素由此知晓了史万岁的情况。竹筒传书也因此被后人沿用。

鱼传尺素,最早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代的书信用绢帛书写,绢帛通常长一尺,成为尺素。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刻成鱼形的信匣子中,美观而又方便携带。这就是为什么说“鱼传尺素”名字的由来。现在“鱼传尺素”作为一则成语,就是指传递书信。

漫谈古礼 | 没有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古人是如何进行通讯的 - 天天要闻

青鸟&黄耳传书

“青鸟传书”中的“青鸟”,在上古奇书《山海经》中,青鸟共有三只,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是天地之间的使者。传说汉武帝在承华殿斋戒时,一只青色的鸟从西方飞来,停在宫殿前面。汉武帝就向东方朔问原因。东方朔回答说:“这是西王母要来了。”不久,西王母果真到此。有两只像鸾的青鸟,分别侍立在西王母两旁。后来,人们就用“青鸟”指使者或传递书信的人,再后来就成为文化人的用典,又称作“青雀”、“青禽”、“青”、“青鸟使”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借助“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希望与亲人通信和见面的心情,如今这典故已成绝响,飞机高铁电子通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少了古代苦等夜盼的煎熬。

“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黄耳传书的典故在《晋书》、《述异记》中都有记录。《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讲述了晋朝陆机有只快犬,名叫黄耳。此狗不是骏马,却也能三百里“加急”,为主人快递书信。后来黄耳的故事还成了诗词中的常客。清朝著名商团大盛魁在察哈尔开设了分号钱庄,因储备金不足,面临着倒闭的危险。商犬飞奔传书救急,为主人解决了燃眉之急。

漫谈古礼 | 没有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古人是如何进行通讯的 - 天天要闻

古人通信礼仪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我们在了解古人通信方式的同时,也是对传统礼仪的一次回顾。古代人常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借助各种礼仪来体现之。比如,书信等方式的通讯,都体现着古人含蓄且传情的一面,他们将情感诉诸笔愚,托诸邮驿,又在字里行间里透着礼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而且,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但在秦汉之前,人们写信的形式依旧随意,直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统一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诸如书信中的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等都有严格的书写要求。

比如,书写“地位”时(收信人姓名称谓)要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抬头”要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分行”要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且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称谓”则要对不同身份规定不同的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等。现时, 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 天天要闻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特朗普所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由他本人所规定的所谓“基准税”更是离了大谱,因为如果叠加美国先前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来算,总关税已经超过了70%。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较之于他的第一个任期,变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 天天要闻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一、对原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 天天要闻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记者爆料美政府高层作战计划群聊泄密事件后,英国、加拿大、奥地利近日均对此作出回应。CNN称,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表示,“美国的局势再次说明,我们必须考虑(建立)一个强大、自信的欧洲,走自己的路,通过自身力量从战略上确保欧洲的和平。”英国首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 天天要闻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何亚东:中美双方经贸部门一直通过各种形式保持沟通,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